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又上新了!十堰新发现4处史前遗址

羊山旧石器遗址位于丹江口市丹赵路街道茅腊坪村。

羊山旧石器遗址第一地点采集石制品。

羊山旧石器遗址第二地点采集石制品。

青塘遗址采集标本。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图/记者 罗毅 彭军 通讯员 吴世平 报道:长期以来,十堰被学术界誉为“古人类长廊”,最近又有重大新发现。11月19日获悉,十堰市博物馆和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在丹江口市开展的文物调查中,新发现三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地点)、一处新石器时代至唐宋时期文化遗址。目前,十堰市已经发现238处史前遗址。

这次新发现的三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地点)位于丹江口市丹赵路街道茅腊坪村,分别为羊山旧石器遗址第一地点、第二地点、橘树林旧石器遗址。

工作人员介绍,羊山旧石器遗址第一地点、第二地点,地表上均种植有经济作物,裸露少量打制石器,不见磨制石器和陶片。通过观察遗址暴露的断面,该遗址保存有1至2米厚的更新世红土堆积。调查人员在现场采集到石制品近20件,原料包括石英岩、脉石英、千枚岩和粗面岩。石制品类型包括手镐、砍砸器、刮削器、石核和石片等。橘树林旧石器遗址,地表种植着大量橘树,遗址保留约0.5米厚的更新世黄土堆积。调查人员在现场采集到2件脉石英石制品,1件为单台面石核,1件为石片,人工打制痕迹明显。

新发现的一处新石器时代至唐宋时期文化遗址位于丹江口市习家店镇青塘村,该遗址处在台地之上,高出周围农田约1.5米,面积约2000平方米。地表裸露有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两周、汉代陶片,六朝时期和唐、宋代瓷片。遗址保存较好,从断面观察,文化层接近1米。

十堰是研究人类起源、演化和发展的资料宝库。此次新发现的4处史前遗址将为十堰地区旧石器研究提供新的材料与依据,对见证鄂西北地区古代人类生存活动、迁徙演变、人群互动交流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闻链接

十堰被誉为“古人类长廊”

长期以来,十堰被学术界誉为“古人类长廊”,是研究人类起源、演化和发展的资料宝库。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方勤曾经这样评价:“以学堂梁子遗址为核心的汉江流域同时发现有梅铺猿人遗址、白龙洞遗址、黄龙洞遗址等众多古人类遗址,以及众多的旧石器化石点,这种富集现象,全国仅有、世界罕见,表明汉江流域以郧阳为核心的区域是古人类起源、演化和发展研究的重要区域,堪称罕见的人类进化廊道。”

今年秋季起,统编版初中历史教材里面,就有湖北十堰的考古发现——“郧县人”,它被编入《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学堂梁子遗址

学堂梁子遗址位于郧阳区青曲镇弥陀寺村,曲远河与汉水中游交汇处,是我国南方旧石器时代早期的重要遗址。

“郧县人”1、2、3号头盖骨均是在此发掘出来的。其中,“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是欧亚内陆迄今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实证了我国百万年人类史。

梅铺猿人遗址

梅铺猿人遗址位于郧阳区梅铺镇杜家沟村寨梁子山北麓的龙骨洞内,洞穴的东、西、南三面岗峦起伏,北面100米有滔河,东流注入汉江支流丹江。

梅铺猿人遗址的发现和发掘,开创了鄂西北旧石器考古研究的先河,发现的人类牙齿化石是研究亚洲直立人的珍贵标本。该遗址为进一步研究我国古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及第四纪古地理环境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黄龙洞遗址

黄龙洞遗址位于郧西县西北方向30公里处的香口乡李师关村六组,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

黄龙洞遗址出土的人类化石,表现出介于中国直立人(较早古人类)和中国现代人之间的特征,体现了两者相关的连续性特征,对研究中国古人类的演化进程和现代中国人起源等,有着极其重要价值,同时填补了人类发展阶段的一个缺环。黄龙洞遗址人类已被命名为“郧西人”。

白龙洞遗址

白龙洞遗址位于郧西县安家乡神雾岭村四组东坡的徐家洼,距县城15公里。2019年10月,白龙洞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龙洞遗址发现的人类牙齿化石、动物群及其他方面证据初步分析显示:古人类为生活在更新世中期的直立人(猿人)。古人类动物群时代为中更新世时期,距今约60万年前,与周口店北京猿人时代相当,对于研究人类起源与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七里河遗址

七里河遗址位于房县红塔镇七里河村,东距县城,西濒七里河,南倚巫山山脉北麓的凤凰山二郎岗,北为宽阔平缓的河谷阶地。遗址面积约4万平方米。

七里河遗址首次揭开房县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填补了武当山南麓至神农架林区这一大片区域内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发现的空白。其中,关于石家河文化的考古发现,显示了七里河遗址是石家河文化时期一个等级较高的聚落址,历史文化价值重大。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