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这些老物件,满满乡土味儿,勾起你回忆没?


官守华在修理一个挑水的扁担。许多收集回来的东西他都要精心修理。

云上十堰讯 记者 张建波 通讯员 顾涛 报道:日前,记者来到张湾区柏林镇综合文化服务站,参观了这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刷新了记者对收藏、展览等概念的认知。

各类箩筐和建干打垒(土房)用的夹板。

整个展馆有200余平方米,小到缝缝补补时手上戴的顶针,大到一张铺满稻草的木床、老宅子的门头、纺线的纺车……各式各样的老物件大部分已分类陈列,还有一部分正在修理,大大小小的日用计量、仓储、各类工匠工具、粮食加工等不同类型的生产工具和生活器具300余件。每件物品里,都浸透着不曾远去的“老日子”,留存着属于十堰当地人的乡土记忆。展示了几十甚至上百年前鄂西北地区人们的农耕生活习俗,也是十堰地区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

厨房用品。

这些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的老物件由老文化站长官守华费心收藏,他在柏林文化站工作已经32年,见证和经历了文化站从无到有,再到现在颇具特色。来这里参观是免费的,官守华只要在现场,都会详细向参观者讲解藏品的名称、用途和来历。

“现在的生活日新月异,农村也变化巨大,拆老房子盖新房子,看着以前的这些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有的损伤了,有的丢失了,有的当废品扔了,非常心疼,就寻思着要将它们保留下,给现在的年轻人看看。”于是,官守华从2012年开始,坚持不懈地收集这些老物件。

照相机、手摇电话在几十年前可是洋玩艺儿。

方滩乡、西沟乡、柏林镇、黄龙镇……十堰周边的乡村越是偏僻的地方,越是陈旧的房子,他都要进去看看,看里面有没有几十年前的东西,要么换,要么买,收的物件大了、多了就请车拉回来,少的就拴在摩托车上带回来。

成套的木匠工具。

“我亲历和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来的巨变,收藏这些旧东西、老物件,是为了更好地传承,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不能忘记过去,不能忘掉老一辈人的艰苦生活和他们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官守华表示,农耕时代的老物件虽然完成了它的使命,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这些老物件不一定有多高的经济价值,但有着厚重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可以以另一种方式存在。保存它们,对他来说,既是使命,也是责任。

这些以往的“破烂儿”,在官守华眼中都是“宝贝”,有空的时候都要动一动,擦一擦。

完备的农耕器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