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郧阳区的九龙瀑是一处峰奇水秀的自然景区,风景优美,瀑布跌宕。鲜为人知的是,6年前开发景区时却意外发现一处距今3万年前的旧石器晚期洞穴遗址。考古专家深入研究发现,洞内不仅有4层灰烬等用火遗迹,还在灰烬堆积中发现了羊牙和哺乳动物骨骼化石。专家分析认为,这些动物化石是人类熟食羊等动物后遗留下来的。
那么,这个洞穴遗址是如何被发现的?还隐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秘密呢?
九龙瀑有很多神奇的故事。
云上十堰讯(十堰晚报)文、图/记者 蒋辉 实习生 朱南南
九龙瀑“龙王洞”挖出大量动物化石
瀑瀑相连,瀑布跌宕。景色怡人的九龙瀑景区位于郧阳区大柳乡余粮村一组与南化塘镇青岩村七组之间的峡谷中。
2012年,九龙瀑景区工作人员在景区“龙王洞”的洞穴中拓展景点,意外挖掉洞穴内高度不等的上层泥沙堆积,在洞内开挖了1个直径1.8米、深3.2米的竖井。这期间,在落水洞挖出大量动物化石。
九龙瀑景区与郧阳区文物局人员进行了多次交流,郧阳区文物局邀请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相关专家对现场和实物进行了考察,初步判断这是一处古动物化石地点,并且根据地层中包含大量灰烬遗址现象观察,甚至可能是一处与古人类活动相关的大型洞穴遗址。
根据文物保护的要求,景区单位停止工作,并将现场保护起来。为了解该遗存的性质和堆积情况,进一步制订保护和利用方案,2015年9月,郧阳区文物局对景区作业现场进行了详细调查。
在对周边地貌环境和相关地点进行调查后,考古人员在相对开阔的2号洞内,参照田野考古探方挖掘方法,将已挖成的竖井改造成正南北向探沟,按地层堆积发掘,逐层提取土样和其他相关标本,挖掘面积约3.4平方米。
九龙瀑古人类洞穴与梅铺猿人遗址相距仅24公里
九龙瀑景区所在峡谷具有喀斯特地貌特征,山体为泥质灰沙岩和石灰岩基座。“龙王洞”为侵蚀形成的溶洞,洞室广大。山顶有一个落水洞,当地人称天坑,落水洞垂直落下通过斜坡过道与洞室相通,落水洞顶部坑口高出青岩河水面约15米。
落水洞及其他洞室内,在长期流水冲击及洞穴岩石坍塌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下,形成非常厚的泥沙堆积物,最厚处可达6米。近年景区建设时,落水洞及其通往洞室斜坡过道内的泥沙堆积被完全清理干净,在落水洞及过道底部发现了较多的动物骨骼化石,推测接近底部应当有一层早期堆积。
遗址地点处于青岩河左岸山腰的洞穴中,海拔500米。青岩河是黄岩河中下游段称谓。黄岩河干流发源于鄂西北豫西南的山谷中,其上游由西向东依次为朱家沟、土家河、尹家河、罗家河、青岩河,下游经赵河约7公里处在南化塘镇汇入滔河。
滔河是汉水主要支流之一。上世纪70年代,在滔河下游的郧阳区梅铺镇发现了距今约50至100万年之间的梅铺猿人遗址。九龙瀑古人类洞穴与赫赫有名的梅铺猿人遗址,直线距离约24公里。
古人类洞穴发现烤羊肉痕迹
考古人员在九龙瀑景区“龙王洞”发掘过程中,发现出土遗物很少,仅3件哺乳动物化石标本。其中一层灰烬堆积中出土1件动物牙齿化石,初步鉴定为羊臼齿(乳牙),其他2件为哺乳动物骨骼化石。与此同时,发现洞穴灰烬的堆积中,重复出现燃烧遗留物隔层。专家分析认为,这里存留有较大范围的红烧土,需要长时间燃烧才能形成。
“洞穴内各层堆积成因较为复杂,泥沙堆积中包含的岩块可能是地质时期由于地壳运动而产生的落石。此外,各层堆积均包含零星灰烬,各层泥沙堆积的形成过程中不能排除非自然因素的辅助性干扰,经过燃烧的草木灰、红烧土和黏土,即为燃烧后形成的堆积。”考古人员分析。
调查研究中,专家惊奇地发现,在洞穴灰烬的堆积中,出土了羊牙和哺乳动物骨骼化石。
“这不仅表明用火遗迹的燃烧方式与人的行为密切相关,还证明这些标本是人类熟食羊等动物后遗留下来的。”时任郧阳区文保中心主任的周士本及其同事在所著的《郧阳九龙瀑洞穴遗址调查简报》中说,燃烧堆积中发现数量较多、较集中的石块,尽管这些石块都不是使用工具,但石块表面包裹的碳化物和被烤得发白的现象表明,可能被人们堆砌起来烘烤食物。由此进一步推断,用火遗迹应为人类文化地层堆积。
碳十四证明:3万年前有人类在九龙瀑生活
随后,根据北京大学文博学院提供的碳十四年代监测数据,结合试掘的地层、用火遗迹和地层出土化石,初步确定九龙瀑洞穴遗址的地质时代属于晚更新世,考古学年代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3万多年,略早于本地区的房县樟脑洞洞穴遗址。
据了解,鄂西北地区旧石器时代遗存较为丰富,从遗存的自然状态分类,可分为洞穴遗址和露天的营地堆积遗址。洞穴遗址中,除郧阳九龙瀑遗址、房县樟脑洞遗址外,早年还发现了郧县(现郧阳区)梅铺猿人遗址、郧西白龙洞遗址、郧西黄龙洞遗址。郧县梅铺猿人遗址时代与“郧县人”遗址相当或略晚,“郧县人”遗址距今约100万年;郧西白龙洞时代大约与北京猿人相当,黄龙洞遗址距今约10万年。
近年,在南水北调工程的推动下,鄂西北地区调查和发掘了数十处旧石器时代营地堆积遗址,由此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旧石器时代研究资料,使本地区基本形成了贯穿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相对完整的资料链接。但是在这一条链接中,距今1至3万年的资料较少,研究较为薄弱。
“距今1至3万年这一时期,是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重要时期。迄今为止,这一时间段发现的材料很少,汉水中上游地区确定的只有房县樟脑洞和郧阳九龙瀑两处。”考古人员认为,尽管九龙瀑洞穴遗址和试掘工作获取的材料与信息量十分有限,远不够了解该遗址的文化内涵和这一时期的文化面貌特点,但这一文化现象仍然值得重视。
九龙瀑
故事传奇风景秀丽
去过九龙瀑景区的游客,无不被一叠一潭、九叠九潭的雄浑气势所震撼,它有华中地区最大的瀑布群,被誉为“楚天第一瀑”。该景区形成了长达3公里的瀑布群,整个瀑布群盘旋飞挂,宛如九条白龙穿云破雾,凌空而降,气势雄伟,这在十堰并不多见。
雨后溪水暴涨,瀑布更加壮观,激流翻腾,吼声震天,瀑布溅起的水花高达数十米,瀑潭不分,变成巨龙,飞舞在青峰之间。阳光照耀时更是彩虹飞舞,壮美之态世所罕见。若久旱不雨,九龙瀑仍流水不竭,潭瀑分明,如游龙戏珠。
据村干部介绍,九龙瀑风景区开发于1999年,此后央视、湖北卫视等多家媒体作了“鄂西北发现大型瀑布群”的报道,自此,九龙瀑作为旅游景区包装打造并推向市场。
相传,古代这个地区大旱,八月无雨,赤地千里,民不聊生,农民纷纷祈求上苍降雨。龙王看到人们的疾苦,派遣自己的九个孩子去降雨。九个龙子在此调风遣云,当地普降大雨,大雨汇成河流,形成了瀑布群美景。
九个龙子留恋这里的美景不愿离开,决定在此修炼,修炼成真龙后飞天,在此地留下九瀑九潭,九龙瀑因此而得名。九龙瀑景区面积28平方公里,除瀑布群景观外,还有千年钙化池、百年青苔壁、万年石结核,都是难得一见的奇观。
可以想见,3万年前人类洞穴遗址的发现,无疑为景区旅游文化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让整个景区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