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4年了!送水150亿立方米,19城5310万人喝南水

原标题:南水北调4年了!送水150亿立方米,19城5310万人喝南水

9月6日,省委宣传部召开新闻发布会,省南水北调办负责人通报:2014年9月,南水北调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正式建成运行,通水4年来,该工程效益卓著。

据介绍,4年来从陶岔累计调水超过150亿立方米,惠及沿线19座大中城市、5310万居民。北京城区七成居民、郑州中心城区八成居民、天津14个行政区市民用上了南水。通水后,受水区压减地下水开采8亿立方米,北京地下水位回升明显,天津回升0.17米,郑州回升3.03米。

湖北对南水北调工程奉献巨大,受益明显。兴隆水利枢纽工程发电、灌溉、航运效益显著,引江济汉工程累计引水122亿立方米,生态补水、抗旱和防汛作用巨大,基本实现汉江调补平衡。截至今年8月底,引江济汉工程累计通航26955艘次。改造和新建汉江中下游闸站185处,局部航道整治574公里。汉江碾盘山水利枢纽工程已完成勘察设计、施工围堰、导流明渠等项目招标工作,明年初将实现汉江截流。

通水4年来,丹江口水库水质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Ⅱ类标准,水质稳定。为保一库净水永续北送,“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我省完成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投资62亿元,“十三五”将再投59亿元;十堰市投资18亿元,对神定河等五河实施综合治理,其中三河水质已提前达标、两河污染物大幅下降。

自2014年起,北京与十堰、神农架林区开展对口协作,共投入财政资金12.5亿元,实施水质保护、民生改善、产业转型等各类项目378个,举办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班100余批次,受训人员3000余名次。

4年调水150亿立方米

19城5310万居民喝上南水

4年前的9月,南水北调——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正式建成运行,当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向北京输水。9月6日,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称,4年来,沿线19城5310万北方居民喝上了南水。

南水占北京城区日供水量近七成

省南水北调办主任冯仲凯介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来,从陶岔渠首调汉江水入渠水量已超150亿立方米,惠及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等沿线19座大中城市、5310万居民。南水占北京城区日供水量近七成,全市人均水资源量由原来的100立方米提升至150立方米,供水范围基本覆盖城六区及大兴、门头沟、通州等地区;天津14个行政区市民用上了南水,形成了一横一纵、引滦引江双水源保障的新供水格局;郑州市中心城区自来水八成以上为南水。中线工程调水水质稳定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以上,保证了从“丹江口到家门口,从源头到龙头”的水质安全。

南水北上,受水区加快置换当地地下水水源,压减地下水开采量逾8亿立方米。北京市利用南水每天向城市河湖补水17万立方米至26万立方米,增加水面面积约550公顷,城市河湖水质明显改善。多年来超采严重的密云、怀柔、顺义水源地,遏制了地下水水位下降趋势。天津市在通水后加快了滨海新区、环城四区地下水水源转换工作,地下水位累计回升0.17米。河南省14座城市地下水位回升。总之,中线工程通水后,改善了受水区水质,增加了生态环境用水,修复了区域生态,遏制了地下水超采状况,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湖北贡献巨大也受益明显

冯仲凯说,湖北对南水北调工程贡献巨大,同时也受益显著,主要体现在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的作用发挥上。兴隆水利枢纽工程到8月底,已累计发电10.2亿千瓦时,327.6万亩农田灌溉水源保证率基本达到100%,改善了汉江航道76公里,由500吨级航道提高至1000吨级。

引江济汉工程累计向汉江补水104亿立方米,向长湖、东荆河补水18亿立方米。工程连通长江和汉江航运,打通一条航运便捷通道,缩短往返荆州和武汉的航程约200公里,缩短荆州与襄阳的航程近700公里。截至8月底,累计通航船舶26955艘次,载货量1107万吨。

完成部分闸站改造工程185处,恢复并改善因中线调水而引起下降的各闸站的灌溉水源保证率。东荆河倒虹吸工程自流灌溉30万亩农田,新建的徐鸳泵站新增灌溉面积80万亩,并多次在抗旱的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

局部整治丹江口至汉川574公里航道。其中丹江口至兴隆河段按照500吨级标准建设,兴隆至汉川段按1000吨级航道整治。整治后的航道和引江济汉工程连接长江航运,形成环绕江汉平原、内连武汉城市圈的千吨级黄金航道圈。

在四项治理工程之外,国家新近批准上马碾盘山水利枢纽工程,项目总投资约61亿元,装机18万千瓦,中央补助项目资本金,建成后用该枢纽部分发电收益补偿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运行费。到8月底,已组织完成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施工用电、施工围堰及导流明渠项目招标工作,明年初将实现汉江截流。

保一库净水永续北送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我省为保‘一库净水永续北送’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省南水北调办副主任郭新明说。

通水4年来,丹江口水库水质109项监测指标均为正常,各断面监测结果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Ⅱ类标准,水质稳定达标。2015年7月,丹江口库区水源地被评为中国首批“中国好水”水源地。

“十一五”以来,我省丹江口水库水源区减少水土流失面积708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0平方公里,整体植被覆盖率提升10%。新建污水处理厂84个,污水处理率提高35%,新建垃圾处理厂43个。2015年1月,省政府还划定了我省境内丹江口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具体范围。

地处核心区的十堰市开展“向三大污染宣战”等多个专项行动,投资18亿元,综合治理神定河、泗河、犟河、剑河、官山河等五条河流,使“五河”水质持续改善,曾经黑水横流的臭水沟,变成美丽的城市景观带。丹江口水库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护工程的实施,使十堰生态环境建设先行一步,提早了至少10年。

为保水质长期稳定达标,推进水源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北京市对口协作十堰和神农架林区。4年来,北京每年投入财政资金2.5亿元,共实施包括水质保护、民生改善、产业转型等各类项目378个,双方互派挂职干部70多人。京鄂对口协作,搭建了水源区和受水区合作的桥梁,实现了水通、心通、商通的三通目标。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黄中朝、通讯员武耕民)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