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举海:强化群众脱贫主体意识和内生动力

核心提要 竹山县是国家189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也是湖北省2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2017年以来,竹山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重中之重,按照 “六个精准” “五个一批”的要求,创造性开展 “十星创建,精神脱贫”行动,强化群众脱贫主体意识,激发脱贫内生动力,举全县之力向贫困发起总攻,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突出观念转变,深挖精神贫困的主因。

竹山县的深度贫困,既深在区位偏远、基础滞后、发展不快等物质层面的客观限制上,更深在贫困群体思想观念封闭、人力资源不强、进取志向不坚等精神层面的主观束缚上。为突破精神层面的瓶颈,竹山县坚持“标本兼治、疏内通外”的原则,依托“十星级文明创建”这一载体,对精神贫困的病根成因采取“望闻问切”的疗法精准下药,从转变观念入手,补足贫困群众的精神之钙,激发自主脱贫积极性。坚持扶贫先立志。引导群众从“等靠要”向“赶帮超”转变,树立“十星光荣、脱贫靠我”的荣辱观和“愚公移山、弱鸟先飞”的自主意识。坚持扶贫先扶智。引导群众从传统种植方式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树立“勤能补拙、耕读传家”的家庭观和“合作创业、抱团发展”的致富理念。坚持扶贫先弘德。引导群众从人情攀比向俭以养德转变,树立“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德观和“安康是福、节俭惜福”的生活观。通过动员会、现场会、典型说法、巡回宣讲等方式,将道理讲通讲透,将文化种到群众心头,将技能送到田间地头,使贫困群众普遍树立起自强意识、自律习惯和自爱风范,“背靠墙根晒太阳,坐等政府救济粮”的消极现象明显减少。

突出行动支撑,深耕脱贫攻坚的主体。

结合农村“十星级文明”创建,针对贫困群众创新实施三大行动,让群众成为脱贫攻坚的建设主体。开展“星承家风·精神脱贫”行动,使精神脱贫成为群众自觉。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按照贫困户和非贫户,细化勤劳致富星标准,开展“十晒十比十评”活动,即晒家规,比家风,评“十星+最美信义之家”;晒被子,比孝心,评“十星+最美孝道之家”;晒手茧,比勤劳,评“十星+最美勤劳之家”;晒菜单,比节俭,评“十星+最美俭朴之家”;晒合影,比幸福,评“十星+最美幸福之家”;晒变化,比进步,评“十星+最美脱贫之家”;晒健康,比清洁,评“十星+最美生态之家”;晒技术,比创新,评“十星+最美科技之家”;晒民俗,比传承,评 “十星+最美文化之家”;晒爱心,比奉献,评“十星+最美志愿之家”,让勤劳致富、勤劳节俭的贫困户得到“十星”荣誉。每年评选表彰“十星级脱贫示范户”“十星级文明农户”等500户,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通过典型示范带动、群众广泛参与,“我要脱贫”逐渐成为群众自觉行动。开展“星耀村风·小康示范”行动,使乡村移风易俗成为社会风尚。邀请本地文化名人编创竹山节礼新风六劝歌,引导干部群众倡导婚礼新办、丧礼俭办、乔迁省办、过节简办、大事小办、小事不办的新风尚。特别是在易地扶贫搬迁点张贴《三倡导三反对三不超》宣传画,实行集体乔迁,用放一曲红色歌曲、贴一副十星楹联、讲一段温暖话语取代过去的热热闹闹、大操大办,简办搬家礼为贫困户户均减少开支2000元以上,良好文明的乡风正在逐渐形成。开展 “星淳社风·文化强县”行动,使“十星”文化深入民心。坚持教育引导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常态化开展道德讲堂,持续创作十星楹联、十星诗词、十星书画、最美全家福、家风万年历、家规族训牌等文化产品进院入户,推出 《特别星探》《结穷亲、帮十星》《人文竹山》系列连环画和地域文化论纲《古国星村》、民歌集《星歌嘹亮》等一大批深受群众喜爱的曲艺节目和图书产品,“十星”文化正转化为精准扶贫、精神脱贫的强大动力源。

突出全员担当,深追精准扶贫的主责。

把“十星级文明”创建作为精神脱贫的重要手段,依托“十星级机关”“十星级企业”“十星级乡镇”“十星级党员”系列创建,形成社会全员参与的强大气场。党委政府担当精神脱贫顶梁柱。强化扶贫在争创“十星级党委”“十星级乡镇”的首位度,提升乡镇党委政府对精神脱贫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使命认同,推动各地全面落实党政扶贫主体之责。党员干部担当精神脱贫急先锋。坚持精神脱贫、干部先行,提高精神扶贫在创评“十星级党员”和“十星级党组织”的占分比,把精神脱贫作为检验干部帮扶群众的重要标尺,采取“六类干部到六类村帮扶”的办法 (党政干部到困难村、政法干部到乱村、经济干部到穷村、年轻干部到强村、专业干部到产业村、离退休干部回原村),围着困难群众转,帮着贫困农户干,贴近群众结穷亲,因户施策拔穷根,把扶贫帮到点上、扶到根上。社会各界担当扶贫压舱石。将社会扶贫作为评选“十星级企业”“十星级单位”的依据,强化企事业单位的社会责任,全面落实县、乡、村纵向“三级联动”,政府、企业、社会横向“三位一体”的扶贫机制,打造全员参与、众志成城的扶贫“统一战线”,已吸引530余名成功人士返乡创业。目前,全县50余名在外地创业成功人士为家乡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和公益建设捐资捐物合计近3000万元。探索了7条精准脱贫途径 (金融扶持的精准扶贫发展之路,园区承载、城镇吸纳的就业增收扶贫之路,培植特色覆盖带动的产业扶贫之路,生态移民就地城镇化的搬迁扶贫之路,新型主体联村带户的市场拉动之路,规模经营抱团发展的持续发展之路,企业订单培训转移的劳务输出增收之路)和10种家庭增收模式(“能人带动、集约经营”“资产投资、村户受益”“入股分红、化解风险”“利益联结、藤上结瓜”“乡协认领、帮扶脱贫”“转移就业、进城入园”“以奖代补、激励脱贫”“光伏发电、产业拓展”“乡村旅游、助推扶贫”“电商营销、互联网+三农”),发展农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310余家,帮带贫困户近6000户1.9万人,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8626人。

(作者单位:竹山县委)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