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层递进的多重马头墙,彰显了娘娘庙在当地人心中的尊贵地位。
云上十堰讯 文、图/记者 韩玉砚
明媚5月,草木葱茏。记者从十堰城区往西60余公里,来到郧阳区胡家营镇冻青沟村。村里现存的古民居、祠堂等14处“无木不雕、无石不刻”的遗存,向外人展示着鄂西北独特的传统民居建造技艺。徜徉其中,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在讲述着几百年来何氏族人在此落地生根的悠悠往事。
沿江而下,浏览美丽山水画卷
从十堰城区出发,途经鲍峡镇、胡家营镇的大部分路段与一条小河并行。河谷越来越宽,在河口位置,高山巍巍,汉江滔滔,视野变得开阔。沿着汉江顺流而下,新修的道路宽敞,御风而行,心情也随之起舞。
进入冻青沟村范围,临江公路右侧的一座小山顶上,杨泗庙坐落于草木葱茏之中。绕到看似独立的小山,才发现其与背后的绵延山脉相连。顺着山脊上的一条小路,来到杨泗庙前,一幅山水长卷展现在眼前:汉江在这里拐了一个大弯,开阔的江面上绿意盈盈、波澜不兴,两岸星星点点散落着民居、渡船;南岸,该村一条河流与汉江交汇处的桥上,时有车辆轰隆而过,把人从梦境拉回现实,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一番惊叹后,转身走进杨泗庙。这里为三开间单进天井院布局,庙宇由正殿、拜殿、两侧连廊及天井院组成。高耸的屋顶,拔高了纵向的使用空间,又增添了一份神圣的意蕴。抬头仰望,主殿主梁记有:“嘉庆二十一年,岁次丙子桂月吉日,何先甲建修正殿三间,合社捐修,拜殿三间。”文中提到的“何先甲”是当地何氏家族迁郧九世祖何中兴。
百年娘娘庙风采依旧
历史文献中,冻青沟曾为洞静沟。村庄所在的山谷由纵横两道谷地呈“Y”字形交叉而成,一面临江,三面环山,犹如一个神秘、独特的世外桃源。当地向导俞洪山介绍,该地原有一山洞,是一处静修之处,是为洞静沟,最终谐音衍化而成如今的冻青沟。进入山谷的道路上,抬头看去,古树藤蔓交错生长,山谷寂寂无声,只有鸟儿在呼朋唤友,声声清脆。
前行十几分钟后,即可看到坐落于绿山茂林间,被专家称为冻青沟最精美独特的建筑——娘娘庙。脱鞋趟过小河,来到依山就势的娘娘庙,它的上部是砖瓦结构房屋,下部是石条砌成的拱形通道,串联起两侧的管道,见证着百年间来往行人的闲谈招呼、虔诚祈福的低语。
全国各地旧时所建的娘娘庙,通常由主立面正门进入殿堂,而冻青沟的娘娘庙则是从侧面偏门进入殿堂;逐层递进的多重马头墙是娘娘庙最突出的特点,墙面绘画风格灵动婉约、精巧细腻,表达了平安、忠孝、吉祥、多子多孙、福禄寿喜等丰富的文化内涵。时光轮转,建于清道光年间的娘娘庙依旧保留着它的风采。
建于清嘉庆年间的杨泗庙保存完好。
何氏大族耕读传家人才辈出
村里古建筑中最典型的当属庆畅园。前房、天井、后堂三部分组成了这个古建筑,它曾有34间房屋,现存24间。与别的院落不同,庆畅园的大门框、门墩均是由坚硬的石头打造,看上去结实、美观、大气,花纹图案清晰可见。园内所有门窗,均是传统木雕镂空工艺。在屋檐下的精美彩绘上,武松打虎、孔融让梨等历史故事生动再现。
该村何姓为大姓。当地至今保存着一整套较为完整的清同治版何氏家谱,记载该家族于明正统元年由江西瑞昌分出一支迁徙到鄂西北,并于清康熙年间再分出一支在郧县(现郧阳区)胡家营镇冻青沟定居,开始了属于本支的聚落营建。
冻青沟物产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是很好的栖居之地,同时紧邻当时重要的航运通道汉江,繁盛的航运贸易往来又为何氏族人经商提供了许多契机。经过近200年历史变迁,冻青沟何氏家族逐步完成血缘型聚落的系列构建。
何氏家族奉行“耕读传家”古训,家大业大,人才辈出。家谱中记载,何氏家族仅贡生就达上百个。位于冻青沟东沟叶家坡的何家祠堂,证明了冻青沟何氏支系当时的实力。
何家祠堂选址在山腰,地势上高于冻青沟所有宅院,以示其不可撼动的地位;规模大于所有民居单元,形制讲究,以示后人对前辈的崇拜敬仰之情,也潜在地体现出家族地位的提升。
藏于深山 古村落保持较好原始形态
公路未通前,冻青沟村交通闭塞,主要依靠渡船与外界联系,一旦遇到极端天气,村子就如“孤岛”,几与外界断绝往来。于是,冻青沟古建筑群长期以来不为外人所知。2009年,郧县文物局在进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活动时发现了这个保持较好原始形态的古村落。
冻青沟村缘何保存了这么多的古建筑?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郝少波认为,正是因为这种落后于时代的交通状况和位于偏远的山区,极大减少了现代文明对村落中各种形态古代建筑和遗存的破坏。几年前,随着一条通村公路的建成,这个隐藏在大山深处的古村落群完整地展现在了世人眼前。
采访过程中,记者看到一些斑驳老旧的古建筑存在不可避免的衰败,好在工人正在对其进行修缮,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冻青沟古建筑群落将会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