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退休教师不简单!撰写一本书帮你打开郧阳尘封的历史

编者按

“迁徙与融合,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一代又一代……”人类学家如是说,世界各民族概莫能外。我们郧阳(今十堰)人更是明清两代从全国二十余省汇聚于此。

郧阳区一中退休老师、郧阳文化研究学者邢方贵,数十年关注郧阳人的来源,攀岩涉沟,乡野调查;翻阅典籍,查核书证,历尽辛苦撰写出《郧县人自何而来》一书,为我们勾画出了郧阳人的迁徙流变及郧阳区两百多个姓氏的祖籍、迁演、派语等,具有很大的社会研究价值。本报择其精要,分期系列刊登,以供研究,兼飨乡土文化爱好者。

在郧阳地区出土了许多恐龙化石和恐龙蛋化石,证明6500万年前,这里水草丰茂,生活着大量恐龙。(资料图片)

千万年沧海桑田,这里诞生过麇、庸、绞古国

地处鄂西北的郧阳区,及它曾领属的郧阳(今十堰市辖境)是一方奇异的热土。这里,扼汉水中上游,勾连秦巴,西接巴蜀,东捍唐邓,上通汉中,下控襄汉。地利之势,使其历史厚重辉煌。

6500万年前,此地大泽浩淼无际,古树参天蔽日,水草繁盛丰茂,“巨无霸”般的恐龙不时出现在林地水滨……尽管后来恐龙灭绝,造山运动使沧海横流,地崩山摧,但大自然厚爱这方水土,使恐龙骨及恐龙蛋化石完好保留至今,留给今人去惊叹、去研究。

物换星移,生物代换。约100万年前,远古直立人类“郧县人”又在这块风水宝地诞生,用他们手中的石刀石斧开拓演进着人类前行的道路!

4000多年前,与黄帝中原争锋而败北的南三苗百濮部族迁徙至此生息繁衍,由此诞生的麇、庸、绞古国如巍巍高山耸峙秦巴,历夏、商、周三代,推动着汉水文明的演进,炳彪史册的楚文化滥觞于此。

其后数千年,郧地以扼汉水而勾连鄂豫陕川的地位优势,战争年代则为兵家必争,和平年代则商贾云集。延及汉代,郧阳城已发展为汉水中上游的大都会。汉水文明蓬勃发展。

一方水土养育数百万流民,明朝设立郧阳抚台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郧阳区发现了“郧县直立人”头骨化石,距今约100万年。它的发现改变了人类起源非洲的传说。(资料图片)

历史推进到十五世纪中叶,明太祖朱元璋以郧阳山区地处国之中部,山高谷深,得之可觊觎天下,将当地百姓尽数驱遣,列此地为全国最大的封禁山区。又七十年,明朝朝政腐败,官绅豪强疯狂侵吞农民土地,失去土地的农民数以千百万计,遍布国中!郧阳山区以其广袤的山野沃土和七十年封禁恢复的丰厚自然资源,接纳了全国20个省的数百万流民于此生存。

寅吃卯粮、财政严重亏空的明朝中央政府不允许数以百万计的流民在此过着不纳粮、不服徭役的生活,更不能容忍规模庞大的流民占据国之中部的要害之地,先后派兵前往驱遣、剿杀,致“死者枕藉山谷”!生计断绝的百万流民奋起反抗,先后举行两次流民大起义。规模声势之大,为明代中期农民起义之最。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流民不但驱之不尽,此间全国又有一百多万流民蜂拥而来。明朝中央政府只好于郧县设郧阳府,使流民就地附籍,并设湖广行都司(郧阳抚台)协调鄂豫川陕四省处置流民事宜。此后205年间,郧阳抚台规模最大时,辖四省八府九州六十五州县,连天下闻名的西安府、汉中府、南阳府、荆州府、襄阳府都归郧阳统辖节制。昔日哀鸿遍野的汉水两岸,此时炊烟袅袅,牧歌扬于四野。

为了管理地处国之中部,涉天下安危的三边地区,明、清十代皇帝都是选派国之重臣担任郧阳巡抚,如明代“后七子”领袖王世贞、明末兵部尚书卢象升等。郧阳府与郧阳抚台之设,不但使明中期百万流民得安生计,为郧阳积聚了大批来自全国的各种人才,更为十五世纪的郧阳山区争得与时俱进、持续发展的重要契机。

延及明末清初,这里又成为李自成、张献忠义军与明军及后来的清军搏杀的主战场,烽烟四起,民生凋敝。直至清康乾盛世,朝廷以优惠政策吸引全国百姓来此开发,郧阳才又恢复了勃勃生机和历史上的辉煌,也奠定了今日十堰的人口基础。

郧阳抚治所在旧址。(资料图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领导人以独到的目光关注这片热土。于是,襄渝铁路穿境而过,丹江口水库、二汽先后于此建立。郧阳山区大踏步迈向现代化。

而今,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战争硝烟的郧阳山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十堰的宏伟工程风生水起。其间,为国家大计,数以万计的郧阳人献出了世代繁衍生息的家园,远迁他乡……(邢方贵)

如此久远而辉煌的历史,如此多的人别离故园,对于这些历史演进,对于每个家族的渊源迁徙,我们不能不记录,不能不追索,不能不传承——毕竟我们是从历史中走来,也正创造着历史。

老郧阳府汉江码头商贾云集,帆船林立。(资料图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