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十堰打造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样板工程

中国环境报2019年08月12日7版报道。点击查看原文

原标题:十堰打造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样板工程

知名环保企业组团入驻治水,5条劣Ⅴ类河流水质发生“质变”

通讯员 叶相成 袁大河

近日,第二届湖北改革奖项目奖候选名单公布,十堰市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项目成功入围。这是十堰市积极创新,着力打造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十堰样板”的结果。

近年来,十堰市不断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压实各级环保责任,加强绿色发展考核,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压实生态环保责任,形成绿色发展激励机制

因4月-5月连续两个月空气质量考核排名Ⅱ类区倒数第一,方滩乡被工作约谈,并被“一票否决”预警。随后,方滩乡立行立改,很快打了场翻身仗:6月环境空气质量明显好转,空气质量考核排名位居Ⅱ类区第二。

近年来,十堰不断加强绿色发展目标考核,研究制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增加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考核内容,先后制定《十堰市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十堰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等。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环境保护类指标考核项目由原来的5项增加为9项,考核权重从5%增加到23%-28%。聘请专业团队以第三方考核方式,每季度对全市10个县市区进行考核,每半年对15个重点市直部门进行考核,形成了推动绿色发展的激励机制。

据了解,为确保环保工作落到实处,十堰建立了高规格的环保领导机构,成立市委书记任第一主任、市长任主任,8个市委常委任副主任的环境保护委员会和十堰市生态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并专门配备一名环境保护委员会专职副主任负责协调督办等。同时,积极构建“党政同责、属地管理、部门协作、市区联动”的大环保工作格局,健全环境保护明责、考责、问责、追责制度体系,压实生态环保责任。

据统计,2018年以来,十堰共对16家扬尘污染防治不到位单位、4家督察整改工作不力单位实施约谈,对5家单位实施环保“一票否决”预警,对4个扬尘污染项目实施挂牌督办。

十堰市还有一个强大的环保智囊团,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科学和技术支撑。十堰市委、市政府先后聘请15名两院院士和知名专家,组成了高规格的十堰生态文明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并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例会制度、重大课题研究咨询制度和“院士工作站”,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咨询服务。

污水治理专业化,流域治理全民化

“6月泗河水质达标了,这是重大历史性转折。”十堰市生态环境局水科科长马淑平说,专业人干专业事,这是第三方参与污水治理的结果。

十堰是一座“先建厂后建市,先生产后生活,先建设后规划”的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治理基础先天不足。过去流经城区的神定河、泗河、犟河、剑河、官山河曾长期处于不达标状态,对南水北调的水质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为解决这一难题,十堰市实施污水处理建设管理运营一体化模式,全市污水处理厂全部交由第三方托管运营。目前,已有北京排水集团、碧水源集团、深港集团、首创集团等一批国内知名生态环保企业入驻十堰,200多名环保专家融入十堰各领域污染治理,全市100多个县乡污水处理厂全部实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一体化模式。

在前不久湖北省公布的河长制考核结果中,十堰市也位居前列。2018年,十堰全市市级河长巡河103人次、委托联系部门巡河262次,县级河长巡河1126人次,乡级河长巡河9361人次,公安机关“河警长”巡河1800余次,村级河长巡河实现常态化。全市800多名民间河长和志愿者也积极参加河流保护活动,交给官方河长环境风险问题100多个,协助解决问题90个。

2018年,十堰全市黑臭水体全部消除,日增污水处理能力50万吨。17个饮用水水源地持续达标,35个地表水监测断面达标率为97%。

十堰的5条劣Ⅴ类河流水质也相继发生“质变”:剑河水质提升至Ⅱ类;犟河水质变成Ⅲ类;官山河稳定在Ⅲ类;泗河水质提升为Ⅳ类;神定河主要污染物浓度较“十一五”末降低70%以上,达到“十三五”考核目标要求。

体制机制的完善创新,给十堰市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丰硕的成果。2018年,十堰市优良天数305天,达标率为86%,位居湖北前列。全市地表水水质总体为优,丹江口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国家地表水Ⅱ类或优于Ⅱ类,向北方调水193.6亿立方米。产业结构实现了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局面,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增幅居全省前列,经济发展质效更优了。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