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行|一滴水背后的经济学

一滴水背后能有什么?能汇聚成一泓清水润泽北方,也能发展出百亿产业强县富民。这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行进式报道第一站,记者在湖北十堰丹江口找到的答案。

阳光透过巨大的玻璃窗,洒在生产线上,一瓶瓶新鲜灌装的矿泉水排着队,源源不断地随传送带向前,等待贴标、包装和码垛入库。得益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形成的良好口碑,刚投产不到一年的丹江口武当山水饮料有限公司,很快在华中和华北地区打开了市场。

从秦巴山脉到中原腹地,再到燕山脚下,一泓清水北上千里,滋润北方。如今,优质包装饮用水某种意义上成了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外,南水北送的另一条线路。

2024年8月拍摄的丹江口大坝。(付彬 摄)

“月均产量已经攀升至60多万箱,产值1000多万元。”丹江口武当山水饮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东君说,产品在京津冀地区很受青睐。今年9月,十堰市集中包括丹江口市在内的库区区县开行“堰水进京”专列,公司发货量猛增。

2024年10月30日拍摄的丹江口武当山水饮料有限公司仓库。(王世霖 摄)

长期以来,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所在地,十堰市坚持源头严控、过程严管、末端严治,建立起体系化、系统性的节水护水爱水机制。库区水更清了、山更绿了、环境更美了。水质监测数据显示,丹江口水库水质常年稳定保持在II类以上。去年,中线工程渠首陶岔I类水质天数达到335天,创近年新高。

高水平保护成就高质量发展。一库好水,成为丹江口市发展水经济的动力之源。

2024年10月30日拍摄的丹江口经济开发区水都工业园园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伍志尊 摄

走进丹江口经济开发区水都工业园,只见绿树葱茏、厂房林立,农夫山泉、北冰洋汽水等头部饮料企业一字排开,宽阔的道路上,运输车辆来回穿梭。远处,华润怡宝、燕京啤酒、马迭尔精酿啤酒等项目正火热建设。

十堰市副市长周智勇说,近些年,产业链、人才体系不断成熟,品牌效应、聚集效应更加显著。今年以来,水企投资信心增长,扩大投资和前来投资的企业更多了。

如今,水产业占丹江口经济的半壁江山,实现了水生态价值的转化。据统计,2023年,丹江口市水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产值突破140亿元,税收达到近10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市水经济实现产值86.4亿元、税收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4%、26.7%。

“水经济已经成为我们的主导产业,对于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丹江口市委书记赵洪福说,10年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累计向北方调水超680亿立方米,丹江口的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也翻了一番,逐步实现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下一步丹江口将扩大水资源加工业规模,打造从源头活水、纯净水、功能饮料到食品加工的成熟产业链,预计到2025年形成产值160亿元的产业集群。

水经济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在武当云谷大数据中心,来自水库的深层冷水通过管道循环不断为计算机降温。据了解,运用“绿电+水冷+储能”新模式,可为武当云谷大数据中心节约能耗15%至20%,助力算力经济发展。近日,湖北大学丹江口水环境保护与水经济发展产业技术研究院在丹江口市揭牌成立,后续科研成果将推动水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全民护水到一库清水,再到发展活水,一滴水带动着生产、生活方式转变。采访结束时,已过傍晚,远山如黛,巍然的丹江口大坝下,一片璀璨灯火。(记者李鹏翔、张阳、田中全)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