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两山”理念引领乡村振兴
带孩子到基地采摘酸甜可口的蓝莓,吃一顿美味的农家饭,感受山里大自然环境的静谧与清新……端午时节,营子村的十赛庄园蓝莓基地,已吸引不少市民前来体验。
“营子村的好环境,鼓起了乡亲们的钱袋子。”曾经在外养猪多年,如今转型到山里开发田园综合体的宋向阳笑称。守着绿水青山,凭着便利的交通和乡村环境,现如今村民的日子过得相当知足。
不只是营子村,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产业,凝聚起了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磅礴力量。
山沟里“冷水养殖”促民增收
大鲵养殖基地
“今年基地在养殖20万尾娃娃鱼(大鲵)的基础上,拓展了虹鳟鱼养殖,利用这里独一无二的冷水资源带动村民发展冷水鱼养殖。”合作社负责人罗烈强自信地说。
五步河是茅箭南部山区“九山半水半分地”地貌的典型写照,这里沟壑两边山林葳蕤,河水清澈见底,河底不少石头下生长着野生娃娃鱼。看到这里得天独厚的优势,15年前,罗烈强在村里支持下流转近10亩沟壑开始了娃娃鱼养殖。
娃娃鱼养殖成功的前提是严格的水质要求,保持原生态。为此,罗烈强修池子、建涵洞、引泉水,原汁原味保持原生态,娃娃鱼养殖获得了成功。2020年,基地获得农业农村工作部颁发的“全国濒危野生动物增殖放流重点单位”,年养殖规模达到20万尾,实现收入2000多万元。
一花独放不是春,先富带后富。成功后的罗烈强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带领村民发展娃娃鱼养殖,共同致富奔小康。
2016年以来,合作社每年免费为30户村民提供鱼苗尾并在基地寄养回收成鱼,村民户均分红4000元,常年聘请20名村民在基地务工,务工收入每人每年达3万多元。
该基地已成为该区青少年野生动植物资源研学基地,今年上半年接待学生近3万人次。
“无论在业态,还是在规模效益方面,我们都成为该区当前和今后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支重要力量。”说起乡村振兴,罗烈强脸上充满着自豪。
山间“林药蜂”模式走出振兴新路子
走进马家河村龙王寨林场,满山草木葳蕤,绿意盎然,林间一排排蜂箱排放整齐,群蜂飞进飞出忙着采蜜,林下七叶一枝花、江边一碗水等道地药材在阳光的照射下长势喜人。
合作社负责人孙良学介绍说,今年基地种植七叶一枝花江边一碗水等道地药材500亩,养殖中华小蜜蜂400箱,可望实现收入400多万元。
七叶一枝花种植基地
七叶一枝花和江边一碗水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茅箭区南部山区是南水北调中线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森林覆盖率达85%,是七叶一枝花和江边一碗水道地药材的天然宝库,同时也是中华小蜜蜂良好栖息地。
为了充分发挥山林资源优势,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该区大力推行龙王寨林场“林下种植中药材、林间养殖中华小蜜蜂”立体种养植(殖)模式。2018年,该区申报七叶一枝花获得国家地理标识产品。目前,全区七叶一枝花、江边一碗水、丹参等道地药材种植达到10000亩,蜜蜂养殖20000多箱。
山间“林药蜂”模式让山林变身“绿色银行”,已成为该区村民发展绿色产业的重要途径。
“农旅文融合”乡村旅游引客来
每年四月,茅塔乡东沟红色教育基地成片杜鹃盛开,姹紫嫣红、满眼春色,引来一批批游客,在感受红色情怀、追忆革命精神的同时,赏花游玩、放松身心。
人间四月天,到茅箭观赏杜鹃、亲近自然,接受红色教育、传承红色精神,已成为该区文旅发展的名片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据统计,该区每年四月接待游客近30多万人次。
茅塔乡东沟村是中原突围战斗旧址,曾先后设立了鄂西北第三军分区、均郧房县委县政府、县总队。该区对2000平方米革命遗址进行修复布展,修建革命文物陈列馆、革命烈士陵园等,打造荷花塘、恋情谷、杜鹃岭等生态项目,完善红色文化资源。每年初夏时节,杜鹃岭上100余亩杜鹃花遍布山野,市民在传承红色精神和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放松身心。
在通往该区南部山区另一条廊道马赛路,如一条玉带串起秦巴植物园、紫薇岛、蓝莓采摘园等美丽乡村节点,一步一景、步移景换,成为市民又一“网红”打卡地。
把农村建成景区,把景区建成后花园。近年来,茅箭区发挥城郊生态富集、红色传承的优势,坚持文旅农融合发展,以绣花功夫做足“一红(东沟红色文化)一绿(全域绿色发展)”乡村旅游文章,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构建全域乡村旅游格局。
乡村旅游兴了乡村,乐了游客,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东沟村党支部书记张旭介绍,今年1至5月份全村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0余万元,带动周边50余户村民就业创业,90%农村劳动力吃上了“旅游饭”。(文/图 汪建军 杜尚辉 章新俊)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