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十堰市“新时代好少年”评选揭晓,来认识一下!

7月6日,2020年度十堰市“新时代好少年”评选揭晓,王韵婷等10名同学获 “新时代好少年”称号。那么,他们都有哪些故事?

云上十堰讯 文、图/记者宋雅璐 整理

王韵婷:热心公益小使者

王韵婷是房县思源实验学校七年级学生,也是一位热心公益的爱心使者。

一次课堂上偶然的机会,王韵婷的老师讲述了房县红塔镇三溪村留守儿童兄妹小雯和小俊的故事,他们无依无靠,但仍不放弃努力学习。王韵婷听后,对他们的经历格外同情,义无反顾地加入了房县大爱义工队帮助他们,为他们打扫卫生、整理床铺、送学习用具及生活用品。2019年,王韵婷得知小雯转到了自己所在学校就读后,担负起照顾小雯的任务,她将自己的床铺选在了小雯的隔壁,从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充当起了小雯的“家长”。

自从加入大爱义工队,王韵婷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在她的影响下,周围的同学、朋友也一起走上了公益的道路,他们一起去福利院为孤寡老人送温暖,给山区的孩子们捐赠衣服和学习用品……成为传播正能量的爱心天使。

尧子函:生态环保小达人

尧子函,市东风22小学四年级学生。她善良友爱、热心公益、爱护环境,用自己的行动保护着家乡的绿水青山。

尧子函参加了学校“爱鸟护鸟”社团,和老师一起清除捕鸟网,将标有“捕鸟犯法”“鸟儿是我们的朋友”的宣传牌挂在树上,告知更多人爱鸟;她还跟老师一起制作木质“鸟巢”,为无家可归的小鸟安家。在校园里,她积极向同学们传播鸟的救助知识,号召他们一起加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志愿队伍中。

尧子函还积极当好护水“小先锋”。她经常向学校周边居民宣传护水爱水知识,捡拾堵河岸边的白色垃圾,争当“小小护水员”。在家中,尧子函经常把洗脸洗脚及洗衣服的水用来冲马桶,把淘米水用来浇花。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尧子函拿起画笔耗时3个多小时创作了《武汉加油》和《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两幅作品,用画笔致敬抗疫工作者,为中国加油。

刘彦声:抗疫爸爸的勤务兵

刘彦声,市五堰小学四年级学生。抗疫期间,刘彦声在上网课的同时,学习掌握了许多生活技能,自愿当好爸爸的“勤务兵”,他的故事被中央和省、市媒体报道。

疫情来临后,刘彦声的爸爸作为十堰市急救中心负责人,忙于指挥协调全市320台救护车转运救治伤病员和发热患者,每天早出晚归,刘彦声十分心疼。“爸爸中午在单位忙,每天早晚只吃两顿饭,晚上回家半夜还在联系工作,我得当好他的勤务兵。”刘彦声在妈妈的指导下学会了做西红柿炒鸡蛋、小炒青菜和油炸花生米,变身厨房巧手,他包的粉条肉包、煎的葱花油饼成了爸爸的美味早餐和中午在单位的干粮。晚上爸爸回家,他用酒精为爸爸的鞋子喷洒消毒;爸爸打电话联系工作时,他就端上一杯热热的绿茶。

新华社报道刘彦声爸爸的抗疫故事,被人民日报、央视网、学习强国、中国文明网等110余家主流媒体转发。刘彦声爸爸自豪地说:“家中有了儿子这个勤务兵,工作再辛苦也不觉得累了。”

杜一鸣:全面发展好榜样

杜一鸣,市实验中学八年级学生。他品学兼优、乐于助人、孝老爱亲、热心公益,堪称全能型学习标兵。

在学习中,杜一鸣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他的成绩常年位于年级前列,并于2019年荣获学校“十大学星”光荣称号。作为学生会干部、班级团支书,他定期组织学习互助小组,对同学们的难题进行辅导。

他是多才多艺的少年。在团市委组织的“我和我的祖国”青春诗歌会中,杜一鸣以一首精彩绝伦的诗歌打动观众;在开学典礼中,他发表的主题演讲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在学校各项大型活动现场,他都作为主持人参与其中。此外,读书、游泳、钢琴、唱歌都是杜一鸣的拿手好戏。

他是热心公益的使者。作为学校广播站站长,杜一鸣每天通过校园广播为大家播放科普创文知识。作为班级团支书,他积极组织团员同学参加啄木鸟纠错字活动,还经常在校外参加文明志愿劝导活动。

杜一鸣的父母都是生意人,家中经济条件良好,但是杜一鸣从小就勤俭节约,从不乱花一分钱,还积极为父母分担家务,获得同学们的夸赞。

张子淳:独立自强显担当

张子淳,竹溪县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

疫情期间,张子淳的父母将汗水与心血挥洒在抗疫一线,11岁的张子淳不仅要克服对疫情的恐惧,还时刻担心父母的安危,更让人感动的是,她还有1岁多的妹妹需要照顾。连续一个多月,张子淳给妹妹做饭、喂奶粉、换尿布,克服种种困难让父母放心。

妹妹患有支气管炎,一到冬天就会发病,妈妈把治疗方法教给张子淳,让她每天为妹妹做雾化治疗。张子淳照顾妹妹的同时也不忘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全市中小学线上教学开始后,张子淳功课、作业一次都没落下。

张子淳从小就品学兼优、兴趣广泛,她在学习上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课堂上听课认真专注,还积极发展舞蹈、书法、钢琴、古筝、街舞等爱好。

此外,她还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在全市2019年“小手拉大手,文明随手拍”活动中,被授予“文明小市民”荣誉称号。

陈宇峰:小小肩膀挑重担

陈宇峰,张湾区炉子小学六年级学生。这个看似腼腆的男孩,却有着和常人不同的家庭情况。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离开了家,父亲在他年幼的时候就外出打工,只有体弱多病的爷爷和他相依为命。但是生活却赋予了这位12岁少年坚毅的品质和面对挫折不气馁的勇气。

因为爷爷生病,丧失了劳动能力,陈宇峰上学的同时,还承担起所有家务活。为了省点买菜钱,他锄地、拔草、播种,把家里的菜地打理得有模有样。

虽然忙碌、清贫,但陈宇峰从没有放弃学习。他学习态度端正,讲究学习方法,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认真听老师讲课,积极大胆发言,认真做好笔记,课后不忘及时复习。

在同学眼中陈宇峰是个热心、勤劳的人。作为学校行为规范标兵,陈宇峰更加规范自己的言行,自觉维护班级的荣誉,每当有脏活儿、累活儿,他总冲在最前面。

周泽平:逆境中顽强拼搏

周泽平,东风高级中学高二年级学生。他自小患有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每天早晚都要服用药物减缓病情,因腿脚变形挛缩、肌肉无力,他爬楼上坡困难,容易摔跤。就在这样的逆境中,他克服种种困难,在学海行舟,在书山攀登。

乐观坚强是周泽平的生活态度,微笑是他对人对事的基本准则。从租住的房子到学校那段路,平常人只需5分钟,他却要在妈妈的搀扶下走上30分钟。尽管如此,他依然微笑面对。

“身体不行,我就要用学习充实自己”,这是周泽平心中永恒的信念。早读时不能站起来,他依然声音响亮地读书;长时间上课腿会不舒服,他也只是调整下姿势,继续认真听讲;每逢假期他都会让家长给自己报满补习班,用勤奋超越自我。

周泽平用乐观、坚毅、上进、拼搏告诉我们,“抱怨身处黑暗,不如提灯前行。”

侯涛:不惧苦难少年郎

侯涛,郧阳区第二中学高二年级学生。2012年,爸爸病逝、妈妈离家,侯涛8岁的天空一片黑暗。但他不惧困境,用稚嫩的肩膀扛起家庭重担,收获了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

侯涛本有一个完整的家, 2012年,父亲病逝后,母亲因承受不了生活的打击,抛下了贫困的家庭,留下年迈的奶奶和侯涛及弟弟两个孙子相依为命。从此,侯涛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不管春夏秋冬、风吹日晒,他每天早上6点起床后或干家务活,或干农活,或捡拾破烂,一刻也不停歇。他和弟弟都要到十几里外的学校住读,为了省钱,他们每次往返都是徒步,每周生活费也尽量节省着用;课间、路上,只要见到能变卖的废品,侯涛就收集起来卖钱补贴家用。

作为一名学生,侯涛明白学习的重要性,更懂得他和弟弟唯有通过学习才能迎接美好的未来。疫情期间,没有手机、电脑,也没有网络,他和弟弟就从亲戚那儿借来手机,找到离家不远的邻村卫生所蹭网学习。他们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一天往返4次,从没耽误过一节课。

贺天阳:勇敢逐梦绽光芒

贺天阳,张湾区汉江路中心小学二年级学生。他由于出生时长时间缺氧,导致身体四肢肢体性不平衡。虽然行走时会突然摔倒,语言表达不清楚,但他圆圆的脸蛋上总挂着甜甜的笑容。

入学两年来,贺天阳每天早晨七点四十分就会准时出现在校园里,从未迟到。由于腿部与手部力量不能很好地配合,导致字写得歪歪扭扭,他时常会偷偷流下自卑和伤心的泪水。但这并未将积极乐观的他打倒,回到家中,他努力调整握笔姿势,用无名指垫住中指,反复练习,慢慢书写,指间的压痛感时时涌上心头,但他咬牙坚持。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他的字终于写得和小伙伴们一样好了。看着自己的字,他尝到了克服困难后的喜悦。

尽管贺天阳行动不便,却十分乐于为大家服务。他主动向老师要求承担教室里开关灯的任务。他还主动参与擦桌子、摆放桌椅、植绿护绿等劳动。2019年,他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少先队员,在入队仪式上,他敬着标准的队礼,坚定的眼神流露出成长的快乐。

陶鑫蕾:柔弱身躯写坚强

陶鑫蕾,竹山县潘口中学八年级学生。她出身贫寒,身患先天性疾病,幼年丧父,母亲迫于生计改嫁。她就像一棵柔弱的小草,饱受病痛折磨,却拥有顽强的生命力。

孩童是最怕见到医生的,可她却司空见惯。经过检查,陶鑫蕾血液中缺乏凝血因子,得常年吃特制药物缓解,她从小就明白要配合医生打针吃药,因为只有身体好了才能上学。由于不能让自己受伤,在幼儿园小朋友们活动时,她总是默默地站在旁边,感受着他们的快乐。

每天能正常上学是陶鑫蕾最大的心愿。疾病对身体的折磨,她可以微笑面对,可对学习的耽搁她却无法承受。她时常出现高烧不止、牙龈出血甚至昏迷晕倒,每当这个时候,她总是默默承受着一切,不想让老师和同学们担心。每次请假返校后,她总是第一时间找到老师,将落下的课程赶紧补上才安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