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2月26日,丹江口工程实现大江截流,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到丹江口视察。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记者 罗毅 整理
前天是李先念同志的26周年忌辰。说起李先念,十堰人民是很熟悉也很有感情的。从1932年到1989年的57年间,他两次在郧阳区南化塘浴血奋战,4次视察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26次过问解决二汽建设问题。
两次在南化塘浴血奋战
1932年7月,在第四次反“围剿”战斗中,李先念任红四方面军第十一师政治委员,与师长倪志亮指挥部队重创敌军。同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由鄂豫皖根据地向西进行战略转移。11月初, 红四方面军途经郧县(现郧阳区)南化塘,拟在这里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然而,他们在南化塘刚驻扎3天,追敌又至。在徐向前的指挥下,红四方面军与敌军进行了激战,十二师与敌四十四师在南化塘以北交火,十一师在李先念、倪志亮的带领下与敌六十五师激战于南化塘以东的化山坪、太山庙一带。在南面的敌第一师迫近距南化塘10余里的七棵树,东南方面的敌五十一师已到达白桑关、黄柿坪,从东、南、北三面合围红四方面军,只留下了向西入陕一条路。此时,蒋介石已急电陕西杨虎城发兵在漫川关堵击红军。红四方面军放弃在南化塘建立根据地的计划,冲破敌人的堵截继续向西转移。
漫川关突围是关系红四方面军生死存亡的一仗。11月5日,红四方面军行至漫川关,被杨虎城部挡住西进去路,胡宗南等部紧追其后,将红四方面军合围在鄂陕交界的郧西、山阳县康家坪至任岭的峡谷中。在此危急时刻,徐向前决定集中兵力向西突围,以三十四团正面突击,二一九团配合,抢占北山垭口,为全军打开通道,以十师、十一师各一部顶住南面和西面的敌人。敌我反复争夺阵地,红四方面军在控制垭口后,终于打开了通道,连夜突围西进。越秦岭,走关中,南渡汉水,翻过大巴山后,红四方面军兵分三路,迅即进通江、克南江、据巴中,开创了川陕根据地。
1946年6月26日,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为粉碎国民党企图一举剿灭中原部队的阴谋,遵照毛主席提出的“生存第一,胜利第一”的战略方针,率数万指战员,在大悟县宣化店打响了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一枪,拉开了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战役的序幕。李先念和中原局代书记兼中原军区政委郑位三、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震率中原局、中原军区机关和第二纵队第十三旅、三五九旅、干部旅、第十五旅四十五团为北路,向西北突围。李先念率领部队进入鄂西北后,在鄂陕边一带遭遇胡宗南部30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绕道郧县南化塘,血战玉皇山,以牺牲数百将士的巨大代价,终于冲破敌人的重兵阻击,胜利到达陕南,创建了豫鄂陕革命根据地。
41年后,当李先念了解到南化塘革命烈士纪念碑已经建成,尚未题写碑名和碑文时,欣然为纪念碑题写了碑文,并请徐向前元帅题写碑名。
4次视察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
1989年4月16日,李先念再次来到丹江口视察。
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是由我国自行勘测、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建造的一座具有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李先念对这个工程一直非常关心,曾4次到工地视察,对工程建设给予极大的支持。
1959年9月24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先念第一次视察丹江水利枢纽工地。同年12月26日,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实现大江截流,李先念再次来到丹江口,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作了重要讲话。他高度赞扬了鄂西北人民“以土为主,土洋结合”,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取得了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的初步胜利。
1978年1月13日,李先念第3次来到丹江口,听取了丹管局党委和均县县委的汇报,视察已投产并产生巨大效益的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当年,丹江口完成了第一期水利枢纽工程,虽只是初期规模,但效益尤其是防洪能力已经显现,几乎改变了江汉平原以前三年两淹的局面,发电、灌溉、航运和水产养殖的效益也十分显著。李先念嘱咐要加强丹江口库区建设,解决管理体制和政策问题;要充分利用水面,发展渔业生产,并特别强调抓紧库区的绿化。
李先念担任全国政协主席后,于1989年4月16日第4次来丹江口视察。他惦记着电站和库区的建设及汉江上下游船只通航问题,当了解到一切顺利时,他表示很满意。
大力支持二汽建设
建设二汽的设想虽然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提出了,但二汽在十堰的正式开工建设却是在1969年。李先念始终十分关心和支持二汽建设,由他主持的二汽建设会议、同二汽领导同志谈话、对二汽的重要批示,以及到二汽视察等共达26次之多。尤其是在关系到二汽长远发展和兴衰存亡的紧要关头,李先念果断作出重大战略决策,不仅保证了二汽建设顺利进行,而且率先打开了二汽改革开放、与国际接轨的大门,为把二汽建设成为世界级的现代化特大型汽车企业奠定了牢固基础。
建厂初期,二汽急需进口一些成套设备、重要关键设备和精密仪器仪表。李先念等国务院负责同志多次听取二汽汇报后作出批示,支持二汽从国外进口先进设备。先后批准二汽从西德进口1.2万吨热模锻压力机自动线及曲轴加工自动线,从瑞士进口GF高压铸造生产线,从日本进口高熔点高压造型线,从意大利进口3座标测量仪等。二汽先后进口设备的数量,尽管只占国内自行设计制造设备总量的2%左右,但对保证二汽的产品水平及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争取了时间,使二汽的产品基本上达到了国际同步的水平。
1978年1月10日,李先念视察二汽。他指示二汽既要大胆打开国门,学习国际先进技术经验,又要自主创新,建设国际一流企业。这次视察为二汽在大型企业中率先迈开改革开放步伐,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
在不遗余力帮助二汽解决设备、技术等重大硬件问题的同时,李先念十分注重加强二汽职工队伍建设,着重强调要加强思想建设、科学管理、作风建设和业务建设。李先念在视察二汽时说:“一个优秀企业,一定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包括科学研究人员,依靠全厂上下团结一致努力,国内国际技术交流合作,进行对比找差距。思想保守、固步自封,是绝对搞不好的,是不能快速壮大发展的。”
1980年国民经济再次调整时,二汽被国家定为停缓建项目,形势非常严峻,二汽为此3次写报告争取续建。最后,二汽提出“不要投资,只要政策”的第3次报告,李先念同志批示“研办”后,在有9位副总理参加的国务院办公会上得到批准,使二汽度过了“停缓建关”,开创了二汽依靠内涵求生存、求发展的新途径,提前建成投产。
多次批示十堰的防洪问题
十堰地处山区,雨量集中,常有暴雨袭击,引起山洪暴发。二汽的防洪问题一直受到李先念的高度关注。
1973年4月29日,十堰下了70毫米暴雨,山洪暴发,二汽有55个车间进水。9月5日至7日,又降雨175.7毫米,为1958年以来日降雨量最大的一次。李先念批示:“二汽的防洪问题,真使人担心。搞得不好,山洪有冲掉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可能性。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把这个水害问题,真正地而不是虚假地、完全彻底、干净解决之。”十堰及时采取3项措施:一是对有险情特别是二汽厂区的8个水库,抽调2000名干部群众进行日夜防守;二是组织干部、工人、农民搞好清沟排渍,尽力挽回受灾损失;三是结合市政建设和“三治”建设,提高防洪排洪能力,常年不懈地抓水的治理。由于工程浩大,虽年年治理,水患尚未彻底根治。
1982年7月29日,十堰24小时内降雨量达336.7毫米,特大暴雨又一次导致山洪暴发,二汽有12个厂、36个车间泡在水中。为了彻底解决十堰和二汽的防洪问题,省水电设计部门进行了规划设计,写出了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出设计任务书。按照工程规划设计预算,共需投资1亿多元,其中二汽分担7300万元,十堰市分担2900万元。此时,由于十堰和二汽刚刚分开,十堰市还很穷,分担的防洪经费一时没有着落。
由于经费未落实,十堰市领导与二汽领导商量后,决定请李先念帮忙想办法,尽快解决十堰防洪问题。信件送京后不久,李先念的秘书打电话告诉十堰市领导:“先念主席对你们的信作了重要指示。”并传达说:“他在你们鄂西北打过游击,他晓得那里暴雨的厉害。二汽是国宝,冲垮了不得了,防洪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应该抓紧落实。”国家水利部按3000万元数目将十堰的防洪经费列入计划。在李先念的一再关心和支持下,此后经过两年的建设,十堰的防洪水平大大提高,不但解决了二汽防洪问题,也为十堰老百姓解除了水患。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