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85岁退伍老兵王洪伦:无比自豪,见证原子弹氢弹成功爆炸

今年85岁的王洪伦每天都看报关注新闻。

云上十堰讯(十堰晚报)文/记者 罗毅 图/记者 吕世银 实习生 钟雨翮

今年八一到来之际,在车城街办张湾社区举办的退伍老兵座谈会上,85岁的退伍老兵王洪伦讲述了自己在罗布泊核试验基地保障供电的往事。

1959年,王洪伦所在部队作为核试验基地建设先头兵来到罗布泊,这一待就是11年。他见证了罗布泊核试验基地的建设、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11年,王洪伦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留在了戈壁滩,献给了我国的核试验事业。

保障供电,晚上睡觉都不敢关灯

“今年距离我走进戈壁滩整整60年了,我一直为我能为国家的国防事业奉献青春感到骄傲。”近日,记者走进王洪伦老人家里,听他讲述当年的往事。

王洪伦老家在江苏。1956年,王洪伦参军入伍,他成为了一名工程兵,到辽东半岛修筑国防工事。1959年,王洪伦所在的部队选调了一部分士兵开赴新疆。“我们当时有2000多人,坐火车到新疆去。也不知道执行什么任务,火车走走停停,好几天才到新疆。”王洪伦说。

到了罗布泊,王洪伦才知道,自己所在的部队是核试验基地建设的先头兵。1962年,中央批准实现核实验“两年规划”,并成立了由周恩来为主任的15人专门委员会。次年3月,从全国抽调的一些著名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都憋着一股劲,投入到原子弹研制的大军中。当年,罗布泊荒无人烟,“我们首先体会到的是水的可贵。”王洪伦说,作为先头部队,水源主要是靠补给队供应。当时队伍等待了3天,补给队终于找到了他们。“水刚送到,每个班都迫不及待提了一桶凉水,先喝一口再说。喝完了,大伙儿才想起来应该让炊事班去烧水。”时隔多年,王洪伦依然记忆犹新,“那水真甜!”

到达罗布泊后,王洪伦和战友们开始修路,修建实验场。“当时条件很艰苦,一切生活所需都是靠供给。”1960年元月份,王洪伦和一部分战士被抽调到电厂,负责基地的电力供应。“核试验基地离不开电,我们到罗布泊的时候,都是点的煤油灯。”王洪伦说。经过他和战友们的努力,1962年,戈壁滩亮起了电灯。“当时通电后,我们都很高兴,终于不用点煤油灯了。”王洪伦说。

通电初期,电力供应不是很稳,王洪伦作为车间主任,得时刻盯着灯泡。“我当年晚上睡觉都不敢关灯,只要灯泡灭了,就赶紧穿衣服起来去查找问题。”王洪伦说。他和战友们都知道,电力供应对于核试验的重要性,必须尽全力保障电力供应。

王洪伦说,经过努力,后来电力供应稳定了下来,在1964年左右,整个试验场都通上了电,人们生活方便了,各种实验也加快了步伐。

无比自豪,见证原子弹氢弹成功爆炸

青年时期的王洪伦。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看着天空中腾起的蘑菇云,王洪伦和所有的战士们一起欢呼。

“爆炸的前一天,我和我们电厂的厂长一直待在生产车间里,生怕出一点问题。”王洪伦说,当年他也不知道原子弹爆炸的准确时间,只是预感到有重要事情要发生,为了保障电力供应,他和厂长坚守在车间里,“直到听到基地里到处都是欢呼声,我们紧张的心才放下来。”王洪伦清楚地记得,原子弹成功爆炸后,他和战士们庆祝了3天。“中国人成功了!我们的脊梁硬了!”

1967年6月17日,中国在罗布泊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举世震惊。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爆炸,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一速度远快于当时其他4个有核国家。“我们每个人都感到无比自豪,我们在罗布泊见证了原子弹、氢弹的成功爆炸,能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贡献,我们都感到骄傲。”王洪伦说。

同样,王洪伦的妻子吴彩华也十分激动和自豪。1959年,她和王洪伦结婚后才过了2个月,就和丈夫从江苏去了新疆,她作为随军家属,安置在了马兰。“当年我们离家到那么远的地方工作,家里人都舍不得,我们也不能和家里人说我们的工作,工作都要严格保密,给家里写信只能写生活情况。”她说,当年,她和老伴在罗布泊,但收信地址却是写的乌鲁木齐,每封信都是敞口的。吴彩华说,即使是回家探亲,也不能说和工作相关的事情,因此家里人一直都不知道她和丈夫从事什么工作。

吴彩华说,原子弹爆炸的时候,爆炸地点距离马兰基地很远,但爆炸发出的声音特别大。听到原子弹爆炸的声音后,所有的人开始欢呼,大家都在等待这一天的到来。

原子弹、氢弹成功爆炸后,王洪伦继续留在罗布泊工作,直到1970年退伍。“我在罗布泊一共待了11年,获得过3次个人三等功,见证了核试验基地的建设和原子弹、氢弹的成功爆炸。”王洪伦说,他和老伴都把最美好的青春留在了戈壁滩。

时刻关注 我国国防科技事业

退伍后,王洪伦转业到了二汽。“当年我们有100多人陆陆续续转业到了二汽,如今,很多人都已经不在了。”王洪伦感叹。他到二汽的时候,十堰也是一片荒凉,二汽建设刚刚起步。“可以说,我们是从一个荒凉的地方,转到了另一个荒凉的地方。”尽管条件艰苦,但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一座汽车城开始崛起了。

在二汽,王洪伦经历了多个部门,1995年,王洪伦退休。第二年,我国政府郑重地发表声明:从1996年7月30日起,中国暂停核试验。之后,生活和工作在马兰基地的人们陆陆续续地回到内地。“当年听到这个消息,勾起了我心中的回忆,我虽然很早就来到了十堰,但核弹情怀跟随了我一生。”王洪伦说,离开罗布泊后,他再也没有回去看过。但是,他时刻关注着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

如今,已经85岁高龄的王洪伦老人说起我国的核事业,依然能准确说起原子弹和氢弹爆炸的准确时间,对当年的一些情节也记忆尤新。“他现在每天都看电视读报纸,喜欢看新闻和国际大事,特别是对国防有关的新闻。”吴彩华说,老伴记忆力很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