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师,是美的耕耘者,是爱的播种者。他们用激情洋溢的生命,为教育谱写希望之歌;用真诚火热的心,为学生点燃前进的明灯。
在第33个教师节来临之际,由湖北省教育厅支持,楚天都市报联合湖北教育报刊社、湖北教育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寻访荆楚好老师”活动评选结果出炉,20名(组)老师当选。其中,高校的9名教师(或团队)是:武汉大学本科生课程《测绘学》的授课院士团队(宁津生、李德仁、刘经南、张祖勋、陈俊勇、龚健雅)、湖北大学的赵柏树、湖北工程学院的陈必锋、湖北工业大学的黄艳雁、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的康明已、中南民族大学的哈正利、三峡大学的汤桂成、随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叶鑫、东湖学院的余华。
中小学的11名教师为:黄石市铁山区第三小学的陈建国、蕲春县向桥乡白水中学的何欢、郧阳区青曲镇初级中学的杨正林、宜昌当阳市半月镇中心小学的王先友、孝感市实验小学的杨虹萍、神农架林区下谷坪民族学校的谭兴国、巴东县野三关镇民族实验初级中学的韩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八十八团子弟学校的尹才华(原潜江市园林一中援疆老师)、襄阳市保康县实验小学的汪厚旬、荆门市京山中学的杨刚、武汉市第一商业学校的杨孝刘。
“寻访荆楚好老师”活动自今年7月中旬启动后,共收到了500多份由学生、家长推荐或个人自荐的“好老师”材料。同时,各地教育部门也择优推荐了部分教师参选。近日,楚天都市报、湖北教育报刊社、湖北教育基金会共同组织了学生、家长、教师、专家代表进行评选,最终获奖名单出炉。主办方将对他们予以表彰和奖励,颁发荣誉证书,每人奖励1万元。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湖北共有900多万大中小学学生及在园幼儿,70多万教职工(含58万专任教师)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任。此次评选出的20名荆楚好老师,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的优秀代表,他们向全社会传递着教育正能量。
据了解,近年来,我省先后涌现出一大批师德师风先进典范,累计有5人获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总数位列全国第一;4人当选全国最美教师,总数位列全国第二。我省每年评选一批“省十佳师德标兵”,累计有60人受表彰。
荆楚好老师”事迹选登
图为:陈建国
●燃烧生命照亮学生书法路
黄石市铁山区第三小学陈建国
陈建国老师是全国硬笔书法培训师、全国书法教育德艺双馨名师和湖北省书法教育名师,在他的带动下,铁山三小成为全国书法教育特色学校。
孩子小超(化名)患有先天性耳聋,他通过口形来指导他学书法,“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孩子营造成长合适的环境。”在他4年多的陪伴下,小超成为了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少年分会会员,多次参加省市比赛并获奖。
去年11月25日,陈建国老师开完会在回家的路上,突然感到胸闷异常。因抢救无效,不幸离世。他将全部心血都献给了自己热爱的书法教育事业,至死不渝。他燃烧生命将1000多名学生带进书法的殿堂。
图为:赵柏树
●永远的“最受欢迎教师”
湖北大学赵柏树
在湖大历次“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评选中,赵柏树全部当选。“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核心专业课程,内容比较抽象,非常不容易讲授,但他能讲得深入浅出。他主讲的两门课程,也被毕业生们评价为“最有帮助课程”。
他的教学业绩很突出。学校每学期对全校千余名教师进行教学质量考核,优秀率控制在30%。从2002年以来,他有20多次的评价都是“优”,这样的成绩非常罕见。
图为:何欢
●让濒临撤并的学校涅槃重生
蕲春县向桥乡白水中学何欢
34岁的何欢,扎根蕲春县向桥乡白水中学11年,从一位普通资教老师一直干到校长,将这所濒临撤并的农村中学,建成全县实力强劲的模范学校。
和很多农村中学一样,白水中学近千名在校生中,约七成为留守儿童,且许多学生家境贫寒。家访时,何欢经常带头给贫困生捐款。几年来,他还为学生募集书本、学习用品和现金等各种扶持共计60多万元。他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推行素质教育。目前,他正在学校筹建青少年科技中心,让农村孩子也能接触到最前沿的高科技。
图为:黄艳雁
●把课堂搬上工地的女教授
湖北工业大学黄艳雁
从教二十一载,即使当了教授、研究生导师,黄艳雁每年的教学课时数,仍超过600学时,在全专业排名数一数二;她注重实践课堂,无偿资助学生建起校级大学生创业团队,并自费带学生远赴山西、河南等地,给各种建筑做实测,将书本知识拓展到现实生活;她身体力行,和学生一起,为传播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而努力。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她积极引导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深受学生敬重和爱戴,多次获学校“十佳师德标兵”、湖北省“社会实践指导教师”等荣誉。近5年来,她主持20余项各类科研项目,注重将理论研究成果运用于实践,促进产、学、研协调发展。她还自己出资,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和科研素质。
●在家中建起留守儿童乐园
当阳市半月镇中心小学王先友
王先友的家,就是留守儿童的家。2011年,他自费开办了免费为留守儿童和学困生服务的“半月镇太阳岗阳光乐园”,6年来,共有140多名农村留守儿童在这里读书、做作业和玩耍。目前,乐园里的“常客”也有20多人。
经费困难、条件有限,他就创造条件让孩子们玩——他举办过以下大赛:“我是文明小天使”“运球比赛”“吟古诗赏中秋月”“纸飞机折叠、放飞大赛”……
6年里,几乎每个节假日,他都奉献给了孩子们,但他并不后悔:“你看,这些孩子笑得多开心啊!跟他们在一起,我觉得特别幸福。我还有6年退休,但只要我身体还行,这个乐园就会一直办下去!”
图为:哈正利
教学生“学会坐冷板凳”
中南民族大学哈正利
校方说,哈正利是治学严谨、成果丰富的优秀中青年学者;学生们则直接称呼他为“男神”:在学习方面要求特别严,可生活中却可亲可爱,有一种“反差萌”。
从1990年踏入中南民族大学起,哈正利已与民族学结缘27载,研究方向涵盖民族理论与政策、民族学史等。他入选了“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培养计划”,还被聘为“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为教学生“学会坐冷板凳”,他督促学生将本科论文改了两个月。
图为:杨虹萍
“幸福班级文化”的践行者
孝感市实验小学杨虹萍
杨虹萍是孝感近年成长起来的青年教师中的优秀代表。她在“追寻职业幸福感”的拓荒路上求索,敢于做教改潮头的浪花;在实践中探究“构建幸福班级”管理模式,使每一名学生在创造幸福、传递幸福的同时,感受教育的温度,从而获得学习进步与个人成长。她执教的优质课在全国、湖北省多次获奖。“幸福班级文化”在我省乃至全国起到了一定的引领、辐射、示范作用。
图为:康明已
他的思政课“想走神都难”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康明已
“专业课认真听,选修课随便听,思政课无心听……”大学里时常流传这样一句打油诗。但在康明已的课堂,不仅难见到上课走神的现象,相反几乎所有学生上课都争坐前排,他的课到课率达90%以上。对于缺勤的学生,他总是找时间和对方交心谈心,甚至让这些学生到他其他时间的授课课堂补课,“让他们回到课堂是老师的责任。”他将自己的教学经历总结为“三讲”:针对学生思想困惑讲;针对社会错误思潮旗帜鲜明地讲;理论联系实际,拿身边事开讲。
图为:杨正林
捐万件藏品助学的乡村教师
十堰郧阳区青曲镇初级中学杨正林
乡村教师杨正林自己家庭经济困难,可对学生却十分慷慨大方,经常拿钱给孩子们买鞋子、买作业本、垫付学费。他开通爱心博客,用变卖自己收藏的汉江奇石以及花木盆景所得,帮助那些急需资助的困难学生。身为“石痴”,他不辞辛苦搜集来近万块汉江奇石和民俗物件,拒绝客商数次高价收购的诱惑,毅然捐给学校,建立起了全国第一家乡村中学校园奇石文化博物馆,对学生进行励志、德育和传统文化教育。
图为:陈必锋
手机存储了千余个学生电话
湖北工程学院 陈必锋
他任教17载,担任班主任16年。他乐于为学生释疑、解难,手机里存储了1200余个学生联系电话,在校生有困难会联系他,毕业生有问题也会请教他。在教室、办公室、操场、寝室等都能见到他和学生交流的身影,不论是本专业的还是非本专业的,只要找到他,他都能热情接待。多年来,他坚持组织学生暑期参加全国大学生优秀建筑设计作业参评备选活动,连续获得了多个全国级的教学奖项。
图为:杨孝刘
获全国特金奖的职校能手
武汉市第一商业学校 杨孝刘
从教十年,他获奖无数。两次获评武汉市优秀教师;参加2015年武汉市教师五项技能大赛获得状元称号,并斩获教学设计、综合展示、案例分析三个单项第一名的好成绩,被授予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武汉市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参加行业比赛获得湖北省烹饪大赛金奖、全国烹饪大赛特金奖。信息化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他在这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功夫,代表湖北省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获得一等奖。
图为:叶鑫
不放弃后进生的“姐姐老师”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 叶鑫
“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叶鑫在三尺讲台上时刻鞭策自己的教书准则。12年来,她一直战斗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工作的第一线,平均每周授课16节,年年都被学生投票评选为“最受欢迎的教师”。她参与编写了《实用英语口语》《护理英语》等多本高职教材,多次获得市级省级教学比赛大奖。她不放弃任何暂时落后的学生,义务对其进行耐心辅导,被学生称为暖心的“姐姐老师”。
图为:谭兴国
三十年坚守偏远山区学校
神农架林区下谷坪民族学校谭兴国
1990年从湖北民族学院毕业后,谭兴国主动选择到神农架最偏远最落后的下谷坪民族学校任教。在此期间,本有多次转行或去更好学校任教的机会,但他从未动摇过。在近三十年的从教生涯中,他一直担任着学校的英语、地理等学科教学,并担任英语教研组长多年。学生有什么困难,他总会第一个站出来,想尽一切办法为学生排忧解难。他走访过近500个家庭,帮扶过近300个学生。
图为:汤桂成
将枯燥解剖学讲得幽默风趣
三峡大学汤桂成
“课堂就是我的舞台。”汤桂成以他清晰流畅的授课思路、幽默风趣的讲授语言,在学生中广受好评。他所教授的《解剖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亲自动手解剖尸体,是临床专业学生学好解剖学知识的最好途径。每次解剖学实践课上,他都会细心指导,解剖到关键部位还会边示范边讲解,一做就是很长时间。有时浓烈的甲醛气体熏得他眼泪直流,但他仍然坚持做完。他把对医学的热爱、对学生的挚爱都融入到了教学之中。
图为:尹才华
通过援疆调入新疆工作的第一人
原潜江市园林一中援疆教师尹才华
5年多前,一声到祖国边疆支教去,已过不惑之年的他,义无反顾地从千湖之省奔赴天山边疆;3年半后,计划的支教时间先后两次到期,本可返回湖北潜江与妻儿团聚的他,却选择了扎根边疆,随之还举家远迁。
从鱼米之乡到戈壁荒漠,从江汉平原到西北边陲,从对口援疆到安家兵团。湖北潜江籍教师尹才华,44岁时选择调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88团学校当初中语文教师,成为我省通过援疆而调入新疆工作的第一人。
图为:汪厚旬
打造“中国好课堂”的语文名师
襄阳市保康县实验小学 汪厚旬
26年来,她一直从事语文学科教学,是保康县第一位小学市级名师,也是该县唯一一位小学语文国家、省级优质课获得者。其语文教学思想与时俱进,课堂教学自成一格:精致、和谐、大气、开放,深受学生的喜爱。她还获得了首届“中国好课堂”语文优质课教师、襄阳市隆中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首席名师、襄阳市首批“襄派教育家培养对象”等荣誉。
图为:韩亮
编写适合农村娃的校本教材
巴东县野三关镇民族实验初级中学 韩亮
2007年大学毕业时,家在十堰城区、作为独生子的韩亮,毅然放弃即将签约的武汉银行工作,参加了湖北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三年服务期满,他选择了扎根基层。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他不断总结经验,编撰出了五万多字的校本教材,用于平时的教学。其课堂教学效果好,学生在各级考试中始终名列前茅。他先后获评湖北省三支一扶“优秀等次”、湖北省国培优秀教师等荣誉。
图为:余华
“有干劲”的应用型高校典范
武汉东湖学院 余华
余华曾经是一名海军教官,在海军工程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18年,2013年响应国家部队院校调整政策,服从组织安排,转业到地方院校继续自己的教书育人事业。她主持省级重点教研、科研项目3项,负责建设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出版专著2部,教材3部。学生对其课堂的评价集中在“热情”“有干劲”“充实”这几个关键词。她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中青年教师的优秀典范。
图为:杨刚
把孩子当作自己的亲人
荆门市京山中学 杨刚
杨刚热爱教育事业,把孩子当作自己的亲人,特别关爱贫困学生、单亲家庭子女和留守儿童。他善于用爱心感化学生,用真心关怀学生,用细心了解学生。资助多名贫困学生读完高中,走进大学。他长期坚持深入学生家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带领年级党员干部利用暑假时间访遍了年级100多名留守孩子。他建立留守学生成长档案,自己的电话也是留守孩子与家长沟通的亲情热线。
图为:宁津生
图为:李德仁
图为:刘经南
图为:张祖勋
图为:陈俊勇
图为:龚健雅
武汉大学 宁津生、李德仁、刘经南、张祖勋、陈俊勇、龚健雅
在武汉大学,《测绘学概论》被誉为“最奢侈基础课”,由宁津生、刘经南、陈俊勇、李德仁、张祖勋、龚健雅等6位院士和几位知名教授共同讲授。
宁津生院士是这种上课形式的倡导者,也是第一堂课的主讲人。“这门课最初是为了挽留想转专业的学生。”宁津生介绍,20世纪90年代,测绘学科及行业长期不被社会所了解,不少新生要求转专业。“开这门课,目的是让他们对自己的专业有个清楚的认识,了解测绘专业的高新科技和社会地位,增强对专业的认识和热爱。”
这个提议得到李德仁等院士的积极响应。1997年9月,“测绘学概论”正式开课。20年来,授课人员虽有所变动,但每年都有多位院士和知名专家参与其中,形成了一支齐聚我国测绘工程专业顶尖师资的教学团队。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