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堰合力 不让一滴污水进河库
2014年12月12日,世纪宏伟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核心水源区湖北十堰与首都北京因水结缘、因水结亲、携手共进,两地紧扣“保水质、强民生、促转型”工作主线,以协作项目为抓手,深入推进环保、人才、产业等领域协作及交流。十年来,京堰两地合作力度越来越大,10个县市区、133个乡镇结为“亲戚”,为十堰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在十堰经开区的东部新区综合污水处理厂,设备间机器正在轰隆隆地运转。每天,周边工业园区产生的“废水”都汇集于此,经过一道道工艺处理,把工业污水转化成清水,再排入河中。
湖北山鼎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员 刘金峰:“我们通过管网无缝收集园区100多家企业工业污水,我们采用立体生态式生物净化、高级氧化等20多道污水处理工艺,出水主要指标可达地表水Ⅳ类标准。”
十堰作为汽车老工业基地,工业污水治理是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而在以前,工业废水往往同城市生活污水混合处理,处理难度和成本高,污水处理厂常常吃不消。
十堰经开区城乡建设局城市更新科科员 周政:“2020年北京对口援建了这个项目,总投资近4000万元,将工业园区污水处理方式提档升级,自2022年厂区投运以来,每年可为十堰市减少400吨化学需氧量、20吨氨氮、10吨磷酸盐等污染物排放问题。”
十堰作为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保水护水是“头等大事”,北京援助十堰的协作资金,40%都用于生态环保建设。此外,北京碧水源、北排集团等不少北京环保企业也积极参与对口协作,“打捆托管”十堰94座污水处理厂和38座垃圾处理厂,在水源区开创了治污新路径。
十堰北排水环境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高家晓:“目前已累计向流域生态补水4.6亿立方米,对水源地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聚焦环保协作,多年来,北京市先后投入协作资金9.67亿元,帮助十堰开展46个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修复、污水治理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两地2万多名民间志愿者多次携手开展保水护水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多年持续努力,丹江口水库供水水质稳定达到Ⅰ类标准,全市27个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累计为京津冀豫26个大中城市送水68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1.08亿人。
十堰市生态环境局规划财务科科长 柯俊:“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以‘保水护水’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共同为当好南水北调‘守井人’而不懈努力。”
582个对口协作支持项目 带动特色产业发展
为了“反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的巨大奉献,过去的十年间,京堰对口协作工作一直在持续进行。助推着十堰食用菌、中药材、茶叶、水果、木本油料、黄酒、设施渔业等七大重点农业产业持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十堰特色农产品进入北京市场,受到北京市民青睐。
眼下,十堰丹江口市的30万亩柑橘已进入采摘尾期,这些新鲜饱满的柑橘,一部分作为成品果销往各地的市场,另一部分则进入当地的生产车间,做成饮料销往全国。
一轻食品(丹江口)有限公司总经理 尹海勇:“平均每秒钟就有10瓶饮料下线,7条生产线可以实现一年30万吨产能。”
丹江口是全国特色柑橘产区,年产量常年稳定在30万吨左右。去年,这家来自北京,曾以“北冰洋”汽水畅销全国的老字号企业,在丹江口建设了全国第四个生产基地,对当地柑橘实行兜底收购,消化掉总产量的三成以上。
一轻食品(丹江口)有限公司总经理 尹海勇:“北极熊(头上)顶了一颗我们丹江口的武当蜜桔,武当蜜桔是地理标志(产品),每年可消纳本地柑橘5到10万吨,把我们丹江口的水资源和柑橘资源进行延链。”
依托水源地优势,近年来,十堰吸引了农夫山泉、华润怡宝、燕京啤酒等知名企业投资落户,为了让产品走进北京市场,今年9月, “堰水进京”铁路物流专列正式开通,不仅拉近了距离,也缩短了时间。
十堰市交通物流局产业发展科科长 王毕华:“一吨水从丹江口市到北京末端的物流费用约250元,物流费用下降36%,较公路运输成本降低49%。”
与此同时,十堰优质的农特产品也深受北京市民的青睐。丹江鲌、房县黄酒、橄榄油、武当山茶、食用菌等绿色农产品也搭乘专列进入北京市场,成为抢手货。
北京市民:“在现场我们品尝到了丹江口的水,确实是好,也品尝到了丹江口柑桔汁,这个更加可口,让我们对水源地有更深的了解。”
为了畅通农产品进京渠道,十堰还组建湖北堰水进京供应链集团有限公司,目前,已开辟京津冀市场销售网点23个,2023年实现销售额4.8亿元,今年元至9月实现销售额近8亿元。
湖北堰水进京供应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胡杨:“公司通过物流仓储降成本这个‘减法’,以及综合营销增加销量这个‘加法’,综合提升十堰的水产品和农副产品,在北京市场的品牌美誉度和销量。”
京堰协作以来,北京市10个城区与十堰市10个县市区,统一建立对口协作关系,每年援助资金2亿多元。目前,已累计援助十堰协作资金22.5亿元,支持项目582个。十堰336个优质农产品进入北京首农推荐目录,农民年收入由2012年的4566元提高到2022年的14190元。
十堰市商务局市场体系建设科科长 高瑾:“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加强优质农产品营销推介,强化农产品的品牌推广,搭建农产品的产销对接平台,着力将十堰建设成为北京绿色有机农产品的供应地。”
“北智南下” 协助十堰发展
清水北上,润泽首都北京;“北智南下”,赋能十堰发展。对口协作十年来,两地始终把人才交流作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北京市不断创新人才智力帮扶和交流形式,通过党政领导互访、专业技术人才交流、专业人才培训、人才引领带动等方式,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合作,助力十堰“科技振兴”,让协作力量转化为发展能量。
这段时间,湖北凸凹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一张张平整的金属板经过冲压机的瞬间力量挤压,立即变成一个完整的汽车发动机器件。而这看似简单的一次冲压,却把握着企业的命脉。
湖北凸凹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中心主任 张荣建:“之前 产品经常出现开裂起皱等技术难题,需要十几轮才能整改合格,有了这项技术之后,我们两到三轮就能整改合格,我们的生产周期缩短了30%,制造周期缩短了将近一半。”
这项技术就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高强度板模具冲压成型技术。凸凹模具公司专业从事专用设备制造,早在2015年前,公司受“高强度钢板冲压回弹”技术制约,年产值仅800万元左右。转机源自2015年“北京院士专家十堰行”活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志华和顾国彪来到了企业的生产车间。
湖北凸凹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行管中心主任 杜芳琴:“给我们搭建了与院士专家交流的平台,后来企业就成立了院士工作站,院士和团队从技术、市场、人才培养以及发展方向等方面,都给了我们指导性建议。”
在此之后,公司分别与钟志华及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国彪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不仅接连攻克多项技术难题,全面实现向新能源、轻量化转型,发展规模也实现几何式增长。截至目前,公司累计拥有专利36项,产值是8年前的15倍左右。近年来,京堰两地深度开展对口协作“揭榜挂帅”科技创新合作。十堰企业提出技术需求,北京院士专家团队进行“揭榜”,精准对接,“对症下药”。
十堰市科技局副局长 高清平:“先后有院士98人次、专家279人次,到十堰开展技术指导,聚焦前沿技术和科研成果落地生根。”
十年来,京堰携手举办8批次“北京院士专家十堰行”、3批次院士专家休假活动,18家院士专家在十堰成立工作站,13名院士被聘为“十堰市科学顾问”,90名专家被聘为“十堰市特聘专家”,达成合作协议223个,两地14所高校、181所中小学校、46家医疗卫生单位“手拉手”共发展。
十堰市委人才办主任 张璟璇:“十年来,北京充分发挥高校和科技资源优势,发动院士专家为十堰400多家企事业单位,解决了近800个技术难题,同时培育了6000多人的‘高精尖’人才,有效助力了十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