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十堰讯 记者 张贞林
为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要求,中小学生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一石激起千层浪,各方反应如何?记者进行了采访。
规定
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
如今,普遍使用手机加剧了中小学生的近视程度。虽说有一部分孩子用手机是为了查学习资料,但也有相当比例的孩子把手机当作玩具,刷着刷着就不经意间过去一两个小时。手机连接的网络是个万花筒,对于心智不成熟自控力又不强的孩子,玩手机确实非常容易成瘾。
《通知》要求,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各校要做好家校沟通,家长应切实履行教育职责,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2019年,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文旅局、市市场监管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十堰市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实施方案》。方案中,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统一保管。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家长要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
调查:
我市初高中学校早已禁止带手机进校园
给孩子配备手机,就是为了方便联系,能掌握孩子的动向,这是大多数家长给孩子购置手机的主要原因。记者联系了几位中小学老师,就中小学生持有手机的情况进行了了解。据介绍,小学三年级以下用手机的学生很少,五六年级有手机的学生能占到三分之一左右。初中生有手机的占80%以上,而高中生基本是“人手一机”。
记者了解到,手机不得带入校园,我市各高中、初中学校有非常明确的规定。“一直以来,学校明确不允许学生带手机入校。”东风九中办公室主任鞠晓丹介绍,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进入,如果实际必须携带要求通过家长与班主任提前沟通,并将手机暂放班主任处保管,待当天下午放学后再归还学生。另外,班主任每个星期不定期对带学生手机情况进行排查。
鞠晓丹还介绍,此举之前,放学之后偶尔有学生在校门口外玩儿手机,回家较晚,现在放学后学生能立即回家,家长也很配合学校工作,有效建立家校协作齐抓共管的共赢关系。
十堰市二中副校长张明介绍,学校规定学生不带手机进校园,为保证学生与家长联系畅通,学校在各年级配备专用电话供学生使用。如果发现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第一次由班主任保管一周,周末交由学生带回家;第二次通知家长配合教育;第三次由班主任保管至学期末返还给学生。
记者从十堰市阳光书院获悉,该校初中部向学生和家长发布《关于学生携带手机管理的告知书》,学生有需要外联家长的,可以使用任课老师或生活老师的手机进行联系。无特殊情况,一般不得借用手机。家长尽量不要要求学生每晚借电话跟家长交流。有需要时,任课老师或生活老师会主动联系家长。学校严禁学生返校时携带手机进校。坚决反对家长以任何形式包庇自己孩子返校时隐藏携带手机。违反要求私自携带手机被老师发现的,约谈家长来校解决。同时在班级群里通报事件的发生及处理意见。
老师纷纷对带手机上学说“不”
比起家长的犹豫不决,在中小学生是否应该使用手机的问题上,老师们则表现出坚决的反对态度。
东风七中制订了《关于禁止学生携带和使用手机进校园的纪律规定》,一律禁止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发现学生携带手机,一律收缴。收缴的手机交由班主任统一封存,期末结束由家长领回,初三年级中考结束后统一归还。
记者看到,该校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规定很细致,处罚措施也比较人性化。比如,第一次发现携带手机的学生,给予全校通报批评,并扣除班级管理量化一定分值;第二次发现携带手机的学生,写深刻检查、保证,并扣除班级管理量化一定分值;第三次发现携带手机的学生或考试用手机作弊者,停课回家反省,给予严重警告或以上处分,并扣除班级管理量化一定分值等。
采访中,不少老师认为,手机对于未成年人,就相当于可随身携带的“网吧”,部分学生痴迷手机的程度很高。而学校对于手机管理,来来去去只能是没收后由学校暂为代管,没有什么新的招数了。班主任们经常就手机问题与家长沟通,不少家长说带手机是为了方便联系,但事实上,更多的学生把手机当作娱乐工具来使用。
还有不少一线老师说,不少学生为了完成作业,在手机上查资料、查答案,虽然能带来一些便捷,但是一些学生在时间管理上没了分寸,玩起了游戏,以至于沉迷于手机,手机已经成为班级管理的第一大难题,
汉江实验学校加强对学生手机管理和引导,并把相关规定的落实情况纳入教师考评机制,把班主任与家校沟通情况纳入班主任考核范围,把学生自觉抵制手机带来的不良影响纳入学期评先评优。
学生要和家长联系怎么办?汉江实验学校校长朱仕竹介绍,班主任为第一通讯员、生活老师为第二通讯员(借用生活老师手机打电话必须经过班主任的同意),学生和家长沟通,通讯渠道唯一,且通讯内容班主任必须知晓,家长与学生由班主任第一时间传达。
现象
上学不能“碰”手机,寒暑假期几乎是人人配
虽然明令禁止带手机,周末或假期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昨日,记者在五堰培训机构门口,随机采访了部分学生,他们不约而同地表示,放假期间,父母对手机的态度明显宽容。
“孩子进入中学以后,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人在家或者去上辅导班,给他配手机主要是为了方便联系。”家住北京路的罗先生告诉记者,孩子上初一就配了手机,如今孩子已经初二,手机成了孩子和家人不可或缺的联系工具。
记者联系了几位中小学老师,就中小学生持有手机的情况进行了解。采访中,还有不少家长吐槽,一些寒假作业的安排,也加剧了学生们利用手机的频率,大人在身边陪着还好,一旦脱离大人的视线,孩子就开始玩游戏。
家住人民路的一位家长告诉记者,放寒假了,老师们又在给孩子们布置了在手机上进行阅读的作业,并要求每天都要打卡,“这不是让孩子们离手机更近了,自觉地孩子还好,不自觉的孩子就拿着手机玩游戏。”家长们这样说道。
对于这样的统一作业,记者咨询了部分学校,老师们大都觉得不应该这样布置,“本来寒假作业中,要求学生远离手机,现在又这样做,这不是本末倒置。”不少老师这样说。
专家
学校如何监管? 学校要做聪明的引导者
采访中,多位教育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主要人群是初高中学生。虽然几乎所有初高中学校对手机都有明令禁止,但仍然有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
汉江实验学校校长朱仕竹说,对待学生带手机上学,只靠校规禁止他们使用手机并不现实。最根本的是要对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引导方法,让学生具备自律意识。在使用手机这个问题上,引导学生需要学校和家长一起配合。在学校,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专注于学习。而家长也要去配合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手机。像我们学校与华为和希沃课堂合作,人手一台平板,通过教师空间推送学习资源,有效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很好地替代了手机的的参与感,还有创客、沙画、国学、电子书法等现代化的多功能教室,让学生的校园生活体验丰富多彩,有效转移对手机的依赖。
“对学生带手机上学的问题宜疏不宜堵,只靠校规禁止他们使用手机并不现实。最根本的是,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具备自律意识。”东风七中副校长常昌国说,学校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专注于学习,而家长也要配合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手机。老师和家长都可以做一个聪明的引导者,把手机的好处和坏处一一列举出来,让学生自己衡量。
汉江师范学院副教授、教育部高校网络教育名师胡文江认为,《通知》出台的初衷是好的。中小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一方面存在人身财产方面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玩智能手机容易让学生上瘾,课堂上玩手机不但影响正常教学秩序,过度玩手机还会引起视力下降。但是,堵不如疏。“手机”并不是洪水猛兽,经由老师必要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适度使用手机,手机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同时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禁止学生带手机进课堂,老师身教重于言传,不但不能用手机布置作业,并且最好自己身体力行,在学生面前做不带手机进教室的表率。《通知》相关规定只是原则性要求,具体管理办法,校方自主性比较强。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对手机的管理不仅涉及学生的财物安全,还涉及学生及家长的通讯安全和信息安全,必须依法依规管理,决不能由于管理上的简单粗暴,或者产生侵权行为引发师生矛盾和家校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