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来袭,这些养生知识要知晓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记者 郑瑞

新年第一场大雪不期而至,城市披上了银装,显得分外妖娆。而纷纷扬扬的雪花带来美景的同时,也带来了寒潮,接连几日零下的气温让市民感到阵阵寒意。太和医院慢性病一病区主任兰培敏表示,寒冷季节如果养生不当,很容易引发多种疾病。那么面对此次寒潮,我们应该了解哪些养生知识呢?

要点一:防寒保暖 穿衣有诀窍

兰培敏表示,冬天做好保暖是最重要的养生方式之一。记者看到,降温这几天,大街上满是裹得严严实实的行人。对此,兰培敏强调,冬天穿衣其实有诀窍,“有些人冬天穿了两三件外套,又裹得很紧,但还是觉得冷。其实这种穿衣方式,不仅身体血液循环不畅,自身热量散发降低,而且衣服夹层之间的空气变得很少,失去空气层,热传导也会加快,因此会感到衣服穿得多却仍旧不暖和。”

其实,穿衣也需要选对材质。在众多的衣料中,羊毛、氯纶、腈纶、蚕丝、醋脂粘胶棉保暖性最好,而锦纶、丙纶、涤纶的导热性较高,不太适合御寒。皮类服装几乎可以阻绝衣服内的空气对流,外出时着皮装,保暖效果最佳。兰培敏表示:“平时外出,最外面的防风层穿一件羽绒服或厚棉衣,外衣里面穿一件薄毛衣,贴身再穿一件舒适、吸汗的内衣就可以了。”

对于鞋袜的穿着也应遵循宽松原则。“寒冷的天气,使人体毛细血管处于收缩状态,如果鞋袜过紧,压迫脚部,会影响脚部的血液循环,脚会感觉更冷。当女性穿过紧的靴子,会感觉冻脚。”

兰培敏解释,人们常讲“寒从脚起”,因此冬季足部保健也是十分必要的。“在入睡前,可以用热水或药汤泡泡脚,不仅能畅通血脉,还可改善睡眠质量。”

要点二:多吃温热性食物 做到早睡晚起

食补在冬季养生中十分重要。极寒天气下,市民可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脂肪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不妨多吃一些高粱、糯米、大枣、栗子、核桃仁、桂圆、韭菜、南瓜、木耳、山药、生姜、牛肉、羊肉等温热性质的食物及蔬菜、水果、坚果等。

兰培敏介绍,很多人一到冬季,总觉得畏寒怕冷,在中医看来,怕冷与缺少钙和铁有关。钙在人体内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响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缩性和兴奋性;血液中缺铁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常表现为产热量少、体温低等。因此,冬季多补充富含钙和铁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海带、紫菜、虾、动物血、蛋黄、猪肝、黄豆、芝麻、黑木耳和红枣等。

但对于老年人而言,脂肪摄入量不能过多,以免诱发老年人的其它疾病。但同时也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如瘦肉、鸡蛋、鱼类、乳类、豆制品等。这些食物所含的蛋白质,不仅便于人体消化吸收,而且富含氨基酸,营养价值较高,可增加人体的耐寒和抗病能力。

此外,在起居方面,兰培敏表示仍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生活中尽量做到起居有时、劳逸适度、早睡晚起,确保身体得到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早晨起床前,最好先躺在床上闭目养神几分钟,等头脑完全清醒后再缓慢起身。屋内若有暖气,应注意调节好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以免与室外温差过大,引发感冒。

要点三:膏方进补事半功倍

冬季阳气收藏,适合进补。兰主任介绍,膏方是医生运用中医基础理论辨别体质、年龄综合为患者进行的个体化调养,可以多服用。

膏方可调和气血阴阳,兼具治疗和进补的作用,帮助人们从整体上调理身体,起到预防疾病、保健养生的作用。

兰培敏介绍,膏方除适当选用补药外,注重养护脾胃、辨证施治、身心同时调理,同时配以理气、化瘀、消食、清热、祛痰等祛邪药物,以达到虚实兼顾、标本同治的目的。

尤其在调理慢性病时,膏方应用广泛,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反复感冒、冠心病、心肌炎、慢性胃炎、风湿类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妇科慢性疾病等。对久病体虚、年老体弱、免疫力低下、亚健康状态、更年期妇女等人群有着很好的疗效。

要点四:适当运动 保持愉快心情

冬季万木萧瑟、天气寒冷干燥,容易使人的新陈代谢等生理机能处于抑制状态。加之冬季阳光照射较少,人体的生物钟不适应日照时间短的变化,会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出现情绪与精神状态的紊乱,常表现为意志消沉、嗜睡、贪吃、乏力等。

兰培敏建议,抵御冬季抑郁情绪,首先要学会自我调节。平时要合理安排生活节奏,做到起居有常、睡眠充足、劳逸结合;此外,冬季应该适当进行运动,如慢跑、快走、打太极拳、跳健身操等,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会使人情绪开朗、精神愉快。双休日也可外出旅游,但尽量少去一些草木枯黄的荒凉旷野,多登高远眺,饱览自然美景,自然就会心胸开阔,从而缓解抑郁状态,增强抗病能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