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超农场: 坚持生态梦打造高端“菜篮子”

原本产于热带地区的火龙果在伟超农场培育成功。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图/记者 何利 实习生 谢亚琳

说到郧阳区青曲镇,很多人会想到两件事,一个是距今100余万年的“郧县人”头盖骨,还有一个就是伟超农场的草莓。

伟超农场,是十堰首批获得“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称号的农场之一。除了高品质有机草莓,蓝莓、火龙果、有机蔬菜等,让如今的伟超农场一年四季都散发着诱人的光彩。建成短短两年多时间,靠流转农村土地的方式和有机生态梦想为理念的模式,伟超农场正在将一个高端家庭农场呈现在十堰人面前。

弃商做农场,用有机做灵魂

决定做农业,伟超农场负责人刘超在行动之前酝酿了很久。2014年春,下定决心的他在四处寻觅后,将基地选在郧阳区青曲镇。这里有山有水,高速公路从不远处穿行而过。更重要的是,农场距十堰十堰城区只有半个多小时的车程。

“农村大片土地荒芜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我想致力于安全食品。”刘超这样解释自己弃商从农的初衷。于是,从一开始,他就将有机和生态理念注入到农场中。从草莓到蔬菜,清一色的有机种植。选定位置后,刘超一口气从附近几个村子流转到550亩土地,每亩地的价格是每年600元。

记者前往伟超农场采访,是一个天气晴好的周末。一大片白色塑料大棚里,这个中年男人正指挥着几个从附近请来的农民为草莓园除草。

“除草全手工,不能施农药,种植过程中使用的肥料也都是有机肥,除虫也只使用物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产品的有机安全。”刘超并不亲自动手,但对每一个环节都会严格把关。

“红颜”和“章姬”,是伟超农场现有的两个主打草莓品种。“红颜”草莓又称“红颊”,是用“章姬”与“幸香”杂交育成的早熟栽培良种,是目前最优秀的草莓品种。这两个主打品种,则是刘超从全国优质草莓品种中挑选来的,所有种苗都来自浙江省农科院。

“我们的草莓好在哪里?除了品种好,二是技术和肥料好。北京嘉博文的技术和生物肥,让我种出来的草莓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刘超口中的生物肥是生物腐植酸肥料,它的生产方式不同于普通肥料,生产原料完全来自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餐厨废弃物。

这种用废弃食物生产出的生物腐植酸肥料,通过了国际、国内双重有机认证,14项指标尤其是9项重金属含量指标均达标,成为我国安全级别最高的有机类肥料。

除了每吨3000元的生物有机肥,农场还会使用芝麻饼肥料和挪威肥料。值得一提的是,所有肥料都是无公害的。同时,伟超农场还通过高价引进中华蜜蜂来实施授粉,从而极大提高了坐果率、降低了果实畸形率,让草莓增产25%—35%。由中华蜜蜂授粉的草莓,比野蜂授粉的草莓营养价值更高、口感更好、果形更佳。

定位高端路,做别人没有的产品

在伟超农场草莓园西南侧,还有占地十余亩的大棚区,里面种着一排排状如仙人掌的带刺植物。“这可不是仙人掌,而是热带水果火龙果。”农场技术人员见记者有些好奇,及时打消了记者“为何要在大棚里种仙人掌”的疑问。

跟草莓一样,这些火龙果也是刘超从南方引进的品种。按照火龙果的生长习性,十堰并不是一个适合它生长的地方,但经过农场技术人员悉心培育,火龙果最终在伟超农场活了下来,如今已长得郁郁葱葱。“今年有部分已经开始挂果,到明年便可以大批上市。”农场技术人员介绍,在家门口种植火龙果这种热带水果,以前他从没想过。

其实,除了火龙果,刘超的农场里还有几十亩蓝莓,预计明年也能批量上市。“做别人没有的产品,是为了占领市场。做比别人更高的品质,则是为了我一开始就坚持的生态梦。”刘超直言,以草莓为例,他所种植的草莓比市场传统种植的价格要高很多,有机蔬菜和火龙果、蓝莓等水果的价格同样也会高于传统的市场价格,但依然供不应求。

刘超透露,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赢利模式已从追求量的增长向追求质量提升方向转变。伟超农场从注册建场开始,就把生态有机农业作为发展目标,着眼于高端农产品生产和高端消费市场,为此大胆投入并收获颇丰。

据了解,伟超农场在农场成立当年的2014年6月和8月分别上市的黄瓜和西瓜,同样受到市场热捧和好评。2014年,伟超农场荣获“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称号,并成为十堰市首个生态有机种植示范家庭农场。

坚持生态梦,打造高端“菜篮子”

刘超有个更远大的梦想,那就是打造一个十堰人的“菜篮子”,并且是一个有机的“菜篮子”。在成立之初,伟超农场便选择了依托华中农业大学和湖北省农科院作为科研、种植技术方面的强大后盾,硬件设施同样在本地区可圈可点。

“我的终极目的,是在我的农场里将一二三产业做到有机融合,为十堰人打造一个一站式的休闲娱乐目的地。”刘超说,如今,伟超农场已经在采摘的基础上增设了诸多游乐设施,少儿娱乐场占地500平方米,动漫水世界和钓鱼中心占地4600平方米,农家中心占地500平方米。

为了引入现代农庄构架新模式,伟超农场学习借鉴外地发展模式,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采取公司化运作,以选优品种、提升品质、打造品牌为重点,以有机果、菜生产营销为主线,成功走出一条生态农场之路。

“我家的8亩多地,全部流传给了农场,现在我成了农场的工人,每天在农场上班。”38岁的刘秀莲是附近的村民,丈夫常年在外地打工,她负责在家带孩子、照顾老人。在农场成立之前,她家的不少地都处于荒芜状态,现在,她除了能照看家里,每天还能挣60元钱,另外每年还能领取土地流转费。

“最高峰的时候,一天需要从附近村子里请80多个人来帮忙,少的时候每天也需要20多个村民来干活。这些工人,男工一天80元,女工一天60元。”刘超介绍,在他看来,农场不仅能解决农村耕地无人种的局面,还能帮助农民增加创收渠道。

按照刘超的长远规划,未来他还将扩大农场规模,等到时机成熟,他将把自己的农场打造成十堰人的一个高端“菜篮子”。“每天根据客户需求,定时将预先定好的高质量的蔬菜送到家门口。”刘超憧憬着自己的事业。

大发展须有大规划。2015年初,郧阳区政府邀请中国农业大学专家,对伟超农场整体做了一个顶级设计。按照1000亩用地规模进行科学规划,计划用5年时间,投资3000万元,建成六大科技示范区(蔬菜新品种示范区、有机种植示范区、新材料技术示范区、有机保健蔬菜种植示范区、“鸟巢”温室、联栋温棚、生态餐厅和多功能科普休闲观光区),并将开通一条农业旅游观光专线。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