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网讯 记者 闵波 报道:日前,市政府办印发《十堰旅游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该行动计划提出,我市将构建“两区三带”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打造千亿级支柱产业。
发展目标:2020年旅游总收入达到千亿
根据规划,我市将依托仙山、秀水、汽车城,以全域旅游为主线,按照“进山(临水)、分散、隐蔽、惬意”的思路,整体布局、多级联动,创新旅游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大力发展休闲、养生、健身和乡村旅游,打造十堰旅游升级版。
根据旅游资源禀赋和旅游基础条件,我市将围绕打造千亿级支柱产业,着力构建“两区三带”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两区”,即武当山区域和十堰城区,“三带”,即环城休憩带、汉江生态文化旅游带、竹房绿色养生度假带。
到2020年,力争游客接待量8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00亿元,增幅达到30%左右。旅游项目总投资300亿元,全市旅游从业人员40万人,带动全市20%贫困人口脱贫;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全市第二大战略性支柱产业,把十堰打造成东方国际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
产品提升:打造“1+6”特色旅游产品品牌
老景区提升和新景区开发。整体打造提升大武当,十堰城区—汉水—堵河等重点区域,提升牛头山、丹江口大坝、龙吟峡等20家老景区的等级和品质。加快神农峡岩屋沟、大明峰等30家新景区建设。推进南水北调源头生态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启动郧阳湖文化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到2020年,新增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9家,3A级景区12家,A级景区总数达到80家以上。
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以武当山为龙头,以城区和各县域为支撑,打造以“武当369”品牌为核心,以岩屋沟为代表的山岳探险,以子胥湖为代表的城市主题乐园,以快乐谷为代表的运动体验,以上津古镇为代表的古城古村落,以总兵安为代表的美丽乡村,以张湾老工业基地为代表的汽车工业旅游等“1+6”特色旅游产品品牌。
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争取十堰整体纳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确保郧西、房县、武当山、竹山上庸镇4个首批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通过验收。到2020年,创建2个国家级、9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提升旅游度假区建设。推进太极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配套设施建设,突出太极小镇、度假酒店和养生业态项目,打造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新增2家省级旅游度假区。
发展红色旅游景区。串联南化塘革命老区、郧西烈士林园、东沟红色旅游区、竹山施洋墓及丹江大坝等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十堰红色旅游产品。到2020年有1-3个红色旅游景区进入全国红色经典旅游景区。
项目支撑:实施旅游项目“双百”工程
实施旅游项目“双百”工程。实施一批旅游重点项目工程,加快推进神农峡岩屋沟、赛武当云龙谷等项目建设。每年在建重点旅游项目100个,完成项目投资100亿元。编制《重点旅游项目导向计划》,实行动态项目管理机制。到2020年,全市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00亿元以上,新建成重点旅游项目50个以上。
发展养老养生及医疗健康旅游产品。启动建设武当道家太极养生基地、华彬健康养老中心、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示范园等健康养生养老项目建设。到2020年建设国家级中医药健康养老基地(示范项目)4个以上。
发展房车露营地自驾游产品。推进武当山重点景区、环库公路、武神公路等道路沿线自驾游服务系统建设。到2020年,打造10个道路依托型、目的地依托型房车露营地产品。
发展户外运动旅游产品。推进水上运动中心、山地自行车赛、华盖山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等项目。到2020年,建设5个户外运动公园和20个连接旅游景区景点、沿江河湖泊、山峰峡谷的自行车道、越野跑道、登山步道、水上航道、漂流河道。
打造低空飞行旅游产品。招商建设一批低空飞行旅游产品,加强与地面旅游产品结合,建设一批通用航空直升机起降点,开发航空体验、滑翔伞、热气球、直升机等低空飞行旅游项目。
乡村旅游:带动20%贫困人口通过旅游脱贫
推进“三乡”工程,实施“万千百”计划,三年通过旅游带动10万市民游乡村、100名企业投资旅游、1000名能人回乡发展旅游。
实施“五极联创”,三年打造省市旅游名城3个、省级乡村旅游后备示范基地5个、名景20个、旅游名镇(街)30个、旅游名店30家、旅游名村40个,建设民宿200家、农庄200家、星级农家乐1000家。
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加大对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规划指导、专业培训、宣传推广力度,组织开展乡村旅游规划扶贫公益活动,推进54个国家、100个省市级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通过“景区一托二、农庄一联五、民宿酒店一招十”等方式,3年培训乡村旅游人员5000人,带动20%贫困人口通过旅游脱贫。
旅游融合:实施“旅游+”战略多种业态深度结合
加快旅文商融合发展。推进景区引入影院、剧场、书店等文化业态,打造文旅创客基地。推进大型商旅文综合体开发,引导传统商圈、商场、商业步行街区向城市旅游综合体、历史文化街区转化。到2020年,打造1-2台实景剧、培育10个文化节庆品牌、10条特色文化休闲街区。
促进旅游与“三农”有机融合。积极争取国家乡村旅游试点,打造20个左右根植本土文化,富有人文内涵的特色旅游小镇、特色文化旅游村和乡村旅游示范基地。
推进“旅游+工业”融合发展。推进东风公司、农夫山泉、汉江集团等符合条件的工业企业增加旅游元素和配套功能,发展知识性和参与性强的生产参观游、厂区体验游、工业产品购物游和工业修学游等旅游产品。到2020年,争创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工业旅游遗产基地2个。
推进“旅游+体育”融合发展。培育发展集竞赛竞技、体育服务、旅游消费为一体的综合型产业。利用体育场馆、环库区生态旅游公路、登山步道等体育公共设施开展体育旅游活动。推进旅游景区拓展体育旅游项目,创建5个体育旅游示范基地。
推进“旅游+航空”融合发展。发挥武当山机场的优势,制定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大力推广“机票+门票”活动,加快十堰旅游产业和航空产业发展,提高十堰航空旅游整体竞争力。
推进涉旅幸福产业深度融合。积极与在堰高等院校、养老场所对接,发展研学旅游、老年旅游,打造5个以上研学、养老基地。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倡导弹性休假、错峰出游,推进旅游幸福产业服务消费扩容提质。
完善产业链:“十堰礼道”旅游商品体系基本形成
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实施“厕所革命”新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以景区景点和城市为主的旅游“厕所革命”向景区景点内外、城乡一体推进的全面“厕所革命”拓展。4A级以上景区十堰旅游厕所达到3A级标准,均要建设第三卫生间,旅游公路、乡村旅游厕所达到1A级以上标准。到2020年,全市新建、改建旅游厕所450座。
建设旅游集散和咨询中心。在火车站北广场、高铁北站、西站以及武当山机场、客运站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在核心城区和各县市区游客集聚区建立旅游咨询中心(旅游驿站)。支持十堰武当山机场率先在武当山景区设立城市候机厅,逐步推广至市内其他景区、各县市和周边毗邻地区,使机场和景区实现一站式到达。到2020年,全市旅游集散中心达到10个,咨询中心达到100个。
构建旅游交通网络。推进4A级以上景区公路连接主公路等级升级,达到二级路标准。加快市内至A级景区、乡村旅游点道路建设,实现从机场、车站、码头到主要景区公路交通的快速换乘和有效对接。
加快智慧旅游建设。满足游客、旅游企业及旅游行政管理服务需求,建设旅游大数据中心。
特色旅游餐饮建设。挖掘地方特色小吃,推进旅游餐饮“369”工程,打造十堰特色的三大品牌、六大宴席、九大菜系。到2020年,在核心城区、旅游景区、游客集聚区建立10条特色美食街区。
旅游住宿设施建设。到2020年,引进国内外酒店知名管理品牌5个以上,建设1-2家五星级标准的酒店,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成1个四星级标准的酒店;引进汽车旅馆、树屋、木屋等新型住宿业态10个以上,全市床位总数达到20万张。
旅游商品研发。研发以“三石”、七夕秀织品、传统手工艺品、地方绿色食品、道教医药保健品等为主的特色旅游商品。到2020年,培育5家旅游商品研发基地、50个系列、500个品种的特色的旅游商品,培育一批旅游购物专营店、购物街区,“十堰礼道”旅游商品体系基本形成。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