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春欣赏自己的作品。
云上十堰讯 文、图/ 记者 罗伟 实习生 黄裕涵 报道:在我市,有这样一位痴迷篆刻的老人,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他通过不断钻研篆刻艺术,在圈子里有了不小的名气。他还心系疫情及河南水灾,镌刻了“武汉加油”和“八方驰援”等字样的印章。他就是东风公司退休高级工程师陈小春。
迷上篆刻,在书店翻拍印章
8月5日上午,记者来到陈小春家时,他正在书房里忙碌。这是位于张湾区的一个普通家庭,书房里摆满了篆刻书籍及工具。一盏台灯下,老人手握刻刀,正聚精会神篆刻一枚印章。章面上,篆文的“说到人情剑欲鸣”七个字排列精巧,方寸之间尽显深厚意蕴。陈小春手持刻刀,小心推进,刀工稳准狠,极细的笔画也能清晰刻出,不多时便完成了左下角的“剑”字。
“每个字都有好几种写法,‘剑’字这么写,整体看起来就和谐多了……”一说起篆刻,陈小春滔滔不绝。
陈小春今年64岁,曾经是东风公司一位高级工程师,从事汽车的试验与开发工作。之前,他的人生和篆刻并无交集。但是,他能写一手引以为傲的钢笔字,也一直对文玩兴趣盎然。这为他后来迷上篆刻埋下了伏笔。
变化发生在2016年。这一年,他从外地带回来不少印章石,想找人手工刻一些字句。但问了很多地方,要么刻不了,要么只能用机器刻。陈小春觉得篆刻必须是手工,机器刻出来就是千人一面,少了灵气和底蕴,于是下定决心自己动手篆刻。
一旦有了想法,他就立马行动起来。随后,陈小春购置工具、买资料书,就这样开启了他的篆刻生涯。2017年,他正式退休后,每天用大部分时间研究和学习篆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迷上篆刻后,陈小春每天都在琢磨。有一次,他逛新华书店,看到书里有齐白石的一幅画,落款处印章很漂亮。这本书售价不菲,陈小春舍不得买,但又想提升自己的篆刻技艺,就和店员攀谈,后来硬着头皮问能不能拍照。最后,店员同意了,他拍了照,回家后反复揣摩、研究。
不断钻研,为自己定下千枚目标
开始接触篆刻之后,陈小春便自己钻研起有关知识,他说:“篆刻最基本的工具有6种,印床、刻刀、印石、工具书、砂纸和印泥。基本步骤包括选料、磨料、写字、晾干、刻字、盖样、修整。”前期的准备耗时较多,尤其是晾干,一般需要1到3天。“篆刻最考验人的耐心,易急躁手就不稳,一旦出错很难挽回。”
篆刻有句行话是“三分字七分刻”,篆刻者起码要有书法基础,所以练字也是基本功。但篆刻和书法不同,写在章面上的文字是反的,需要查专门的正反字字典。“一开始看这种反字很不习惯,更不用说写了。后来练得多了才慢慢适应。”篆刻的字典陈小春有好几本,每一本上都贴满了标签,哪个字有哪几种写法他都了然于心。
学篆刻,得先学静心。“我退休有几年了,身体一直不错。篆刻是个精细活,手要稳、目要明、心要静。”只要一有时间,陈小春就翻开工具书研究印模,自己思索该如何下笔、布局,有时候一想就是大半天。
篆刻看似不费力,但其实用的都是巧劲儿。章料的硬度大多比玻璃小,力轻了刻得浅,力重了就控制不好线条。陈小春握刀如握笔,下刀稳准狠,他的手指已经被刻刀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茧子,“篆刻也讲究经验,刻得多了才能清楚怎么下刀是最好的。”
创作时一丝不苟。
“我自学篆刻结识了很多朋友,这些朋友也帮了我很多。”几年前陈小春被聘请到长沙一知名企业当技术顾问,工作地点离长沙市区有几十公里。偶然间,陈小春得知市区有一家不错的书市,此后每周他都会挤出时间到书市逛逛。去的多了,就和书市的老板成了朋友,两人都喜欢篆刻,经常一起探讨技法,陈小春的技艺也因此精进了很多。
在自学的过程中,陈小春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要刻一千枚印章,达到专业篆刻师的水平。”现在陈小春已经刻了几百枚,正向自己的目标前进。
尽管从事篆刻的时间不长,但陈小春收获颇丰。他曾获得东风公司篆刻类奖项,在篆刻圈子里有了不小的名气。还经常有人上门求章,一些商家甚至出不菲的价格请他出手。篆刻,也给老人带来了一些收益。
传承技艺,希望传播中国文化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陈小春也和其他人一样度过了漫长的居家时光,但他一直通过网络关注着外面的世界。后来,他找来一方收藏已久的青田石,以刀为笔,篆刻了一枚“武汉加油”的印章,表达自己对武汉同胞的关切之情。
这枚印章长和宽均为40厘米,“武汉加油”四个字刚劲有力,足可见篆刻时那份真切的关怀。从构思到刻制完成,陈小春花了两天时间。至今,这枚印章还被一些“刻友”津津乐道。
陈小春的作品。
后来,陈小春还刻了一枚“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的印章,把这段共克时艰的特殊时光以篆刻的形式永久留存。
前不久,河南遭受暴雨袭击,陈小春又篆刻了一枚“八方驰援”的印章,表达了他对同胞们的关切。
在陈小春看来,篆刻这门古老的艺术也能贴近现实,所思所感都可以当做篆刻的素材,这是一种对当下生活的记录,更是一种对优秀文化的传承。
“现在有些人只看石头不看字,但印章真正的价值应该在于刻的字,和字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对部分人忽略印章文化价值的现状,陈小春感慨道:“千古流传的是文化!”
陈小春认为,篆刻作为一种传统艺术,融入了书法与篆刻的特点,是“刚柔并济”审美观念的体现。同时,篆刻调和水墨画的作用,也体现了“阴阳调和”的哲学观。篆刻内容多为名字、警言或诗句,这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的体现。篆刻虽小,却以方寸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
经常有人请陈小春篆刻。“篆刻这行一般不说‘买’,说‘请’。请我刻章的有真正喜欢篆刻的,也有些是只对史料感兴趣的,但我还是觉得文化才是最值得重视的。”
篆刻是实实在在的。陈小春说:“我们看到印章能想起前人,我们的后代也会在看到印章时想起我们。”陈小春不仅自己篆刻,也把这门手艺传给了自己的子女,“有机会我就给他们几块石料,一起学习。”陈小春的儿子远在国外,印章承载了他们对彼此的思念。
陈小春还有个目标:“将来有条件了,成立一个篆刻工作室,我的名字尾字是春,工作室就叫颐春斋,可以交朋友,还可以让更多人了解篆刻。”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