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十堰讯 记者 何利 整理统筹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汉民族传统节日之一的元宵节,也被称为上元节。如果从上元节这个角度来说,元宵节跟十堰还有相当的渊源。因为上元节的说法起源于道教“三元说”,而武当山又是道教圣地,至今还能找到与“三元”相关的遗迹。
上元节起源于道教“三元说”
正月十五元宵节,按中国民间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还会全家团聚吃元宵、出门赏月、喜猜灯谜,同庆佳节。
正月十五既是民俗文化中的元宵节,又是道教文化中的上元节。之所以称为上元节,起源于道教“三元说”。道教经义《云笈七签》中云:“夫混沌分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气,后成人伦,长养万物。”
上元节与道教崇奉的神灵有关。道教崇奉的神灵众多,其中“三官大帝”就是地位较高且较有影响者。“三官大帝”即天、地、水“三官”,关于其来历的说法颇多,一说起源于中国古代宗教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一说起源于五行中金(主生)、土(主成)、水(主化)三气,一说即尧、舜、禹。
“三官”在早期道教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南北朝时期,“三官”又与“三元”相配,形成了“上元天官紫微大帝”、“中元地官清虚大帝”、“下元水官洞阴大帝”。据称,天官能赐福、地官能赦罪、水官能解厄,分别诞生于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各地的人们为了祈福、拔罪和禳灾,多半会在这3个日子举办“上元会”、“中元会”和“下元会”。因此,道教将正月十五定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武当山留存“三元”古建筑遗址
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记载:“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说是天官赐福、地官赦罪,其实,人们在元宵节举行各种民俗活动的真正动力是因为它正好处在新的时间点上,大家纷纷表达祈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作为道教圣地的武当山,至今还留存“三元”古建筑遗址,佐证了道教文化和中国民俗的关系。在五龙宫通往南岩宫的古神道上,元明时期建有上元、中元、下元三处道教建筑。现在岩洞前大片殿宇道房早已荒废,只能依稀看出当年的模样。
在上元古建筑遗址,有一个酷似锅盖的岩洞,村民把这个岩洞——滴水岩称为上元。之所以这么称呼,与武当道教密不可分。著名古建筑学家、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张良皋在其主编的《武当山古建筑》中指出,滴水岩始建于唐朝,明朝亦有敕建。滴水岩是一个天然形成的岩洞,向阳平坦,坐东朝西,其两侧泉水充沛,为三级方整石崇台,洞内深处崇台之上为唐朝古殿遗址。滴水岩有两组螭首。螭为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属于传说中的蛟龙类。
滴水岩最为奇妙之处,在千百年不停滚落的一颗颗水滴。走进岩洞内,绕行在石殿背后,可见洞内岩壁顶部湿漉漉一片。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