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油灯、理发票、老报纸……这些老物件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

贺茂勇打开旧报收藏夹,回忆起往昔的时光。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记者 唐晓玮 图/记者 吕世银

贺茂勇是土生土长的“二汽子弟”,他父母和哥哥都是二汽(现东风汽车公司)职工,他的成长与二汽有着不解情缘。多年来,正是因为这份难以割舍的眷恋,他执着于搜集二汽的老物件,从旧报纸到纪念章,从雪糕纸到热水票,每一件都被他视若珍宝。

他说:“我有抹不去的情结,这些老物件承载着历史,诉说着亲情的温暖、友情的深厚,见证了一个时代的辉煌与变迁。在‘二汽子弟’心中,它们是永恒的精神坐标和心灵慰藉。”

纪念章中的父辈荣耀

贺茂勇出生于1978年,老家在郧西县夹河镇,与二汽的结缘要从父亲说起。“我父亲年轻时在北京参军,后转业安排在首都就业,但他一心想回到家乡。上世纪70年代,他调入二汽化油器厂(62厂)工作,10年后又调到东风汽车公司黄龙疗养院,与我母亲在一处,一直干到退休。”

在贺茂勇收藏的宝贝里,父亲获颁的各类纪念章和纪念品格外耀眼,有的是为了表彰在生产工作中的杰出贡献,有的则是纪念二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节点。“这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荣获的‘先进生产工作者’奖章,这是东风汽车公司成立40周年建设者纪念银币,这是东风汽车公司建设50周年发放的搪瓷茶杯……”贺茂勇一一向记者介绍,眼中是满满的自豪感。

贺茂勇说,那个时候条件艰苦,父亲和同事们不畏艰难,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汽车工业的热爱,在这片土地上挥洒汗水。这些纪念章就是他们那段激情岁月的最好见证。

直到现在,贺茂勇还珍藏着一盏父亲用过的锈迹斑斑的马灯。“我出生时,十堰这片区域电力不足,经常要用到这种能防风雨的煤油灯,也叫马灯。如今,虽然它已失去原本的光泽,但跟那些纪念章一样,承载着父亲那一代人的青春与奋斗。后来我们称之为‘马灯精神’。”他说。

报纸里的二汽变迁

在贺茂勇收藏的老物件里,还有一册记录着二汽发展脉络的《东风汽车报》。“我收集了不同时期的《东风汽车报》,每一份不同时期的报纸,都像是一个历史的切片,展现着当时二汽的生产状况、技术突破、职工生活及企业精神。”贺茂勇翻开家中厚厚的报纸收藏册说。

打开册子,从1969年的《红卫战报》到《二汽战报》《二汽工人》《二汽建设》《二汽新闻》,报纸名称历经变革,直到1992年东风汽车公司挂牌成立,才有了后来的《东风汽车报》。

随着年代变化,刊头的字体、风格和报纸内容都在悄然变化,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贺茂勇珍藏的第一份报纸是1969年8月9日出版的第4号《红卫战报》。“由于在红卫炉子沟破土动工,当时就叫《红卫战报》,随后二汽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了。”贺茂勇感叹地说,刊头的每一次变化都像是二汽发展路上的一个个坚实脚印。

“一些工厂在搬办公室时,我会去‘淘宝’,他们不要的破烂到我这里就成了宝贝。”贺茂勇介绍,1993年4月1日的《东风汽车报》头版刊登了当时东风汽车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宋延光撰写的题为《再接再厉迎接入关——热烈庆祝东风汽车公司技术中心成立10周年》的文章。一次“淘宝”途中,贺茂勇意外得到这篇文章的手稿,十几页信纸上圈圈点点,内容改了又改。

“本来要当废纸卖掉,被我捡回来了。这份手稿很珍贵,有纪念意义。”贺茂勇说,报纸上的每一篇文章、每一张图片都凝聚着二汽人的智慧与汗水,也见证了二汽在时代浪潮中的奋勇前行。每次翻阅这些旧报纸,仿佛看到一代代二汽人在车间里忙碌的身影,听到机器的轰鸣声和建设者们激昂的口号声。

吃雪糕住筒子楼的童年

东风剧场电影票

“你看这张雪糕纸是油蜡纸做的。那时候二汽的许多专业厂都在办冷饮厂,而64厂生产的雪糕和橘子味汽水,就是我夏天的盼头。”拿起一张收藏多年的雪糕纸,贺茂勇的嘴角泛起笑意,他想起了自己在厂区里度过的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在贺茂勇的记忆中,最初一家五口人住在筒子楼里,淳朴和睦的邻里关系让他至今难忘。“一层楼住着几户,每家房子的面积都很小,做饭和洗漱要在公共走廊上完成。一家做饭,整层楼都能闻到香味。大人站在走廊上,扯着嗓子喊孩子回家吃饭,全楼的人都听得见。”贺茂勇回忆说。

改革开放之后,大家的生活状况逐渐改善,厂里盖了更多的新楼,贺茂勇一家也从筒子楼搬到新房。

物资也越来越丰富,厂里开始发票分东西。“当时二汽各个专业厂就像一个个小“社会”,学校、商店啥都有,吃的、用的、盖的,生活物资经常发。”贺茂勇说。

为了方便在黄龙居住的子弟去厂区学校上学,厂里专门配备了一辆专车。“我在64厂学校(现6264学校)读的小学和初中。那时披星戴月,一大早起床去坐车上学,晚上又坐车回来,虽然辛苦但十分快乐。”贺茂勇说。

除了雪糕纸,贺茂勇还收藏那个年代的热水票、洗澡票、理发票、电影票……“虽然以前的物质条件不如现在丰富,但大家生活得很快乐。过年能有个一两块的压岁钱就美得不行,宝贝似的藏在兜里,攒到夏天去买雪糕吃。”贺茂勇说,他有很多从小玩到大的发小,现在还常联系。大家聚在一起,就念叨小时候的好时光,那是属于“二汽子弟”独一无二的童年记忆。

抹不去的二汽情结

二汽理发票

贺茂勇的父母和哥哥都在二汽专业厂工作。他那一年中专毕业,恰巧错过二汽招工没能进厂,有些遗憾。尽管如此,他对二汽的情感从未改变。

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收藏跟二汽有关的老物件呢?贺茂勇隐约记得,大概是从上中专卫校开始。最多的时候,他手机里存了几十个废品收购人的电话,只要跟二汽有关的老物件,他都会想办法留存下来。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二汽巨变,我们记忆中的场景早已不在,但时时萦绕在梦中。这种感情,不仅仅源于家庭与二汽的紧密联系,更来自于在这片土地上成长的点点滴滴。”贺茂勇说,他们这一代“二汽子弟”同父辈一起共同见证了二汽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巨变,见证了父辈战胜困难、勇克难关的不屈精神。

在二汽这个大家庭中,他们一步步长大成人,二汽文化早已浸入到骨血中,这就是他们的二汽情结。岁月流转,二汽不断变革,但那份对二汽的深深眷恋和敬意,将永远在二汽子弟的心中传承下去。

贺茂勇说,那些老物件就像情感的纽带,将二汽子弟与二汽紧紧相连。每一次收集,都是一次与历史的对话;每一次整理,都是一次对情感的梳理。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些老物件能够得到妥善保存和传承,让更多人了解二汽的历史,感受到那个特殊时代的魅力与力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