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来坚持不懈,为保清水润北方,十堰苦练生态“内功”

云上十堰讯 记者 徐正国 特约记者 叶相成 报道:日前,丹江口市胡家岭水质自动监测站监测数据显示:高锰酸盐指数1.67毫克/升,氨氮0.10毫克/升,总磷0.022毫克/升,Ⅱ类水质偏好。多年来,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5年来,丹江口水库已向北方安全调水超258亿立方米,南水已成为京津冀豫20多座大中型城市的主力水源。安全供水的背后,是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地十堰人民多年来的默默奉献与牺牲。

生态修复涵好水

十堰地处秦巴山区,修路、建厂房等不可避免留下裸露山体。按照“谁管理谁负责、谁开发谁修复、谁破坏谁治理”原则,十堰边建设边修复,今年已累计完成裸露山体治理60多处20多万平方米。

同时,十堰还在城区道路建设中实施“口袋公园”工程,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要求,统筹推进城市大、中、小公园均衡布局,今年已开工建设小型游园6座。

山上植树造林更是“响鼓重锤”。连续多年,十堰每年人工造林规模持续保持在30万亩以上,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4.72%,高于全国43个百分点、全省23个百分点;现有林地面积2896万亩、森林面积1948万亩、活立木蓄积量6645万立方米,3项指标位居湖北省第一。

森林素有“绿色水库”之称,能涵养水源,治水就应做好山区水源涵养工作。市林业局天然林资源科科长袁晓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十堰天然林每年所涵养的水源相当于30多座1000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

自2014年始,十堰还强力推进生态创建“细胞工程”建设,2014年、2015年十堰连续两年将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列入市政府年度“十件实事”。

在此基础上,为保护好山体,十堰还出台《十堰市山体保护条例》和《十堰市生态文明建设条例》两部地方性法规,并将2014年南水北调通水日——12月12日确定为十堰市生态文明日。

铁腕治污流清水

“真没想到,几十年后的今天,小孙女能像我小时候一样,在清澈的犟河边玩耍。”市民杨志金是张湾区花果街办放马坪居民理事会会长,从小住在犟河边。上世纪60年代初,犟河水清澈见底,河里鱼虾成群。后来,犟河两岸工厂、大楼林立,犟河逐渐变成重度劣Ⅴ类河流,鱼虾消失了,清水河成了臭水沟。

为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2012年以来,十堰将5条不达标河流治理作为“硬骨头”,大刀阔斧整治黑臭水体。经过多年持续攻坚,如今,5条不达标河流水质大幅改善,犟河水质达到Ⅱ至Ⅲ类,剑河水质达到Ⅱ类,泗河水质达到Ⅳ类,官山河稳定在Ⅲ类,神定河已消除劣Ⅴ类。十堰全市35个水质考核断面已有33个达Ⅰ至Ⅲ类标准,其中Ⅰ类水质5个,Ⅱ类水质27个。

此外,近年来,十堰累计处置6万多吨危险废物安全无事故,很好地消除了水源安全隐患,确保了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地饮用水安全。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