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襄阳某部指导员谢洪波(右)带领战士在丹江口大坝巡逻。
云上十堰讯 文、图/ 记者 朱江
9月21日17时,丹江口水库水位达到168.25米,创下1958年建坝以来历史最高水位。
在“南水北调第一哨”岗位上,一群可爱的武警战士,用青春履行着守卫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丹江口大坝的使命。
从1977年3月17日大坝上防至今,这支部队驻守45年,从未间断。45年来,一茬茬官兵将忠诚融入哨位,将初心化为行动,用青春热血保卫着丹江口大坝的平安。
守坝15年,老班长见证调水神圣时刻
9月20日凌晨,汉江洪峰呼啸而下,一路奔流至丹江口水库。拔地而起的大坝,锁住了奔腾的洪水。8月30日零时,丹江口水库曾出现2021年以来最大入库洪峰,流量2.34万立方米/秒。根据水情预报,9月20日前后,入库流量再次刷新记录。同时,汉江迎来今年第五次较大洪水过程,丹江口大坝继续发挥拦洪削峰错峰作用。
丹江口水库是目前中国功能最全、效益最佳的特大型水库之一,在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养殖以及旅游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作用。
中秋时节,洪水滔天。大坝上,秋风中,一群步伐坚定、眼神犀利的“守坝兵”正在巡逻。
“我们守卫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角落,都直接关系大坝安危,关系人民安危,决不能有半点闪失。”有着15年军龄的老班长刘天毅说,“我们每天都会不定期巡逻,防止可疑事件的发生。大坝的面积广,情况复杂,又位于旅游景区内,所以我们更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容不得任何意外发生。”
南水北调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于2005年9月26日动工,2013年加高工程全面完工,当年8月29日通过蓄水验收,大坝由原来的162米加高至176.6米,蓄水位由原来的157米增加至170米。2014年12月12日,丹江口水库正式向北方京津冀豫四省市调水。
都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34岁的刘天毅是襄阳人,2006年入伍,现任武警襄阳某部班长,先后陪伴了6位中队长,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老班长。他自豪地说:“我参军后,一直驻守在丹江口大坝,见证了大坝长高的全过程,也见证了向北方正式调水的神圣时刻。”
即将退伍的老兵,在丹江口大坝最后一次巡逻。
告别三峡大坝,“百事通”来到丹江口大坝
沿着丹江口大坝的上坝路径直走,在一个拐弯处就可以看到守护丹江口大坝的武警襄阳某部。这里紧邻坝区、远离居民区。
这几天,部队又迎来一批新鲜血液,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才俊,将谱写属于他们的军旅篇章。指导员谢洪波带着新战士走进宿舍,亲切的问候,殷切的期望,让新战士们浑身充满力量。
谢洪波是湖北宜昌人,或许他的名字里“水”比较多,他的故事,也得从水说起。
2011年,谢洪波学成毕业被分配到担负世界第一大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大坝守卫任务的武警宜昌某部。2016年,在各种机缘巧合之下,谢洪波调到被誉为“南水北调第一哨”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丹江口,担负丹江口大坝的守卫任务。一路走来,他始终与水相伴。
2019年6月,谢洪波首次参加武警湖北总队优秀“四会”政治教员比武竞赛,在高手如云的比武场上,他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知识积累,一举获得总队十佳“四会”政治教员。首次参赛就取得如此成绩,确实让不少参赛选手感到惊讶。但这背后的付出,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在官兵眼里,谢洪波是个无所不知的“百事通”。
基层带兵5年,谢洪波所带战士先后有5人提干,3人走上中队主官岗位,1人被评为武警部队首届“最美新兵”,50余人转改士官,15人入党,4人荣立个人三等功,10余人次在上级组织的各类比武竞赛中取得可喜名次。战士们评价说:“他既是一位带兵有方的领导,更像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他教给我们的道理可以让我们受用一辈子。”
践行诺言,一茬茬官兵站好“南水北调第一哨”
24岁的战士丰琳青来自山东潍坊,2016年入伍。他从小生活在山里,参军入伍就是想走出大山,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没想到新兵下队又来到鄂西北大山里。从支队机关出发,短短100公里路,从平原到山区,让他铭记一生。
下队不久,丰琳青思想有些滑坡,每天在哨位上站着感觉比较单调枯燥。在他的印象中,当兵就应该拿着枪在战场上冲杀。“我们是北方水源的第一哨所,我们应该感到很光荣!”此时,老班长刘天毅发现了他的思想波动,于是给他介绍守卫丹江口大坝的重要性与艰巨性。
中队长、指导员、老班长组织新战士到丹江口水电站现场教学,讲当年艰难的筑坝故事,用血与火的红色历史帮助大家浇筑信仰高塔,校正从军目标。经过慢慢调整,战士们都成为真正的“水都卫士”。“当兵,让我更加稳重和成熟,让我收获了战友情与守坝的责任感。”这是“00后”战士梁煜景的心声。
梁煜景今年20岁,广东茂名人,2020年入伍。他说,守坝精神就是军人的坚守,他渐渐找到了这种精神,在丹江口大坝上找到了当兵的意义。“我参军已满一年,身体素质和语言表达都得到了提高。”梁煜景坦言,无论是军事训练还是叠衣叠被,老兵们的传帮带,给他营造了一个和谐舒适的环境。
又是一年退伍季,为了不让自己在部队所学的技术和本领流失,“南水北调第一哨”的官兵们始终保持部队工作的延续性。
“今天是我最后一班哨,现将‘南水北调第一哨’交付于你,希望在今后的执勤工作中,你一定要坚守岗位、恪守职责,确保执行目标安全稳定。”2021年8月31日,战士孙杨齐站完最后一班哨后,如是对接班战友说。
孙杨齐今年23岁,来自北京密云区,2019年入伍。当时,他是北京城市学院一名在校大学生。“从小我就有军旅梦。因此,在大学期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参军入伍。”孙杨齐感慨道,“这两年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站哨。站哨看似平凡,但非常考验一个人的能力。我们要对进入坝区的人员证件信息进行仔细查验,这就要考验哨兵的反应能力、报告能力,以及处置能力。”
“南水北调第一哨”远离都市,没有高楼大厦的喧哗,没有车水马龙的夜景,有的只是虫鸣鸟叫、繁星点点的陪伴。“当兵就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作为北京受水区的一员,孙杨齐认为在丹江口大坝站哨意义非凡。“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与我家乡紧密相连。守护这个大水缸,就是守护家乡人民的饮用水。”9月1日清晨,孙杨齐和其他16名退伍老兵一起,迎来军旅生涯的“毕业季”。出发前,他们挥泪告别军营,拥抱朝夕相处、情同手足的战友,向曾经拼搏奋斗、留下无限回忆的军营,向多年朝夕相处、有着深厚感情的战友敬最后一个军礼,踏上新的人生征程。
谢洪波说,一茬茬官兵在“南水北调第一哨”岗位上默默守护,践行着自己的诺言。如今,他们的岗位和身份虽然转变,但对梦想的追求永远不会改变。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