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香郧阳山水 文馨大江南北 梅洁文学创作陈列馆开放

贾平凹为梅洁文学创作陈列馆题字。

云上十堰讯 文/记者 冰客 通讯员 李兴艳 图/记者 张建波 报道:梅香郧阳山水,文馨大江南北。7月5日,位于郧阳区杨溪铺镇鲍沟村三组的梅洁文学创作陈列馆(梅苑)举行开放仪式暨梅洁文学创作40周年纪念活动,梅苑、梅洁文学创作陈列馆、郧阳青少年文学创作基地同时揭牌。记者探秘梅苑的精致布局,以了解十堰籍著名作家梅洁一直身在异乡却心怀故乡创作的感人故事。

陈列馆陈列梅洁创作手稿等实物

据了解,此次活动由郧阳区委宣传部主办,郧阳区杨溪铺镇政府承办、上海君睿策划设计机构协办。

梅洁文学创作陈列馆(梅苑)项目距郧阳城区20公里,投资230万元,占地2200平方米,馆舍建筑面积328平方米,内设书房、作品展厅、文学艺术座谈交流室和居室。展厅以文字和图片形式隆重展出梅洁采访笔记、创作手稿、发表作品、出版著作、家书、获奖证书奖杯、社会活动照片等,房前屋后标准化浆砌石坎挡土墙,栽有桂花、樱花、广玉兰、梅花、木瓜、茶花、红梅、橄榄等花木,建了荷花池,400多米长、4.5米宽硬化道路连接郧(阳区)丹(江口市)公路。

开放仪式上,记者在梅洁文学创作陈列馆(梅苑)看到,一楼设置的是梅洁文学创作陈列馆。第一部分介绍梅洁生平——《文思墨痕》;第二部分是作品介绍——《经典荟萃》;第三部分是《社会反响》;第四部分是永在路上——《德艺双馨》;收尾的第五部分是《书信寄情》,展示了梅洁同著名作家贾平凹、王剑冰、陈建功等众多名家的合影。二楼居住区由4个卧室和两个卫生间构成。“梅苑”则由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贾平凹题匾。

开放仪式上,宣读了著名小说家、编辑家、出版家野莽,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当代著名诗人王家新,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李修文,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河北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王凤,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王祥夫,湖南省作协名誉主席聂鑫森,《小兵张嘎》原著作家徐光耀,《那山那人那狗》小说原著作家彭建明,著名评论家白烨等文坛名家及单位发来的贺诗贺辞,庆祝梅洁文学创作陈列馆“梅苑”开放。开放仪式上,还深情朗诵了梅洁上世纪八十年代写给父亲的诗《弯弯的石径》。

梅洁曾在梅家老屋度过六年童年时光

7月5日,位于郧阳区杨溪铺镇鲍沟村的梅洁文学创作陈列馆(梅苑)正式开放。图/记者 张建波

梅洁文学创作陈列馆(梅苑)项目选址于杨溪铺镇鲍沟村三组梅家老屋旧址(2002年村组合并前为杨溪铺镇刺架岭村三组),缘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梅洁的祖父母曾居住于此,1946年至1952年,梅洁随祖母、母亲在这儿度过了6年的童年时光。1957年,梅洁当教师的父亲回乡务农,1960年至1980年,梅洁父母、弟妹在刺架岭村三组老屋生活了20年。因此,梅洁对这里充满童年的记忆。

在开放仪式上,梅洁在深情回忆中说:“今天,站在如诗如画的梅苑前,我可以愉快而大声地说:我一生的寻找在这里有了归宿,我漂泊的乡愁在这里留下了奇美的风景。”

“身后这座老屋曾是祖母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郧阳府做女佣20年、告老还乡后的栖居地,至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的父母弟妹又曾在这老处老屋度过了二十年苦难岁月,我的侄儿侄女就诞生在这座老屋内,而我的幼年(2岁至7岁半)也曾随母亲在这处老屋生活了近6年。老屋见证了梅氏几代人的勤劳和纯朴,苦难与奋斗。我对这座老屋始终充满怀念,几十年南方北方,每每返乡,必来这里看望老屋;在我的作品里,对老屋岁月故事的书写,也是连篇累赎……”

“许多年里,在秦巴山东麓的这个山坳里,老屋如同飘拂着白发、眼神沉默坚定的祖母那样,一直矗立在那里,眺望着归来的我。在过往的岁月里,回祖母老屋的路上,留下了我太多的记忆。祖母去世近七十年了,但她的老屋,却一直封存在我的情感深处,回荡着一种特别的气息,思念、依恋、伤心、温暖……仿佛总有一个声音,在呼唤我回老屋看看,仿佛总有一只手,牵拉着我走回乡下的这座老屋。每每回乡下的老屋,我都在努力辨认曾经的来路和去路,我都在回忆路上过往的岁月。回乡下的老屋,成为我心中最深重的情愫。”梅洁动情地说。

“现在,在郧阳区委、区政府的英明决策下,在杨溪铺镇政府及承建者的努力下,历时两年,老屋已改建为秦巴山深处的一栋文化胜景——‘梅苑’,在‘梅洁文学创作陈列馆’内,存储了我文学创作40年的艰辛履历。”

“移民三部曲”是对故乡最厚重的献礼

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第一个冬天,梅洁诞生在古城郧阳中学教工食堂旁边的一间房子里。15岁那年,她离开了郧阳投奔在襄阳的哥哥,后考上了北京农业大学经济系(今中国农业大学),1970年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了塞外。

在十堰,提起梅洁,市民都能脱口而出她上世纪九十年代被传诵的代表作《山苍苍,水茫茫》。1991年,梅洁以一篇《寻找心灵的歌》寄给家乡报纸《郧县报》刊发,从此与故乡有了联系。

也就是在那年,梅洁回到了阔别31年的故乡。她开始采访故乡,并随着采访不断深入,一篇长达10万字反映鄂西北人民为三线建设而牺牲和奉献的大型报告文学《山苍苍,水茫茫》诞生了。1993年3月,大型文学杂志《十月》第二期头条刊出了《山苍苍,水茫茫》。该文刊出后立即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先后获得了“第五届十月文学奖”、“中国报告文学奖”、“河北省文艺振兴奖”,故乡人民为这篇文章奔走相告。图书馆里的《十月》杂志一天要传阅数十人,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将这篇文章翻印成单行本达10万余册,原郧阳师专将这篇文章作为教材达7年之久。这篇文章日后成了故乡人民向国家争取项目及汇报情况的重要资料。

21世纪伊始,随着南水北调工程再度启动,十堰又有18万移民开始大迁徙。从2005年至2012年,梅洁频频回到故乡采访,终于完成了40万字的《大江北去》和《汉水大移民》上、下部。至此,她以20年时间完成了唯一关于中国水利移民生存处境、牺牲奉献的“三部曲”。评论界称其为“具有史诗性的文学巨著”,而梅洁说:“我选择了故乡,故乡也选择了我。这是我们相互的宿命。”

这个少小离乡的女子,在迄今40年的文学生涯中,始终心系故乡。在郧阳从贫穷向富强艰难起步时,她以作家的使命感和神圣的责任意识,深情写下了轰动文坛和故乡大地的纪实文学《山苍苍,水茫茫》,大笔如椽,将被时光遗忘的郧阳推到了举世瞩目的时代焦点。

梅洁以20年时间先后完成140余万字的中国移民三部曲《山苍苍,水茫茫》《大江北去》《汉水大移民》,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三部史诗般的巨著成为当代中国文坛的扛鼎之作。

在梅洁的文学创作生涯中,这“移民三部曲”也许就是对故乡最厚重的献礼。

梅香郧阳山水,文馨大江南北。山高水长,梅苑永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