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子明星”王爱华: 孝媳照顾瘫痪公婆撑起一个家

云上十堰讯 (十堰晚报)文、图/记者 韩玉砚 报道:在茅箭区东城开发区回船村一组,有这样一个家庭——丈夫患有三级精神残疾,公公、婆婆先后瘫痪在床……在这个家庭里,今年46岁、有先天听力障碍的王爱华,多年来勇挑家庭重担,是家里的顶梁柱。

如今,公公去世,王爱华在养家糊口之余,每天为婆婆穿衣、喂饭、擦洗。多年悉心照顾公婆的王爱华,感动了父老乡亲。在市文明办、市老龄办联合开展的评选活动中,她被评为2018年度“孝子明星”。

厄运面前,撑起风雨飘摇的家

11月14日12时许,在前往王爱华家的路上,陪同记者的回船村驻村第一书记谢国军说,“她很忙,中午只有约半个小时的下班时间,又要照顾婆婆、丈夫……”

爬上一栋低矮建筑的顶楼,推门进入王爱华家里,屋内摆设简陋,但处处拾掇得干净、清爽,可见女主人是勤快人。

“婆婆要按时吃药,我先倒点水再说。”刚刚到家的王爱华,来不及换下工作服,匆忙来到厨房倒了一碗开水。她又拿来一只碗,把开水晾了又晾,脸上没有丝毫焦虑。几分钟后,王爱华站在床边,一边用勺子把把温水送到婆婆嘴边,一边告诉我们,婆婆由于腰部骨折,已经卧床3年。

喂完药后,王爱华把手伸进被窝里试探了一下,赶紧脱下婆婆身上的“尿不湿”。更换“尿不湿”的过程中,既要小心翼翼地避免弄疼婆婆,又要拼尽全力才能把新的“尿不湿”穿上,她很快就累得满头大汗。“如果不及时更换,保持干爽,容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只要老人能够舒服点,再累再难我都能坚持。”

虽然床上躺着常年瘫痪的老人,但是闻不到一点异味,也看不到一丝凌乱。服完药、换了“尿不湿”后,婆婆陆成英明显舒坦了很多,一字一顿地说,“这几年来,儿媳每天为我做饭、擦洗、喂饭、洗衣,要不是她悉心照料,我早就已经撒手西去了……”

“丈夫患有三级精神残疾,公公瘫痪6年后去世,婆婆又瘫痪在床了,家里还有两个女儿……”提起这个命运多舛的家庭,王爱华忍不住大放悲声,泪如雨下,“目前,我在附近一个配件工厂上班,还要照顾家人。嫁到这个家庭25年来,几乎每天都是连轴转,没有消停过。”

从小受苦,她坚强面对生活

命运的不公,似乎一直纠缠着王爱华。

时光追溯到1972年。那年,王爱华出生于郧阳区茶店镇一个人口较多、缺吃少穿的农村家庭。生下来没过多久,她的右脸就有着明显的凹陷,随后又发现右耳丧失听力。面对这样严重的疾病,因为贫穷,父母连带她到医院诊治的想法都不敢有。

随后,不幸接踵而来。刚满一岁时,王爱华的母亲因病去世。当时,家里已有三个孩子,无能为力的父亲只好把她送到外婆家。“从小丧失母爱,再加上身体残缺,让我从小就明白亲情、健康的重要。”

在外婆家生活到9岁后,王爱华才被父亲接回。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由于家里条件差、缺乏劳动力,她在小学还没有读完的情况下,就辍学回家,帮家里干活。

“当时,家里做饭、洗衣、扫地等很多事情都需要我干。虽然我还是一个孩子,但把家里拾掇得井井有条,经常得到村里人的夸赞。”王爱华说,自己之所以能扛起如今的家庭重担,离不开当年的磨炼。

1993年,21岁的王爱华经人介绍,认识了患有精神残疾的丈夫张世平。“起初知道他的行动、言语异于常人后,我大吃一惊,内心十分抵触……”后来,王爱华回忆起自己年幼时的痛苦,看到张世平面临的不幸,内心慢慢动摇,最后作出了嫁到张家的选择。

没过多久,王爱华在众人不解的眼神中,毅然走进张世平家。“他虽然不甚完美,但是待人真诚。我有信心在自己的努力下,把这个家庭经营好。”

多年来,从小扎根在王爱华心底的坚强,也深深打动了很多父老乡亲。回船村妇女主任王秀玲敬佩地说,“虽然这个家庭情况特殊,但是她从来没有主动找村干部求助过,让人心生敬佩。”

25年来,用大爱诠释人间真情

“结婚后,我和丈夫都没有稳定工作。大部分时间,我在周边工地打工。丈夫病情稳定时,也会出去打零工。虽然家庭条件一般,但是公公婆婆身体健康,日子还算过得下去。”不过,说起近十几年来的家庭境况,王爱华又忍不住泪流满面。

2000年左右,公公突然患病瘫痪在床,一下子打乱了这个家庭的生活节奏。“吃喝拉撒都在床上,公公需要贴身照顾,我这个做儿媳的毕竟不方便,刚开始心里也别扭……”但是婆婆身体也不好,看着躺在床上不停呻吟的公公,王爱华还是克服了心理障碍,为他擦洗身体、更换衣物。这样悉心照料长达六年,直到公公安然离世。

2015年,婆婆又因腰部骨折,从此卧床不起。当时,丈夫病情愈发严重,两个女儿还在上学,在一家汽配工厂上班的王爱华,面对接二连三的打击,一度万念俱灰。“本来很坚强的我,也无法承受这样的压力,很多次想到了结束生命……”

“但是,我若轻生,丈夫、女儿怎么办呢?我不能让他们重复我童年的悲剧!”于是,这个孱弱的女人再一次选择了坚强,每天工作之余,给婆婆喂饭、更衣、擦洗、按摩,经过悉心照料,躺在床上的婆婆恢复了信心,病情也随之稳定。

从小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的王爱华,对两个女儿的教育却极为重视。很多年来,两个女儿身上穿的都是亲戚朋友赠送的旧衣服,但她每次都把这些旧衣服洗得干干净净,熨烫得整整齐齐,这样孩子不会自卑。”如今,王爱华的大女儿已经参加工作,小女儿正在读大学一年级。

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25年来,家庭井井有条的背后,是王爱华超出常人的付出。“我现在一大早就到菜地里干活,再赶回家给婆婆做饭、喂饭;中午在工厂食堂扒拉几口饭,一路小跑回家给婆婆喂药、喂饭;晚上到家做饭、洗衣,做好第二天的安排才能入睡……”

走到现在,离不开社会各界帮扶

爱人者,人恒爱之。

“这么多年来,我们家人穿的衣服,都靠亲戚朋友、街坊邻居支援。婆婆瘫痪后,村里每月资助一批‘尿不湿’,由扶贫干部亲自送上门,他们的细心让我万分感动……”王爱华动情地说,这么多年来,社会各界的关照一次次感动着她,支撑她走到现在。

“一直以来,我们都没有忘记对这个家庭的帮扶。”回船村村支书任传有介绍,“王爱华用一腔诚挚的爱心,演绎了至真至孝的动人故事,是父老乡亲眼中好媳妇的典范。”

“2014年,王爱华家被评为建档立卡扶贫户。近年来,扶贫政策惠及到这个家庭的每一个人。”任传有给记者算起了账,“目前,王爱华的婆婆享受着高龄补贴;王爱华夫妻俩都是‘低保’,还分别领取残疾人补贴、务工补贴;一直以来,两个女儿享受各种教育补贴,她上大学的女儿目前接受的补贴至少在5000元……”

记者还了解到,目前,王爱华家庭成员的住院医疗费用个人实际报销比例已经提高到90%左右,31种慢性病门诊医疗费用个人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80%左右,年度个人实际负担医疗费用控制在5000元以内。

任传有认为,王爱华多年坚持善行义举,她是回船村文明的标杆、道德的高地、学习的楷模。“我们会继续关注这个贫困家庭,尽最大努力对她帮扶到底。”

王爱华正在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

王爱华利用短暂的下班时间为家人做饭。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