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猛士总设计师:我现在做的,全世界都做不到!

“由全军荣誉功勋部队代表组成的战旗方队正浩荡而来,战旗方队由30辆猛士战车编成5路纵队,代表东西南北中五个战区……”

10月1日,国庆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受阅方队中有135辆东风军车,包括115辆猛士和20辆商用车,它们的总设计师就是黄松。

汽车,改变世界的机器。

驱动这台机器的,是人类从未停止的创新。

掌控核心技术,是汽车企业自主向上的底气,是汽车产业繁荣发展的动力。

1969年,全国十万建设大军陆续进入湖北十堰,二汽的建设大幕由此被拉开。

50年初心不改,东风坚守工业强国的坚韧理想,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科技引领,志在成为汽车科技革命的领跑者。

勇于担当、敢于创造的几代科技工作者,对东风事业发展作出了独特的、不可取代的贡献。

今天《十堰荣耀》要致敬的就是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原产品总设计师黄松。

1

黄松:情系军车出“猛士”

黄松:1947年出生,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原产品总设计师,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提名。1975年从部队复员进入二汽,先后主持EQ245、EQ140-2、EQ153、EQ145、EQ2050等车型研发工作, 2007年退休后被返聘为东风汽车公司顾问,继续从事军品研究工作。

埋头设计40多年

实现东风产品一代到二代

黄松出生在哈尔滨,童年的他随父母南下武汉,北上长春,9岁才在北京定居下来。高中毕业前夕,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本该到哈工大就读的黄松,响应号召下乡到内蒙古锡林浩特,当了三年马倌,直到1970年底,父母平反之后,他才在兰州入伍成了一名军人。

也许是骨子里的驾驶天赋,本来想去当骑兵的黄松改当汽车兵,用了4年时间,从骑手成功转型为车手,开启了他的汽车人生。

七五年,黄松复员回二汽,被分配到产品处道路试验室,报到的第二天就参加了第一代军车EQ245的第五轮试验。

一个车型做试验,往往得有二三十人跟着,包括驾驶员、试验员、维修员、后勤员等。黄松说“我当技术员不光开车做试验,每天损坏的东西都做记录,而且怎么干都拿出意见来”。

就是因为这股子韧性,黄松工作成绩突出,被选派到武汉汽车工业学院(现在的武汉理工大学)脱产学习,之后又到南京邮电学院外语系学习。

大学里,他除了上课,寒暑假还要回二汽参加试验,1981年初,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当时出国热已经开始了,都想出国,我因为过去学习基础好,学校就希望我留校。”黄松说。相比留学和留校,回二汽搞研发是条最艰苦的路,但是心底对汽车梦的坚持和向往,让黄松最终选择迎难而上,回二汽。

当时二汽是根据学习成绩安排岗位,因为黄松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所以他被分配到设计中心车型设计科,马上就接手了EQ245的第七轮、第八轮的定型试验,但是真正属于他的第一个独立设计工作则是从245平头车开始的。

黄松说:“当时,航天部门要为东风三号甲配一个系列的指挥车,希望我们车搞成平头,后装一些很精密的设备,是我们后来最主要的车型,学名叫2102N,装备部队到现在可能二十万辆。”

研发设计工作从来没有一帆风顺,更多的时候是一个又一个的攻坚克难。黄松记忆犹新的还是解决EQ140-2跑偏的难题。

黄松说:“我记得元月一号我带着队伍,带着所有的改进方案,到海南岛试车厂去做试验。从海南回来又到保康山区试验场的危险路段继续实测,再把超大计算机搬到到老河口机场反复测。飞机飞的时候我们赶快停下来,晚上设计人员、电脑处理人员分析,然后早上提出改进方案然后改,后来解决的确实彻底好了,后来二百万辆车没有人再说这个问题了。

从EQ245到改平头驾驶室和汽油机的EQ2102,再到EQ2102N、EQ153、EQ 140-2、EQ145,八年里,黄松实现了东风品牌从第一代到第二代产品的过渡,而他的设计范围也从军车扩大到全部车型,他牵头设计的EQ153、EQ 140-2、EQ145这三个车型,其优越的性能被业界评为“20世纪负担我国公路运输半壁江山的最低耗载货车型”。

“人家老说我主要的工作是做在猛士车上,其实这几个车是我最青春年华,我感觉最有意义的是这几件事。当然为猛士的开发也打下了基础。”黄松说。

攻坚克难五、六载

造出“猛士”,壮我军威

上世纪90年代,以柴油机增压+独立悬架为核心配置的第三代高机动性越野车“悍马”,在海湾战争期间大出风头,成为各国争相研发的目标。被誉为“钢驹铁马”的东风也不例外, “中国悍马项目”得到军委的支持。

但是由于经费不足、技术困难等原因,项目被迫停止。这让当时的黄松一直无法释怀。终于到了1999年,事情又出现了转机。黄松说:“(中央军委)找了所有的国内汽车厂家,最后锁定让东风来搞。当时也希望我们进口一些悍马,但是买不到,美国人不给。后来通过贺鹏飞(贺龙的长子)通过当时在阿富汗等几个地方搞回来的车,作为我们的样车。”

总设计师黄松深知项目的来之不易,他和团队制定了大大小小几百个方案,从设计室到车间,从车间到试验场,从试验场到部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节奏整整持续了五年多。直到2006年10月,中国第一辆三代高机动性军用越野车全部定型试验完成,通过了115万公里的道路强化训练,并完成了热区“沙漠、高原”,寒区“沿海”环境适应性试验和部队使用试验,问题为零,并拥有84项专利,百分之百的知识产权,百分之百的国产化。时任装备部副部长的李安东中将以《大风歌》中的诗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为之命名为“猛士”。

黄松说:“跟美军的悍马相比,12项最根本的指标我们大概是有三项跟它一样,有九项都超过它了。性能比他好,作战能力比他强,质量比他轻,动力比他好,但是价格只有他的40%。”

“猛士”荣获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我国汽车界22年来首次获此殊荣。

退而不休古来稀

专注研发,再创辉煌

从1975年复员到二汽,直至2007年退休,黄松在东风工作22年,退休后被返聘为顾问,继续从事军品研究工作。

黄松说:“我现在搞的就是电驱动的,然后是轮毂电机驱的,这个是全世界都做不到,但是现在进展还是不错,从所有的信息来看确实够新的一代。”

下过乡、放过牧,当过兵、念过大学,最后埋头于汽车设计,一干就是40年,黄松的每个人生阶段都用认真和执着登顶了一座接一座的高峰。

黄松把这种精神归纳为传承,“我们这一代是承上启下,老一辈这些人和现在年轻的同志我们是起了个桥梁作用。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毅力和意志的传承,干什么事一定干到底,干一行一定干好。”

因为在十堰的工作时间很长,所以黄松对十堰也充满了感情,“我在十堰的时间最长,1974年来2003年走,这一生当中已经算是十堰人了。十堰的发展,青山绿水真是漂亮,我觉得要努力,继续地把十堰这个汽车城建设得更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