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东沟村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带动周边群众脱贫。 徐凤海 摄
云上十堰讯 通讯员 汪建军 万月:一座山,让十堰市茅箭城区和农村显得泾渭分明;四条路,却又将茅箭城区与农村紧密相连,融合发展。一面是华灯璀璨的工商经济,一面是诗意乡愁的美丽乡村。从城区向南穿过“马家河隧道”,仿佛瞬间从经济新城切换至世外桃源,清澈的马家河顺流而下穿城而过。
“茅箭的南部山区由茅塔乡、大川镇和赛武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组成,这里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从城区到乡村最近的两公里,最远的也才20公里左右。我们按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理念,把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无缝对接,让贫困地区富起来、美起来,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今年4月,茅箭区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在小康县的发展道路上奋勇向前。”茅箭区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茅箭区立足城郊区位优势,以乡村振兴为引领,大力推进文旅农融合发展和“六边三化三美”战略(对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山边、城边、村边,实行洁化、绿化、美化,达成房美、村美、城美目标),实现了旅游产业红火、生态环境优美、群众增收致富的良好目标,走出了一条区域旅游扶贫的路子。2018年全区实现旅游收入145亿元,农村人均收入11493元,旅游对扶贫的贡献率达到23%。
观光旅游,马家河让青山变金山
农家酒旗迎风动,绿树红花竞相映,紫薇环水添幽趣,秦巴红豆串玉珠……距离城区不到两公里的马家河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村,每到周末游客高峰期,这里的游人达到上万人。
去年上半年开园的秦巴生态植物园,是马家河村招商引资发展旅游的典型,一期工程500多亩的珍贵树种和花卉,把这里打造成了一片生机盎然的植物王国,开园之日就吸引上万名游客。
马家河村党支部书记王远明介绍:“几年前,马家河村的集体收入是零,而且还有外债。为了扭转这种局面,马家河村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把农民手中的山林地进行流转,结合村集体原有的部分山林地,对外进行招商。”
据了解,秦巴生态植物园是十堰首个以生态冠名的植物园,由十堰红叶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投资兴建。园区总投资5.6亿元,以“基地+旅游+农户”的方式,通过流转土地资金、在园区务工的薪金、农产品售卖、开办农家乐等多种形式让贫困户收入多元化建设而成的旅游扶贫项目,已入选国家和省级优选旅游项目。
“生态园的建成,不仅盘活了村里的闲置资源,还帮扶了贫困户脱贫。目前,因生态园带动的村民就业达60多人,其中多数是50到60岁的农民,既解决了本土安置就业,也增加了农民的纯收入,还增加了村集体的经济收入。”王远明介绍。
近年来,该村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整合山林、山地流转,先后引进十堰红叶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秦巴生态植物园、紫薇岛生态旅游度假区、燕巢岭生态园、红豆谷文化产业创业园等项目,顺利实现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其中秦巴生态植物园带动效果最为明显。
也正因为生态园的建设,原先散居的村民进行了易地搬迁集中安置,村民住进了三层小洋楼,不仅改善了居住条件,还因为小区的美化、绿化、亮化建设改变了生活环境。
“住在这里和住城区没区别,再说集中安置点和村委会离城区不到3公里,孩子上学、看病比以前还方便。”村民感慨道。
此外,村民看到了旅游业的商机。该村共有13家农家乐经营,其中做得最好的是村民张琴打造的“马赛”,每年营业额达200多万元。
特色农业,吃喝玩乐火爆茅箭
蓝莓园、猕猴桃园、桃园、茶园……传统农业的集中种植,造就了茅箭区特有的现代农业。位于赛武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营子村,背靠赛武当,毗邻桃花湖,营子河贯穿全村,泰山观掩映其中。
在营子村二组石莲小区附近的蓝莓基地里,记者看到蓝莓采摘虽已结束,但游客仍有不少。蓝莓基地周边拥有泰山观、民宿、小桥、流水、青山、田野等自然人文景观,是市民乡村游的好去处。
营子村党支部书记顾教虎介绍,蓝莓基地于2016年建成,目前共25亩,2018年实现收入近7万元。蓝莓基地通过“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以土地流转和吸纳务工的方式,共带动15户村民实现增收。
目前,该村除发展蓝莓之外,还发展有茶叶、黄酒、娃娃鱼等产业,依托当地自然人文资源和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民宿、农家乐发展。如今,该村已拥有民宿和农家乐20余家,有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2018年,得益于营子村优良的生态环境,该村发展养殖娃娃鱼特色产业带动脱贫,成立润强大鲵特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推出“代养分红”形式,带动贫困户发展娃娃鱼养殖产业。所谓“代养分红”,就是贫困户无息贷款购买鱼苗,由合作社代养并负责销售,合作社以两年为期,一年分红一次,到期返还本金。目前,合作社共推出1万元代养6尾和2万元代养10尾两种标准,前者每年可分红2850元,后者每年可分红4950元。
同时,该村还发展黄酒产业扶贫车间项目。2018年,该扶贫车间总投资85万元,面积300平方米,集加工黄酒、白酒、仓储和竹编展销于一体。项目于2018年7月动工建设,10月完工。投入运行以来,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已有20户村民在此加工传统黄酒、白酒、竹编等农特产品。
“游客来我们这里,除了赏景,还可以品尝我们的黄酒、白酒、本村的农家乐菜,这些都深受游客的欢迎。”顾教虎说。
截至目前,黄酒产业扶贫车间已生产黄酒10000余公斤、白酒4000余公斤、竹编品种30个,产值达40余万元。该扶贫车间被评为2018年度全市先进扶贫车间,为营子村整体脱贫提供了有力支持。
红色旅游,东沟村打造主题民宿
依托红色资源,打造乡村民宿品牌,成为近年来茅塔乡发展的核心。
东沟村是革命老区村,解放战争期间,中原解放军创建鄂西北根据地,先后在这里设立鄂西北第三军分区;解放前夕,均郧房中心县委就设在村内一座民清建筑大院内,如今这里已成为红色教育基地。
东沟村党支部书记张旭介绍说,近几年,东沟村充分发掘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引进主题民宿,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该村大力扶持的桃源人家是十堰市第一家集餐饮、住宿、民俗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民宿。
桃源人家负责人王启迪介绍,在上海工作13年,偶然间被东沟村的红色文化、自然景观所吸引,在这里发展乡村民宿,没想到形势一片大好。
据了解,桃源人家将新乡土和旧乡愁结合,让匆忙的旅人可以停下脚步,一盏清茶半卷诗书,感受宁静安逸的乡村氛围。依托东沟红色旅游基地、杜鹃岭、猕猴园的景区优势,桃源人家民宿将文创理念带进乡村,将本地的农产品进行文创包装,成为住客的伴手礼。
今年5月,桃源人家在原先的乡村民宿的基础上,开办亲子民宿,还为了幼儿专门设立国学馆休休堂和卡通主题房间。每到周末,房间爆满,成为城区孩子和家长们互动的好去处。
“通过陶艺、扎染、益智玩具、游乐园的互动,使孩子们在游玩的过程中了解乡村文化,感受乡村的童年氛围。”王启迪介绍说。
民宿的发展,间接带动了周边群众脱贫。王启迪说:“民宿吸纳乡村劳动力的同时,村民种植的食材又可以成为民宿优先采购的选择。同时,通过吸纳贫困户到民宿务工,对村民进行民宿培训,带动大家发展民宿和农家乐。”
如今,东沟这个人均耕地不足0.3亩的村庄,依靠红色旅游业,村民人均收入将达到万元大关。“勤劳、肯干、务实……红色老区的人民,发扬老区的精神、老区的传统。红色旅游,就是东沟未来发展的关键,我们一定要保持这种奋斗的精神,让村民过得更幸福。”张旭说。
文旅融合,促乡村振兴,“一村一品”,茅箭建设十堰城区“后花园”,一起期待更美好的茅箭!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