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古建太和宫 武当山最高胜景

太和宫古建筑群。 记者 朱江 摄

太和宫位于武当山天柱峰山腰紫金城南天门外,占地8万平方米,现存古建筑20余栋,建筑面积1600多平方米。该宫整个建筑处于孤峰峻岭之上,殿宇楼堂依山傍岩,结构精巧,布局巧妙,四周峰峦迭嶂,起伏连绵,烟树云海,气象万千,建筑巍峨,古朴壮观。

太和宫是武当山的最高胜境,无论是道士还是香客游人,只有登上顶峰,走进太和宫,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到了武当山。

明永乐十年,明成祖朱棣下令敕建太和宫,建成后嘉封武当山为“大岳太和山”,封这座建在绝顶上的道宫为“大岳太和宫”。皇帝的嘉封使武当山的地位一举而成为五岳之首。明嘉靖年间,太和宫又进行了扩建,在扩建之后,这里的称谓有了变化,以金顶围墙为界,墙外面的称为“太和宫”,墙里面叫“紫金城”。 当时有殿堂道舍等建筑510间;现仅存正殿、朝拜殿、钟鼓楼、铜殿等。

正殿额题“大岳太和宫”,殿内仅存真武大帝铜铸像及四大元帅、水火二将、金童玉女等塑像,殿门两侧各置铜碑一座,一是明代嘉靖二十九年(1550)敕建苍龙岭雷坛设金像之御碑,一是明代嘉靖三十一年(1552)遣工部左侍郎陆述等人致祭碑。太和宫在建筑规制上和其它道宫一样,但因为在它的上方有座金殿,所以它原来的正殿就有所降格,被称为“朝圣殿”。

殿前是朝拜殿,左右是钟鼓楼,钟楼内悬明代永乐十四年 (1416)所铸造铜钟一口;殿前一岩,形如宝莲,故名小莲峰,上刻“一柱擎天”四字,并嵌有李宗仁游武当山之题诗碑刻,岩顶崇台之上置有铜殿一座,其高2.9米,宽2.7米,深2.6米,铸造于元代大德十一年(1307)。这座距今已有近700年历史的铜殿为仿木结构,是研究元代铜铸艺术的珍贵实物,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座铜殿。由于它原来置于天柱峰上,明朝建金殿时将其转运到这里,所以人们也称它为转运殿。借着它的谐音,许多香客和游人都到里面转一圈,以求时来运转。

朝拜殿右下有清代改建的皇经堂。集精巧的建筑结构和精湛的雕刻艺术于一身,充分显示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能,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杰作。堂内供奉三清、玉皇、真武、吕祖、灵官等道教神像,上悬金匾一块,匾书“生天立地”四个金色大字,为清代道光皇帝御赐;堂外额书“白玉京中”四字,堂檐各吊一风铃;堂额、桶扇之上均雕有许多道教仙话故事图案,技艺精湛,形象逼真。经堂附近原建有天云楼、天池楼、天乙楼、太和楼、龙庙等建筑。太和宫的皇经堂是道徒们每天早晚颂经的地方,也是武当道教一处重要的祭祀场所。这座明末被火焚毁,清道光年间又重建的殿堂极富特色。它的隔扇门上全部浮雕着珍禽异兽和道教神仙故事,其工艺精湛又有着浓厚的民间文化色彩。通讯员 武宣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