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内绚丽多彩的钟乳石。
云上十堰讯 文、图/记者 韩玉砚 特约记者 张华魁 冉景源 报道:洞中套洞,别有洞天。竹山县柳林乡民主村“洪大”旅游公路山体一侧,有一处上世纪90年代发现的巨大天然溶洞。洞内钟乳石千奇百怪,姿态万千,好似一座神秘宫殿,展示着数亿年间的地质演变。目前,洞内正在进行开发施工,待进一步完成附属设施建设后,即可开门迎客,向游客呈现洞内奇幻景观。
村民避雨 发现罕见溶洞
“民主村有一处地下溶洞,洞中套洞,别有洞天,非常值得一看。”近日,本报记者与竹山县宣传部组成的科考人员一行,从柳林乡政府所在地洪坪村沿着“洪大”旅游公路出发,驱车约20分钟,来到该乡民主村鱼洞子(备注:鱼洞子是小地名),在一排民居旁停车。
只见公路处于松林子山的半山腰,左手是壁立千仞的峡谷,堵河源头之一的黑水河从峡谷底部咆哮而过,让人胆寒。右手边即是高耸入云的松林子山,有一个斜坡,通往黑黄相间的岩壁。
顺着斜坡上行十几米,只见一个约一人高、三米宽的洞口,洞口有“铁将军”把门。阵阵冷风从洞内徐徐而出,让人寒颤连连。虽然当时气温超过30摄氏度,一行人还是赶紧穿上了外套。
“洞内通道纵横交错,大洞还套着小洞,没有一个小时根本看不完……”保管铁门钥匙的民主村村主任李兴富告诉大家,以前,洞口所处的岩壁有着较为明显的巨大“凹陷”,被当地人称为“岩屋”,上个世纪90年代,村人在这里避雨的过程中,发现岩壁存在孔洞。
一年多后,村里人又发现离公路100多米的一处洞口与这处洞口相通。约在2007年,为了保护溶洞,防止村民盗挖洞内石笋、石柱,村里对洞口碎石进行清理,并安装铁门。
地下溶洞宛如宫殿
铁门打开后,记者一行走进了这片光怪陆离的隐秘世界。只见里面多洞连环,上下错落,简直就是一个地下宫殿。
洞内寒气逼人,有些地段的主洞宽敞高大,能容纳数十人,有的地方仅容一人弯腰低头躬身通过。在灯光照耀下,洞内的钟乳石变得绚丽多彩,像擎天的石柱,像翻滚的石浪,像象牙的石笋,像狮子的石乳,像珊瑚的石花,像莲花的石幔……让人眼花缭乱。
从整体看,洞内的石笋、石柱、石幔、石臼、石壁、石花宛然缩微的峰、林、山、石、湖、瀑、泉、潭等自然景观,仿佛一柱擎天、积玉成堆、水幕流瀑,更有曲径通幽、暗河潺潺。
洞内绚丽多彩的钟乳石。
行进过程中,时而遇到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石幔、石臼,好像进入梦境;时而进入空旷洞穴的“大厅”,抬头仰望头顶危悬的石笋、石柱,让人感叹这流水与光阴演绎出的巧夺天工。
约两个小时,记者一行从另一个洞口走出溶洞。与公路旁洞口不同的是,这处洞口的温度与外部世界相差无几,甚至还有阵阵暖风吹入洞口,让人心生蹊跷。
李兴富说,“两个洞口,为什么一冷一热,至今还是未解之谜。不过,这个溶洞冬暖夏凉,别看这个季节里面很冷,到了冬天却很暖和……”
据了解,该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由此形成的地貌一般称为喀斯特地貌。
堵河源头之一的黑水河从洞口下方的峡谷底部咆哮而过。
将适时开门迎客
该溶洞对旅游开发具有重要价值。在洞内考察过程中,记者不时看到施工人员正在进行灯光、台阶、玻璃栈道等施工。
柳林乡党委书记沈警钟介绍,近两年来,柳林乡落实竹山县委“打造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的部署,积极申报项目并筹资400余万元,公开招标,先期按照AAA级旅游景区标准对该溶洞进行规范开发。
目前,该溶洞已完成大部分游步道铺设、灯光布置、安全标识设置,从下洞口进洞,主洞直通山顶,另有两个岔洞尚待探测开发。待进一步完成上下洞口、下山步道及有关安全设施建设,将适时开放接待游客,让大家一睹洞内的奇幻景观。
据悉,柳林乡山高谷深,植被茂密,隆起的山体富含碳酸盐,在水流的冲刷下,形成了众多大小不一的溶洞,其中天台溶洞 (发现世界上最长鹅管,长达12.616米)、老龙泉溶洞、飞龙洞等,均具有不俗的旅游开发价值。
<<<征 集
为充分挖掘、展示十堰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现面向社会征集本地未知山峰河流、历史遗存、人物传说、民俗风情、奇花异草、地名来历等线索。
联系方式:13886806992 记者 韩玉砚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