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先后投入53亿元 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779所

编者按: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以“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共识和决心,倾心尽力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自强不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初心不改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我市教育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今日起,本报推出“改革开放40年十堰教育事业发展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云上十堰讯(十堰日报)特约记者 陈明琼

到今年秋季,郧西县夹河镇初级中学已迁址办学6年了。对于刚入校的初一新生来说,郧西这所“最美中学”所提供的一切俨然是“理所当然”。 而搬迁之前的学校所在地已经恢复了其原本的道观功能,当年的学长学姐们肩挑背扛生活物资到校和拥挤的大通铺生活,早已成了“传说”。这一变化,得益于我市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从“借观办学”到“全面普九”

1983年,因汉江水位上涨,加之恢复高考带来的生源不断增加,夹河镇初中不得不搬迁到地势较高、拥有三重小院、已经废弃的金銮山道观办学,这就是2017年入选苏教版教材、被称之为“峭壁上的学校”的夹河金銮山中学。“借来的学校”远离集镇,学生们需走2公里的盘山小路才能登上学校,每周还要下山两次搬运粮食和煤炭,天旱的时候需人手一个塑料壶到山下取水。

“老道观,旧祠堂,几块土砖打垒墙,破桌烂凳坐着读书郎”,这是改革开放初期我市大多数地方办学条件简陋、学生刻苦求学的一个生动写照。为改变这一窘境,从1986年开始,我市积极实行“地方管理、分级办学”教育管理体制,以“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目标,村村集资建小学,乡镇收入大部分用于办中学。然而在积贫积弱的大背景下,对于深度贫困的我市广大农村地区来说,要实行“哪级教育哪级办”显得格外艰难。

“人民教育人民办”的教育发展理念让广大百姓形成了“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共识。1990年,尽管郧阳区谭山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到200元,但为建学校,老百姓勒紧裤带,省吃俭用,投资近300万元建起了6栋教学楼、综合楼、住宿楼,被《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广泛报道,成为集资办学的全国典型。

1991年,人均年收入不到250元的房县原桥上乡(现为野人谷镇),筹资100多万元改善办学条件,实现了教育教学用房和设施“八配套”,成为全省第二个省级教育先进乡镇,并带动全市三年内共创建12个省级教育先进乡镇,占全省创建成功总数的六分之一。

竹溪县老百姓通过连续三年“背篓背”“扁担挑”,1997年基本实现了“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环境是校园”,提前三年完成“普九”任务,并成为全省第一个通过“普九”验收的特困县。

从“债务缠身”到“均衡发展”

“全面普九”虽实现了“村村有学校”,但同时也产生了巨额债务,以至于当时农村许多校长经常出门“化缘”、闭门躲债。直到2006年我国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省级统筹”和“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后,随着“普九”债务化解、财政收入4%用于教育等政策的强力实施,全市农村学校才得以逐步甩掉“包袱”,并进入到全面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阶段。

2008年,郧西夹河金銮山中学被列为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改造项目。在省政府500万元专项投资支持下,郧西县政府通过整合汉江避险项目、农村教师周转房项目和逸夫楼项目资金、地方教育专项经费共3000万元,在夹河集镇重新选址建校。2012年秋季开学,新学校投入使用,改名夹河镇初级中学。设施先进的教学楼、安全舒适的宿舍、宽敞卫生的食堂、标准的塑胶运动场,让这个前身为“峭壁上的学校”摇身一变成为“郧西最美中学”。

同样于2008年启动建设的还有房县东城小学。借助国家对青峰断裂带沿线抗震防灾项目资金的支持,房县集中财力在县城新区高标准建设东城小学、天明小学,改扩建七河中学,新校舍抗震设防均超过八度。东城小学因其高标准的教育教学设施和精心设计的校园文化,一度被誉为“全省最美小学”。

从2011到2017年,我市整合国家“校安工程”“全面改薄工程”和标准化建设工程项目资金,先后投入53亿元,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779所,消除学校D级危房82万平方米,新建校舍约169万平方米,新增校舍87万平方米。值得一提的是,单我市城区两级财政就投入23亿元,消除学校D级危房19万平方米,新建校舍68万平方米,新增校舍49万平方米,新建、改扩建、迁建中小学65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30000个。让人欣喜的是,在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验收和国家复核中,我市作为秦巴连片深度贫困地区,有五个县市区荣获省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先进县)称号。

从“免费入学”到“助学全覆盖”

从2017年开始,我市义务教育真正进入到全免费时代,上小学和初中的孩子们连书本费都不用再缴了。全市自2007年开始对在农村读书的孩子实施“两免一补”,即免除学杂费和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自2008年开始,又免除了城市义务教育学生学杂费。从2011年开始,我市作为秦巴连片特困地区,整体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对每名农村学生每天补助3元钱生活费,2014年又增加到每人每天4元钱。

免费入学,是“人民教育人民办”转为“人民教育政府办”的直接体现。为支持贫困家庭孩子读书,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就在各级各类阶段教育实施了相应的资助政策。

高等教育方面,从2000年开始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2004年改为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贷款利息由政府承担,贷款额度增加到每人每年8000元,贷款期限延长到学生毕业后6年。

高中阶段教育方面,2007年开始对中职一、二年级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每人每年1500元的生活费补助,2012年开始对农村学生以及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2016年开始将中职一、二年级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助学金补助标准提高到每生每年2000元。2017年,我市开始在普通高中实施国家助学金政策,资助面为20%的高中在校生,每人每年2000元。近20年来,我市先后迁建郧阳中学等7所大型高中(中职学校),整合组建7所中职(集团学校)。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90%以上,2014年至2018年我市高考升学质量“五年五大步”,步入全省中上等水平;中职技能大赛连续多年在全省名列前茅,整体实力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学前教育方面,2014年开始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儿童给予每人每年1000元的资助。在此前后,我市通过连续实施两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建成乡镇中心幼儿园120个,基本实现一个乡镇一个中心幼儿园的目标。2017年,我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