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中的弹丸小岛祠堂洲: 传是当地财主女儿的嫁妆

祠堂洲坐落在碧波荡漾的汉江上。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记者 韩玉砚 图/记者 刘成臣 通讯员 孟江

在汉江流域,串珠般地散落着众多岛屿(洲)。其中,位于郧阳区汉江中的弹丸小岛——祠堂洲,虽没有韩家洲、鱼梁洲那样声名显赫,却也留下很多古老遗迹和传说故事,吸引不少游客慕名而来。

很多人在祠堂洲流连忘返的同时都疑惑不解:祠堂洲明明离柳陂镇更近,为何却隶属于青曲镇?祠堂洲的名字又是因何而来?近日,记者一行进行了探访。

吸引周边游客慕名观赏

近日,记者一行驱车来到柳陂镇轩家沟村,步行约两分钟来到江边。看到距江岸约300米的江面上,一座面积约600平方米的小岛突兀地矗立在水中央,岛上植被密布,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绿宝石一般夺目迷人。“这就是祠堂洲。”村干部张辉满伸手示意。

一艘渔船把记者一行送到祠堂洲下游“尾巴”的位置。站在祠堂洲最高处环顾,北岸是青曲镇魏家铺、周家洼,南岸是柳陂镇轩家沟、肖家湾,两岸庄稼、曲径、小船相连,层层叠叠,村落沿着山势从低往高处铺陈。如果不是下游约300米处的十漫高速汉江特大桥,与江面上来来往往的驳船,会让人疑心是穿越时空,走进了一幅自然天成而又匠心独运的山水画卷。

祠堂洲上有一条掩映在杂草、野树下,依稀可辨的小路。张辉满介绍,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之前,汉江水位较低,从轩家沟走过一段沙滩,就可以直接登上祠堂洲,不时有周边游客慕名前来。“由于洲上植被丰富、水草肥美,我们当地百姓经常也经常赶着牛羊来到祠堂洲放牧。”

传是轩姓财主陪嫁的嫁妆

走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祠堂洲虽然距离柳陂镇轩家沟更近,但在行政区域划分上却隶属于青曲镇。

今年80岁,家住轩家沟的邓守全老人,这辈子几乎没出过远门,每天站在家门口就能望到祠堂洲,他对祠堂洲的历史兴衰可谓心知肚明。邓守全讲述了一个当地人口口相传的故事:很多年前,祠堂洲原本属于轩家沟一个声名显赫的轩姓财主。财主有一个女儿,因有智力缺陷,到了20多岁还没出嫁。后来,财主打听到,河对岸魏家铺村的徐家湾有一个与女儿年龄相仿的徐姓青年,因家贫一直未能娶亲。财主便委托媒人去说亲,并让媒人转告他,自家有田有地,可任由他挑选。很快,财主女儿便与这位徐姓青年成了亲。

财主考虑到自家田地大部分都在山上,女婿前来耕种很不方便,便把位于水中央、距离徐家湾最近的祠堂洲作为聘礼送给了女婿。从此,这位徐姓青年便每天划船到祠堂洲上除草、耕地,很快把小岛经营得像模像样。后来,当地行政区划虽然有所调整和变更,但祠堂洲却一直属于对岸的青曲镇魏家铺村。

祠堂洲地名来自徐家祠堂

祠堂洲曾经建有祠堂,现在只剩下砖石让人依稀记得曾经的辉煌。

“其实,祠堂洲原本叫孤山,后来徐家人在上面建了祠堂,来来往往的驾船人就把它改称为祠堂洲,渐渐地流传开来。”邓守全回忆说,在上世纪60年代初,祠堂洲上还保存着徐家祠堂。

在邓守全的记忆里,建在祠堂洲上的徐家祠堂与通常坐南朝北的建筑不同。祠堂因地制宜,坐东向西,全部由青砖砌成,朴素雅致。其东侧有3间房屋,南北两侧各有两间房屋,西侧是一座雕梁画栋的楼门,这7间房屋形成了一个规整的院子。祠堂四角飞檐高挑,厅堂高大宽敞,中间有天井,还有一棵遮天蔽日的白蜡树。

整座祠堂雄伟庄严,厅堂都是硬山屋顶、龙船正脊,脊身有灰塑,图案已被雨水冲蚀得看不清楚,内部石刻、木雕、嵌瓷等工艺考究精湛,祠堂正中央大门上方,还刻有凤凰、瑞兽及人物图案。

祠堂不仅是反映村庄历史的物证,也是维系宗族情谊的纽带。逢年过节,总有对岸的徐家村民带着小辈来祠堂洲祭祖、叩拜、上香、传承家风和家训,然后在祠堂中的白蜡树下,喝杯茶聊聊天,说说一年的收获。在水路运输繁荣的年代,汉江上乘船上下的船工、旅客,路过这里都会下船登上祠堂洲歇息、游览一番。久而久之,人们便把这座建有祠堂的水中小岛称为“祠堂洲”。

后来,在流水、河风的侵蚀下,祠堂逐渐破败没落,但主体建筑仍在。1958年左右,祠堂原有的几间房屋被当地政府利用起来,改造为粮所,周边百姓把粮食缴到这里后,再由船只运往郧阳区、丹江口等地。两三年后,由于粮所迁址,祠堂空置一段时间后被拆除,砖瓦、木料被用于当地基础建设。

如今,在祠堂洲上,仍能寻找到当年遗留的青砖,透露出一种沧桑和凄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