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神奇的武当美景
2017三峡国际旅游节开幕式
昭君别院
绿色幸福村-郧县樱桃沟
丁酉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开幕式
襄阳绿道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今后5年,要坚持解放思想为先导、改革创新为动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聚焦“四个着力”,加快转型升级,持续建设“五个湖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而奋斗。
如何在贫困集中区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五个湖北”鼎力扛柱,为中国梦添彩,路径十分重要。成立于2008年11月、涵盖襄阳、宜昌、荆州、十堰、荆门、随州、恩施、神农架等8个市、州(林区)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下简称“鄂西圈”),在省委、省政府的战略指引下,将生态富集转化为经济富裕、人民幸福。2016年,鄂西圈财政收入占全省财政收入比例达到33.8%,较前几年大幅提升,其秘诀就是发展生态经济,走绿色发展之路,特色崛起。
在操作上,鄂西圈实施以交通基础设施为重点的十二大重点工程,通过绿色幸福村、特色生态文化旅游镇、十大旅游区、十大名人文化产业化等示范工程突破引路,在体制机制上跨区域整合行政力量、市场力量、社会力量,优化配置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产业资源。
鄂西圈生产总值5年翻番
到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万元
过去5年,以示范工程为抓手的鄂西圈,地区生产总值翻了一番,占全省生产总值的4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在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工程建设方面,襄阳绿道一期示范段投入使用,大洪山、清江资源整合的市场化运作大力推进;恩施大峡谷女儿寨、黄龙古镇等特色生态文化旅游镇示范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建成了桃源村、樱桃沟村、堰河村等60多个绿色幸福村,为农民致富提供活化平台,成为能留住乡愁、让农民回归、让城市居民留恋的新农村。鄂西圈品牌价值不断提升。
去年底,我省制定了《鄂西圈发展“十三五”规划》,吹响了鄂西圈新一轮冲锋号角。
根据《规划》,到2020年,鄂西圈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万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43%以上,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万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央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省委、省政府提出绿色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为鄂西圈发展带来了重大战略机遇。”省发改委战略规划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生态文化旅游消费需求旺盛,脱贫攻坚、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实施,为鄂西圈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创造了有利条件,注入了新动力。
上述人士表示,省发改委战略规划办从鄂西圈十大旅游区基础设施、新型城市绿道、特色生态文化旅游示范镇、历史名人文化产业化、绿色幸福村等领域入手,加快建设一批示范工程,充分借助创新驱动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破产业发展模式,突出富民小康,引领和推进鄂西圈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
农民足不出户把钱赚
绿色幸福村美从村里来
兴山县昭君镇陈家湾村,曾是王昭君儿时居住的村落。过去,村庄脏乱差,成为省发改委绿色幸福村示范建设之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陈家湾“昭君别院”是一个由88个村民入股自筹建立起来的村级景区。漫步景区,道路蜿蜒曲折,小楼层层叠叠。沿着木质步道逛一圈,你会看到千年古井,大榕树,百年老宅;还会发现有落地玻璃建造的奶茶店,全新的咖啡吧,古朴与现代结合的民宿。
村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建设绿色幸福村为契机,村里请来了韩籍乡村设计师,居民不用搬走,房子修旧如旧,道路也用原来的旧砖或是石材重新铺设,保持村落古朴风貌,又具有旅游功能。“以前到处是猪圈、厕所,又脏又臭。如今,村庄成了景区,还有生意做,有钱赚。”77岁的屈祖梅婆婆为游客们做“懒豆腐”,每年有1万多元收入。“90后”熊兵骁原本在宜昌市上班,村里打造旅游业后,便回到兴山,入股合作社,经营了一家奶茶店,一年收入6万元,再加上父亲种柑橘,全家人一年收入10多万元。
农民入股,不卖门票,依靠村庄的古朴和特色,打造文化旅游,吸引游客。农民足不出户,致富奔小康。这是鄂西圈在陈家湾探索的绿色幸福村发展新路径。
目前,“昭君别院”已改造120多户民居,打造出“美食一条巷、电商一条巷、民俗一条巷、农特产一条巷”的雏形,去年吸引游客28万人次。
陈家湾,只是绿色幸福村发展的一个缩影。
据介绍,省发改委战略规划办指导的广水桃源村、谷城堰河村、郧阳樱桃沟村、丹江黄龙村、恩施杨梅古寨等多个绿色幸福示范村,已经从寂寂无闻到名满天下,一批在外创业、打工的老板和乡民纷纷回家,在家门口创业生活,孝敬老人,夫妻团聚,生产生活一体化,和谐过日子。
例如,桃源村村民老汪原来只种了两三亩地,年收入仅2000多元。桃源村成为绿色幸福村后,他在村庄开起了一家餐饮店,还卖起了茶叶,销售农副产品,一年收入10多万元。还有一些原本在广水市工作的老板、大学生,也纷纷来到桃源村,开起了婚纱摄影基地,办起了三味咖啡屋,让古朴的桃源村散发出现代的气息。
在“白纸”上画图突出自身优势
特色生态文化旅游镇效果初现
城镇发展是鄂西圈的后发优势之一,正因为落后,也就好在一张“白纸上”画新图,充分吸取部分地区城镇产业空心化和千城一面的经验教训,以生态为基础,挖掘当地特色文化,发展旅游及其关联产业,积极打造20个特色生态文化旅游镇。其中,京山太子山小镇和房县土城镇就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典范。
今年“五一”假期,太子小镇接待旅客3万多人,同比去年增长50%。从武汉市、襄阳市、荆州市、河南省、湖南省等地驾车前来的游客络绎不绝,景区停车位、民俗及周边宾馆住宿一度紧张。“几年前,这种景象我们想都不敢想。”当地一位酒店老板笑着说,过去,来镇里旅游的人不多,但成为省发改委战略规划办的特色生态文化旅游镇后,游客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好。
在省发改委战略规划办的指导下,太子镇集中资金4000万元进行改造,以森林生态资源为基础,以山水、树木、木头、石头、花草、建筑旧物等为元素,突出康体养生、休闲运动、读书劳动特色,形成“镇在林中、路在绿中、屋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特色森林小镇,从而让游客留下来,让文化传下来,让居民富起来。
目前,以观花、探险、狩猎、拓展、休闲等为特色的王莽洞景区、狩猎主题乐园、太子花田、仙女紫薇园、龙台月季园等5个景区初具规模,宜居宜业宜游的太子小镇正逐渐成为中国农谷核心区、荆京城镇化示范区、紫薇花景观带上新的亮点和游客集散中心。
同样,作为房县黄酒的核心产区,土城镇积极打造民俗黄酒文化村,以黄酒为产业纽带,组建专业合作社,采用“统分经营”模式发展黄酒产业,并对街道居民简洁化改造,完善现代功能。
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三碗不过岗”为龙头的黄酒一条街,吸纳了167户农户发展黄酒产业,黄酒年产600万斤,产值5000万元,带动近百户农户脱贫。
省发改委战略规划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特色生态文化旅游镇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及其关联产业,使鄂西圈独特的民族文化、地方历史文化和优美环境得到更好的保护、挖掘和利用,最终发展为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地域文化特色突出、环境整洁优美的特色小镇。
总投资接近50亿元
十大名人文化产业化工程加速
2013年7月22日,省战略规划办召开鄂西圈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产业化和荆楚文化旅游示范项目评审会,最终从鄂西圈8市、州(林区)申报的23个名人中,评选出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他们分别是:诸葛亮、刘秀、关公、昭君、屈原、尹吉甫、张三丰、老莱子、炎帝(一人二园)、巴蔓子。
4年时间,鄂西圈充分利用名人效应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
我省文化资源丰富,但文化产业跛腿。如何让文化经济助力脱贫致富和产业转型升级,急需发力探索。
兴山利用王昭君故里和昭君文化,打造了“昭君别院”等一批富民项目,形成了集历史文化、村落文化、田园风光、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去年,兴山县以昭君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收入超过4.5亿元。
随州利用炎帝金字招牌,连续举办了8届“寻根节”,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先后打造了大洪山、西游记公园、炎帝神农故里等景区。
据不完全统计,十大名人文化产业化工程正在全面推进,项目共计投资接近50亿元。
省发改委战略规划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期间,鄂西圈将从历史文化底蕴、地域文化特色、民族民俗风情等方面,深入挖掘各地区的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内涵,围绕屈原、炎帝、王昭君等历史文化名人开发主题特色产品。
城市绿道以“人”为本
跨区域资源整合拉开新帷幕
漫步在襄阳汉江边,绿意葱葱,江风微微,诗意般的画面。
襄阳绿道是我省建设的第一条新型城市绿道,也是鄂西圈“三年行动计划”首批示范工程。这种新型绿道迥异于传统绿道,而是最大限度保护河流、岸线、湿地、森林,同时延伸绿道的生活功能和襄阳城市融合。
绿道工程建设分三期实施,到2020年共建成长约1000公里的绿色生态长廊,覆盖襄阳主城区及周边6个县市。目前,一期已完工,二期正在全面推进。
随着长度的延伸、功能的完善,绿道将会与景区、重要文化场馆、大型超市、汽(火)车站、医院、住宅小区连接;与郊区、农村甚至田间地头连接,让城乡融为一体,不断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
省战略规划办相关人士表示,新型绿道概念是人行道、生态道、文化道、健身道,更是连接社区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方便道,是大中城市连接景区景点、产业文明镇、绿色幸福村、有机田园的致富道,是人成其为人、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人道”。
鄂西圈将积极推进各地新型城市绿道建设,构筑生态网络,疏通生态廊道,加强生态建设与生态修复。
如何将分散的旅游资源有机整合,打破行政壁垒,发挥更好的市场作用,鄂西圈一直在努力探索。
2013年,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鄂旅投”)牵手随州,开始对随州大洪山景区进行整体开发;2015年11月,在开发随州大洪山主峰关键时刻,鄂旅投又先后与钟祥市、京山县签订开发合作协议,全面接手对大洪山的整体开发。至此,大洪山告别“割据”时代。
通过近2年努力,大洪山资源整合迈开实质性步伐,景区道路建设日趋完善。此外,清江流域资源整合也在加速,清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开发规划已印发实施,为清江环保一体化和生态经济统一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省发改委战略规划办相关人士介绍,下一步,将按照鄂西圈发展“十三五”规划,进一步加大区域联动力度,促进资源整合,突破行政体制障碍,鼓励生态整合,对跨区域生态文化旅游进行整体策划、整体开发、整体营销,形成一体化格局。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