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2019年12月7日03版报道。点击查看原文
原标题:甘当北方“护井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水源地生态环境良好。(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勇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饶扬灿 戴文辉 通讯员 叶相成
12月1日,丹江口市胡家岭水质自动监测站监测数据显示:高锰酸盐指数1.67毫克/升,氨氮0.10毫克/升,总磷0.022毫克/升,Ⅱ类水质偏好。
多年来,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自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丹江口水库已向北方安全调水超258亿立方米,南水已成为京津冀豫20多座大中型城市主力水源。
安全供水的背后,是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地十堰人民多年来的默默奉献与牺牲。
生态修复涵好水
11月底,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汉十高铁十堰东站看到,300多名园林工人忙得热火朝天,正对1200亩广场进行绿化“扫尾”。
十堰地处秦巴山区,修路、建厂房等难免留下裸露山体。但作为南水北调工程水源涵养区,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应有更高要求。十堰坚持“谁管理谁负责、谁开发谁修复、谁破坏谁治理”原则,边建设边修复,今年已累计完成裸露山体治理60多处、20多万平方米。
在城区道路建设中,十堰实施“口袋公园”工程,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要求,统筹推进城市大、中、小公园均衡布局,今年已开工建设小型游园6座。
山上植树造林“响鼓重锤”。近年来,十堰打破常规种树,创造性实施四季挖窝、三季栽树方法,在适宜栽树季节栽树,不适宜季节挖窝、管护、育苗,使植树绿化成为常态。
连续多年,十堰每年人工造林规模持续保持在30万亩以上,目前十堰市森林覆盖率达64.72%,高于全国43个百分点、全省23个百分点。十堰现有林地面积2896万亩,森林面积1948万亩,活立木蓄积量6645万立方米,3项指标位居全省第一。
森林素有“绿色水库”之称,能涵养水源,治水就应做好山区水源涵养工作。十堰市林业局天然林资源科科长袁晓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十堰天然林每年所涵养的水源相当于30多座1000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
自2014年始,十堰还强力推进生态创建“细胞工程”建设,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将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列入市政府年度“十件实事”。
截至目前,十堰已成功创建生态村1314个、生态乡镇104个、全域创成生态县(市、区),创建比例分别达到71.3%、87.4%、100%,2018年十堰成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今年又成功摘取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桂冠。
为保护好山体,十堰出台《十堰市山体保护条例》《十堰市生态文明建设条例》两部地方性法规,并将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日,确定为十堰市生态文明日。
铁腕治污流清水
“真没想到,几十年后的今天,小孙女能像我小时候一样,在清澈的犟河边玩耍。”只要天气好,市民杨志金都会领着小孙女在犟河边游玩。
杨志金是张湾区花果街办放马坪居民理事会会长,从小住在犟河边。上世纪60年代初,犟河水清澈见底,鱼虾成群。杨志金回忆:“小时候我放学回家,常拿自制的工具在水里捉鱼。可后来,犟河两岸工厂、大楼林立,犟河逐渐变成重度劣Ⅴ类河流。鱼虾消失了,清水河成了臭水沟。”
因先建厂后建市、先生产后生活、先建设后规划等历史遗留问题,十堰犟河、神定河、泗河、剑河、官山河5条河流曾经污染严重,一度成了汇入丹江口水库的5条劣Ⅴ类河流。
为确保一库净水永续北送,2012年以来,十堰将5条不达标河流治理作为“硬骨头”,编制治理方案,由市领导担任河长,累计投资30余亿元,全力实施“截污、清污、减污、控污、治污、管污”,大刀阔斧整治黑臭水体,累计清除污泥和垃圾561万吨,整治排污口590个,完成河道清淤138公里,建设生态河道130公里,建成清污分流管网1400多公里。
十堰市还采用PPP模式,引入深港公司、北京排水集团、碧水源公司等多家第三方治水公司,引进人工快渗、红菌技术、膜工艺等27种先进主流污水处理工艺,十堰成了名副其实的“污水处理技术博物馆”。
经过多年持续攻坚,十堰5条不达标河流水质大幅改善,犟河水质达到Ⅱ至Ⅲ类,剑河水质达到Ⅱ类,泗河水质达到Ⅳ类,官山河稳定在Ⅲ类,神定河已消除劣Ⅴ类。
现在,该市35个水质考核断面中,已有33个达Ⅰ至Ⅲ类标准,其中Ⅰ类水质5个,Ⅱ类水质27个。
掘地百尺除患水
11月28日,记者在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看到,过去危险废物多氯联苯的填埋点,已变成一个临时停车场,周边高楼林立,十分繁华。
记者了解到,1982年至1992年,东风公司按照国家要求,将十堰地区约5000个含多氯联苯的电容器分4个填埋区进行了集中地下封存和填埋,个别填埋区最深达50米,距丹江口水库直线距离不足10公里,若不及时安全处理,将成为深埋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的地下安全隐患。
十堰历时5年、投资1.18亿元,将4个填埋区4895个含多氯联苯的电容器及粘染物,累计1725.5吨危险废物,全部安全跨省转移处置。这是我国迄今处置含多氯联苯危险废物的最大项目,整个过程零污染、零事故、零投诉。
2014年3月,竹溪县西关街改造。知情者反映,原减振器厂地下埋有剧毒化学品——氰化钾。所埋氰化钾是原减振器厂产品化验的主要试剂之一,后来工厂的化验工艺改变,剩余的氰化钾被埋于厂区内地下保存。
上世纪90年代,这家工厂倒闭,人员变动,埋藏氰化钾的地点鲜有人知。十堰市环保局历经波折,终将7.9吨氰化物、铬化合物以及粘染土壤等危险废物,全部安全跨市转移至湖北汇楚有限公司予以安全处置。
近年来,十堰累计安全无事故处置6万多吨危险废物,消除水源安全隐患,确保了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地饮用水安全。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