清朝知府周凯游武当山 三个月画成《武当纪游二十四图》

周凯的山水画。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记者 罗毅 通讯员 温明

提起《爱莲说》中的这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很多人都记忆深刻。清朝时期,宋朝著名理学家周敦颐的后裔周凯来到武当山,并且留下了珍贵的《武当纪游二十四图》,以图文的形式赞扬天下第一仙山。

与林则徐是同科进士,诗词书法绘画三绝

周凯是宋朝著名理学家周敦颐的后裔,也是清朝嘉庆、道光年间一代名臣。他与林则徐是同科进士,诗歌在当时闻名,山水画也成就斐然。

周凯生于1779年,卒于1837年。他是地道的浙江富阳县人士,走的是一条古代读书人的正途,终成进士,入了翰林。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启蒙教育是在同乡内阁大学士董诰府里完成的,而且一呆就是十多年。董诰父子擅长书画,周凯潜移默化,受熏陶日久,少年时就懂得画理,后来书画技艺进展迅速。他很勤奋,书画艺术水准很高。

周凯走上仕途后,曾任湖北襄阳知府,汉黄德道台、福建兴泉永道道台,随后任台湾兵备道、按察使司衔兼提督学政等职,终老于官邸。周凯在当官期间政绩卓著,在他任职的地方都留下了好口碑,正所谓“政声人去后”。

道光二年冬天,周凯任湖北襄阳府知府。当时襄阳府管辖面积大,土地肥沃,但百姓贫困。周凯便首倡种桑养蚕,派人到浙江采购桑苗8000余株。没过几年,襄阳丝绸作坊星罗棋布,百姓富裕,安居乐业,对周凯感恩戴德。

周凯初上任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下基层搞调研,了解当地民风民俗和舆情。通过调研,他发现襄阳府人才还真不少。但与此同时,他也洞察到一些严重问题,如当地民风十分彪悍,一些乡民为鸡毛蒜皮小事,动辄挥拳或拔刀相向。有几次,周知府亲自出面,对一些地方恶性案件进行审讯,由此发现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现象,那就是几乎所有涉案嫌犯皆目不识丁之徒。

这些嫌犯竟然都是文盲!周凯感到纳闷: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些人成为目不识丁之徒?

周凯一调查才清楚,原来作为“古来文物之邦”的襄阳府,其周边各乡村地方既缺少启蒙学堂,也没有地方乡绅出面办义学。他首先召集地方上那些知书达礼、有心为改变地方陋习尽力而且确实有条件的乡绅,然后以官府的名义和他们订下合约。得到他们认可后,最后便由他出面,出台了一份《劝谕襄阳士民设立义学告示》。周知府通过这份“告示”告诉大家,读书可以知礼仪、明孝悌、晓廉耻,可以教人懂得做人之道。周凯呕心沥血,创办义塾80余所,自捐官俸印刷启蒙课本,分发给义塾,使贫寒子弟得以免费入学。

周凯在襄阳任职近四年,常微服私访,“求时事之兴废,考前人之得失”,著成《襄阳杂识》。离任前则将已办而未完成以及后来亟须办理诸事编辑成《襄阳必告录》,交接任官吏和当地百姓。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谷城水灾,周凯查看灾情,赈济灾民。他又发动民工疏浚高阳池,受益农田千余亩,且在池边种植桃柳,建亭馆台榭,成浏览胜地。

周凯文武兼备,精通诗词、书法、绘画,诗词、书法、绘画堪称“三绝”。他和林则徐是同科进士,与林则徐、魏源、龚自珍等人成立宣南诗社,是当时北京二十四诗人之一。周凯著作等身,著有《内自讼斋文集、诗集、诗抄》、《均县纪游》、《澎海纪行诗》、《高阳游修禊诗》、《襄阳杂识》、《襄阳必告录》、《富春杂识》、《富阳先正古文汇选》、《厦门誌》等。

勇上武当山,破除死人谣言

关于上武当山,周凯本人是这样说的:因公务原因,每年要到均县调研,经过武当山麓,因山势峻峭,攀登起来困难,所以没有登临武当山。

有一次,周凯听人私下议论,说周大人不敢上武当山,是违忤了王灵官。民间有一种说法,王灵官有三只眼,手握钢鞭,专门惩治恶人,保佑好人。在这之前的九月份,有人在武当山掉下悬崖死亡。山上有道士说是王灵官鞭打的,以讹传讹,传到襄阳时就说死了数百人。周凯派员去调查,去的衙役受到道士愚弄,说确实是王灵官鞭打的。周凯问尸体在哪里?回答说:同去登山的人已经背走了。周凯说:怎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就到武当山调查此事。结果真相大白,只是死了一人。于是,各种流言飞语戛然而止。

周凯这次上武当山比较费劲。他坐在竹篓里,从武当山下到南岩宫,住宿一晚。第二天,周凯腰间系着布条,终于登上金顶,瞻仰玄天上帝真容,随即参观灵官殿,经过南天门,台阶如天梯,站在面积仅可立足的地方,一阵阵眩晕。他作了一首问灵官诗,题在墙壁上。在皇经堂又歇息一晚。这一次,他还游览了很多岩洞。回到办公地后又阅读了太和山志,得知武当山佳处颇多,可惜没有时间到处游遍,然而就已经游览的地方而言,“已非复人间世矣!”岩洞清幽,花竹修美,宛若神仙洞府,好看的景色不可胜记。

给周凯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金顶,他在文章中这样描述:山顶无草木,石头颜色像铁一样,远望山峰耸立,观天上的星斗似乎伸手可得。但是地处海拔1612.48米的顶峰,寒风凛冽,不堪久住。

用三个月画成《武当纪游二十四图》

《武当纪游二十四图》中记载的均州沧浪渡画。

之后,周凯调到厦门任职。他在生病期间,又想起了武当山,于是用了三个月的时间画成《武当纪游二十四图》,每幅图配上一首诗。武当山的九宫八观、七十二峰、三十六庵、二十四涧等自然景观给周凯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周凯登临期间,峰峦秀美,景色幽奇,归来寄情翰墨,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等系列美景在画中呈现。周凯将峰峦起伏之势,变化多端之态,栩栩如生地用画笔描出,为后人留下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描述玉虚宫的诗歌中,他写到:“萝草掩荒圩,琳宫问玉虚。螭虁埋碧瓦,狐兔穴丹除。烽火消沉台,冰霜剥蚀余。双碑犹屹立,认是胜朝书。”意思是说,玉虚宫在嘉庆、道光年间已经衰败不堪了,杂草遍地,琉璃瓦上刻的瑞兽掉在地上,狐狸野兔不时出没。经过战争的毁坏和风霜雨雪的侵蚀,只有两块碑屹立不倒。

在《过太子坡》诗中,他写到:“红墙屈曲绕岩阿,行路争传太子坡。殿宇已教归一炬,五层楼阁尚巍峨。”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周凯对太子坡情有独钟:路上的行人都在说太子坡景色美,有些殿宇被付之一炬,很可惜。好在五层楼还巍然屹立。

五层楼在道教里就是神仙住的地方,因为中国古人一直认为“仙人喜楼居”。

在《磨针井望天柱峰》诗歌中,周凯描绘的是从磨针井仰望或远眺天柱峰的感想。武当山七十二座峰都直插云霄,独有天柱峰高出众峰之巅,并且其余诸峰均俯身向着天柱峰,呈现出“七十二峰朝大顶(天柱峰上有金顶,俗称大顶)”的壮丽景观,真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周凯隐约感觉前夜山上下起了大雪,山上白茫茫一片,雪花压着青翠欲滴的树木,烟霭笼罩在纷纷扬扬的雪花里,好一幅粉妆玉琢的中国山水画。

周凯还与周府茶庵叶道人交往密切,诗词唱和,往来作诗三首,成就一段佳话。周府茶庵是明朝在河南开封的藩王所建,在山之要冲,来往武当山的人们都在此处歇脚。周府茶庵门前有一条河流,名曰剑水。长松夹道,古木参天,庭院内有四株丹桂树,丹桂飘香季节,果实累累,还有一位善于作诗的道士。

周凯记录了这位十九岁的青年道士的情况,骨格清奇,好像不食人间烟火者,而诗句清新,大概是天赋极高之人,所谓“殆有天授”。周凯不知道这位道人的名字,就用道人诗作中的“问梅”二字称呼。叶问梅道长与他别离后,两人经常有书信往来,因为道教清规严格,叶道长未曾下山游逛,后来逐渐失去了音信。从周凯的记叙中可以揣摩出,道长与周凯这位官员完全是神交,抛开了世俗的功利。

周凯在文集中记录了叶问梅道人的诗作。周凯说,他至少到过两次周府茶庵,对周府茶庵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给游人提供茶水服务的庵,丹桂飘香,枝叶婆娑的榔梅,台阶旁有松柏之类的乔木。他陶醉在美景之中,喝醉了,并赋诗一首:“冰雪聪明属道家,诗成清味胜于茶。问君何处锄云药?邀我重来煮雪花。”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