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网讯(十堰日报)记者 吴可新 王雁博
初夏时节,记者在蒙蒙细雨中来到国药东风总医院。1969年,这座医院从武汉整体搬迁到十堰,将现代医学的曙光带进茫茫大山。经过50余年发展,医院用器官移植、断肢再植、肝癌冷冻等600余项技术成果不断丰富着鄂西北医学发展史。
医院行政楼里,一部电梯并不起眼,却见证一段传奇。“这是十堰最早的一部医用电梯,是戴宗晴教授争取来的。”国药东风总医院宣传科科长李毅告诉记者。30多年过去,这座曾经的住院楼变成了行政楼,这部老电梯经过维修仍在使用。
戴宗晴,作为我国外科泰斗裘法祖院士的高足,于1970年奔赴十堰支援二汽建设,从此扎根山区救死扶伤,为十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建院之初,这里全部是芦席棚。戴宗晴教授就是在芦席棚里做实验。”李毅带着记者在医院内四处寻访,那段艰苦奋斗的创业史并没有留下多少物质痕迹,却在一代代医务工作者心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精神印记。二汽建厂初期,发生了多起工伤事故,看到一个个生龙活虎的小伙子一下子成了肢体断离的伤残人,戴宗晴痛心疾首,决心攻克当时我国创伤医学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断肢再植难关。没有试验条件,他把临时搭建的芦席棚作为动物实验室;没有试验动物,他提着麻绳到老乡家里买狗,在狗腿上做试验。经过不懈努力,1972年,戴宗晴和同事一道成功实施了第一例断肢再植手术,填补了鄂西北医学史上的一项空白。
戴宗晴认为,解除病人痛苦是医生的天职。几十年来,他始终把病人的疾苦放在心头,把科研攻关的目光瞄准患者最迫切需求的领域。肿瘤是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之一,戴宗晴将目光投向癌症治疗,他主持研制的“多针全方位肝癌冷冻机”获国家专利,疗效达国际先进水平。与此同时,他把培养年轻医务人员作为自己的责任,毫不保留地把医疗技术传授给他们。在他手把手传帮带下,一大批年轻医务人员脱颖而出,成为医院各科的骨干,使医院综合实力不断增强。1990年,戴宗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2000年,他荣获“白求恩奖章”。
1998年10月4日,湖北省卫生厅(现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出《关于在全省卫生系统开展向戴宗晴同志学习的决定》。以省级卫生主管部门的名义向一位山区医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这在我省卫生事业史上尚属首次,引起广泛关注。
为什么要向戴宗晴学习?因为戴宗晴代表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忘我奉献,是大医精诚,是用心、用情、用爱、用良知诠释神圣职责。而这种精神,已经成为推动十堰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20年如一日扎根乡村防治艾滋病的王焕云,被誉为“山村飘动的红丝带”;作为十堰疫情防控专家组组长的罗杰奋战在抗疫一线,诠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真谛……
大医精诚,大医者,脊梁也!也正因有了这样的脊梁,十堰卫生健康事业成功演绎由“地区边缘”到“区域医疗中心”的华丽蜕变,一个辐射鄂豫陕渝毗邻地区6地市47个县市区、3000多万人口的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在鄂西北群山中强势崛起。记者从市卫健委了解到,自1969年建市以来,我市医疗卫生事业从一穷二白起步,发展到如今坐拥6家三级甲等医院,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市民人均预期寿命从1978年的69.5岁提升到
78.08岁;全市医疗机构达2839个,每千人床位数增至8.73张,每千人医师数达3.04人,每千人注册护士数达3.84人。全市医疗资源、服务能力远高于全省市州平均水平;太和医院、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常年排名全国地市级医院前列。
也正因为这样的脊梁,感召着一代代、一批批卫生人才扎根十堰,铸就医疗人才高地。从湖北医药学院(原郧阳医学院)毕业后,王家宁师从中国“心血管之父”胡大一教授,攻读硕士、博士。此后,他在美国完成博士后学习,放弃美国优越的条件回到十堰。他率领的科研组在我国率先开展下肢及心脏基因搭桥手术,使众多患者获得新生,成为国内第一个成功应用基因治疗缺血性疾病的先驱。如今,全市拥有各类卫生健康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34076人,现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6人。“我们要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向奋战在医疗卫生第一线的大医们学习,用实际行动传承大医精诚,在救死扶伤中实现人生价值。”市太和医院年轻的住培医师汤玉妮说。
也正因有了这样的脊梁,我市医疗质量和专科水平不断提升。“我院先后成功搭建肝脏外科研究所、器官移植研究所、心血管研究所等一流科研平台……”谈起医院近年来的发展,李毅如数家珍。市人民医院先后成功创建42个省、市、院级重点专科,重点打造生殖医学中心、心脏病中心、骨科中心、神经疾病中心等十大学科中心。太和医院先后有37个专科被评为省级重点专科,先后建起太和儿童医疗中心等十多个特色诊疗中心,同时是国家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医院。目前,全市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专科)达到6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达到65个。“太和医疗、试管婴儿、器官移植、120空中急救已成为十堰闪亮的四张医疗名片。”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十堰卫生健康事业用一次次与人民健康需求携手同行、在捍卫群众健康最前沿高喊“我在”,筑起“健康中国”“健康十堰”最坚固的堡垒。而那一道道脊梁,也正在进取、创新、突破,以让全市人民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方便看病和少生病为目标发力奔跑,在实践中求索、在思考中升华、在前行中燃起生命的希望……“随着湖北首例新生儿人工心肺替代治疗在我院获得成功,我们更加坚定了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信心。”太和医院儿童医疗中心主任李涛说,不惜一切代价救治生命是为了人民。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作为党的医务工作者,为捍卫人民健康攀登医学高峰永无止境。
手术台就是阵地,捍卫人民群众健康,我在!站在新征程的起点上,我市卫生健康工作将全面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以推进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设为目标,以健康十堰建设为载体,全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以大医精诚为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