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人文|他是梁思成的弟子,曾为武当山静乐宫写对联

罗哲文(资料图片)

云上十堰讯(十堰晚报)文、图/记者 罗毅

近日,丹江口市文体局退休干部陈智忠展示了他珍藏10多年的一副对联。这副对联是我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为武当山静乐宫修复工程竣工时所题写的。

罗哲文是梁思成的弟子,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人”。他一生至少两次来到十堰,在武当山古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师从梁思成,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人”

1924年,罗哲文出生于四川宜宾的农民家庭。1940年,16岁的罗哲文考入中国营造学社,从此踏进古建筑学之门。梁思成见罗哲文在绘图方面有培养前途,便把他收为弟子,为自己绘图和整理资料。

梁思成对罗哲文寄予厚望,像削铅笔、擦橡皮这样琐碎、细小的环节,他都耐心地向罗哲文传授经验,使罗哲文从入门起,就接受到最规范的训练。林徽因则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帮他补习英文。

罗哲文回忆说,梁思成对自己的关怀是方方面面的,不仅是学习,还包括生活。罗哲文原名叫罗自福,常被人取笑为“罗斯福”,于是,梁思成给他改名为“哲文”。

1944年夏天,罗哲文跟随梁思成到重庆。梁思成用铅笔在五万分之一的地图上标出盟军轰炸敌占区时需要保护的古建筑,并特别提出了需要保护的日本京都和奈良古建筑的位置,由罗哲文用绘画墨水把铅笔所画的位置描绘清楚,地图及时交到美军手中,从而保护了京都和奈良的20余座国宝性古建筑。

1948年,林徽因建议罗哲文去长城考察。当年10月,罗哲文带上相机,徒步登上八达岭长城,拍下他的第一张长城照片。看到八达岭长城已是断壁残垣,方砖四处散落,周围荒草丛生,他内心满是惋惜。

1951年,罗哲文调到文化部文物局,开始了漫长的文物保护生涯。全国100多座国家级文化名城,每一座他都亲自考察过。多年来,他一直为长城奔走,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人”。

为武当山申遗提出宝贵意见

罗哲文和十堰的渊源,得从1991年说起。

1991年4月,国家文物局领导视察武当山。“武当山不仅是一座艺术宝库,而且这里的古建筑还是我国最优秀的文化遗产。”一位领导感叹道。不久,武当山玉虚宫作为全国首批省级重点文物抢救项目,获得专项资金。文物专家认为:武当山经历五百年风雨,仍保持了明代初期的风格,为明代国家政治、经济和中国宗教发展的实物见证,应采取有效措施抢救保护好这些珍贵遗产。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把武当山古建筑群推向世界,由此走上议程。1993年5月7日,国务院顾问、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研究会副会长单士元,建设部高级古建风景园林专家、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顾问郑孝燮,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研究会会长罗哲文等6人组成的武当山考察组,来到十堰考察。

当年,担任丹江口市博物馆馆长的陈智忠见证了专家们的这次考察。8日,考察组实地察看博物馆文物和存放在丹江口城北的搬迁石刻文物,其中有许多明代珍贵文物。9日,罗哲文、郑孝燮到乌鸦岭、南岩等处考察。登上观景台,两位老专家兴奋不已,一边拍照一边大赞:“是上品,是极品,太美妙了。”当年,罗哲文带着两部相机,有专门拍幻灯片的。他不断变换角度按动快门,久久不肯离去。

10日,考察组徒步登金顶(当时未建索道)。11日,考察组考察了武当山文管所的馆藏文物及玉虚宫、玄岳门等处的文物建筑。13日考察结束,专家们对武当山做了全面论证和评估。单士元说:“武当文物蔚为大观,在别处是看不见的,比如造像,‘神’在眼中。”郑孝燮说:“武当山本身就是一个整体文物。把武当山风景、自然、文物的价值说成国宝,是当之无愧的。如果保护得好,发展得好,可以超过国宝的概念。武当山古建筑应列入中国建筑史。”罗哲文说:“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文物。文物要发挥作用,一保二用是个大课题。”他赞成武当山古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建议做好保护工作。

1994年5月25日—26日,联合国世界遗产专家考斯拉、苏敏塔迦来到武当山考察。27日,考察官在验收座谈会上宣布:“武当山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之一,因为这里融汇了古代的智慧、历史的建筑和自然美景。”此次考察的成功,对武当山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起到决定性作用。

1994年12月15日,武当山古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95年6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国家文物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仪式,为武当山颁发世界文化遗产证书。

欣然为静乐宫题写对联

罗哲文为静乐宫题字。

武当山的恢宏和壮观,在罗哲文的心里留下深刻印象。此后,尽管他工作繁忙,但对于武当山的钟爱,一直未曾消减。

如今,游客前往武当山静乐宫游玩时,可以看到悬挂的一副对联:“太乙混元生万象,武当净乐喜重光。”(注:静乐宫创建于明永乐十六年,皇帝赐“元天静乐宫”额。自此,“静乐宫”始有其名。但后来在明刻本中,“静”、“净”开始混用,并一直延续下来。2010年统一为静乐宫。)这副对联是罗哲文2005年为静乐宫修复工程竣工时所题写。

对联是陈智忠请罗哲文题写的。2003年,陈智忠曾去北京拜访罗哲文,到过其家中。两年后,静乐宫修复工程竣工时,陈智忠写信给罗哲文,请他为静乐宫题字。一个多月后,陈智忠收到罗哲文从北京邮寄过来的信封,里面装着这副对联。“对联原件我一直珍藏着,悬挂在静乐宫的对联是放大后了的。”陈智忠说。

很多人都知道,罗哲文像许多文博专家一样,雅好诗书。他喜爱作诗填词,但不是一般的吟花弄月与感时抒怀,而是“以诗为证”和“吟诗留史”。他的诗词主题紧扣古建生涯,具有淳朴清新的纪实风格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在十堰,除了静乐宫的这副对联外,还有多处题字出自罗哲文之手。

2012年5月14日,罗哲文去世,享年88岁。“罗哲文先生继承了恩师梁思成的衣钵,守望着几千年的中华建筑之精华。他放眼世界各民族优秀建筑学,有机结合中华建筑之特点,传播中国古建筑之美及保护理念,功垂千古!”陈智忠评价道。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