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溍。(资料图片)
云上十堰讯 记者 罗毅 报道:1969年9月中旬,一位文物专家被下放到丹江口参加劳动,从此他爱上了武当山。在5年的时间里,他先后5次到武当山实地考察,撰写出了我国第一本介绍武当山名胜的专著《武当山》。他就是朱家溍,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光里,他还在中央电视台主讲武当山名胜。
多才多艺,深得梅兰芳赏识
朱家溍生于1914年,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第25代世孙。朱家溍从小在北京长大,其父朱翼庵作为中国第一批公费留学生就读英国牛津大学经济系,毕业归国后出任财政部盐务署署长。由于家学渊源,朱家溍从小就对文物有着特殊的爱好。读中学时,除了学校的功课之外,朱家溍还要背诵经史诗文,读《资治通鉴》,学作古文、诗、词。这使他有了深厚的文化积淀,为日后从事的专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3年,故宫博物院在重庆市区的中央图书馆内举办了一次短期展览。此次参展的83箱文物,均为1934年参加伦敦艺术展的中国古代名画。当时,朱家溍被借调去当临时工,这使得从十几岁起就随着父亲每日接触金石书画的他十分兴奋,这些卷、轴、册对他来说就如生活中其他事物一样熟悉。他一边工作,一边欣赏,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时候的享受无法形容”。
抗战结束后,朱家溍正式成为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从此,他与故宫结下了半个多世纪的缘份。在故宫工作,他如入宝山,目不暇接。在参加“提集”、“编目”、“陈列”、“库房整理”等工作时,他发现自己未曾见过的文物实在是太多了,要把它们从生疏变成熟悉,需要一生不懈的努力。他义无反顾地投入了这项繁琐的工作之中。
世人熟知的是,朱家溍自幼酷嗜戏曲。1950至1961年,他兼任梅兰芳的艺术顾问,参加整理了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第三集)。朱家溍深受梅兰芳的赏识,梅兰芳还曾送给他一块名表。梅兰芳逝世后,他为梅兰芳编写了年谱,并出版了《梅兰芳舞台艺术》(上下集)。1962年,九三学社和梅兰芳剧团在全国政协礼堂联合演出时,压轴戏就是朱家溍、梅葆玖的《霸王别姬》。
在丹江口创作童话故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朱家溍受到批斗,带着夫人和小女儿到咸宁参加劳动。那时候,朱家溍年过半百,还得去咸宁火车站卸煤,去工地里运砖,偶尔还要推着板车来回走几十里路去县城拖大缸。平常日子里,朱家溍在干校里还要给厨房挑水,一天要挑二十多担水,装满十二个水缸,尽管劳动量很大,但他任劳任怨。
1969年9月中旬,朱家溍来到了丹江口,朱家溍的女儿也转学到了均县前进中学。很多年以后,朱家溍的女儿还回忆,当时的均县前进中学很正规,有教室、礼堂操场,还有乒乓球台。家在外县或农村的老师、学生还有宿舍住。
在丹江口,朱家溍也要参加劳动,但强度轻了许多。干校得知朱家溍酷爱京剧,排演《沙家浜》时便让朱家溍饰郭建光,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由于在干校里文化活动不多,朱家溍便偷偷进行童话创作。最初写的是《一只皮箱的自述》,他带到干校的皮箱是他父亲去英国牛津大学念书时带回的。另一篇讲的是小黑驴的故事。在均县,拉石头的驴长得特别好看,圆圆的脸,大大的眼,身上的皮都磨破了,还继续干活。一天,小黑驴的妈妈被石头砸折了腿,不能干活了,就得坐以待毙。小黑驴结束了童年生活,重复妈妈的命运,而它还问人家:“我的妈妈哪里去了?”
当年,朱家溍写的这些童话并没有发表。20多年后,朱家溍回忆在干校创作童话的往事时,他说,当年连自己的命运都不知道,怕招惹是非,所以没有将这几篇童话公布于众。”
5次到武当山实地考察
在丹江口,朱家溍爱上了武当山。从1969年到丹江口,到1974年他回到北京,在这期间的5年里,他5次到武当山实地考察,还撰写出了我国第一本介绍武当山名胜的专著《武当山》。
朱家溍还写过《仙境琼阁武当山》这篇文章,介绍武当山的美景。在朱家溍的笔下,武当山林木茂繁,景色宜人。春天,桃李争芳,百花吐艳;夏季,芍药盛开,牡丹争妍;仲秋,桂花飘香,菊花竞放;隆冬,银装素裹,分外妖娆。还有那长青松柏,奇花异草,万紫千红,是一座天然的医药宝库。每当黎明日出,只见峰峦间紫气红云,等到日光射进丛林,千树万花的叶梢上挂满晶莹透明的水珠,像无数粒钻石光彩夺目。峰峦间有时云海茫茫,如履云端,有时云似潮水,奔流翻腾。尤其难得的是,雨后初晴,云海浩瀚之际,在金顶的上空又出现一座金顶的高空叠影,真可谓胜景奇观。
为了保护武当山文物,朱家溍在干校期间,指导均县文化局、文化馆、武当山文管所开展文物保护工作,收集印制文物保护手册、文件汇编等。1977年,朱家溍还应邀来武当山开展首次文物鉴定,武当山文管所以此次文物鉴定为依据开展全面文物普查,建立文物档案,使武当山文物保护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2001年底,八十多岁的朱家溍在央视赵忠祥主持的《家园》节目中,作为特邀嘉宾主讲武当山名胜。可以说,朱家溍为祖国的文物保护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对武当山文物保护作出了特殊贡献。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