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住海南岛,夏居神农架。”7月,神农架吸引避暑客611万人次,超过上半年的游客总量。 避暑客源源而来,带来滚滚财源的同时,也给神农架带来了严峻考验:生态环境承载压力日益凸显。 发展与保护如何兼顾?旅游经济如何做到“冷热”有度?难题摆在了神农架面前。
凉资源变成“热产业”
“这里山高林密,空气清新,比其他地方凉快多了。”8月10日,湖南游客张金玲带着孩子来到神农架。 神农架平均海拔1700米,其中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座,海拔2500米以上山峰20多座。海拔高,气温自然低。气象资料显示,今年7月,神农架平均气温只有24.1℃,在游客最集中的木鱼镇和红坪镇,早晚温度甚至不到16℃,游客宵夜或早餐时,还要穿外套。 除了气候“凉爽”,神农架也是国内20个“洗肺”最好的地方之一,负氧离子浓度是世卫组织公布标准的272倍。有游客笑称,在神农架一天吸入的负氧离子,相当于在大城市吸一年。 慕“凉”而来的游客,直接带“热”了神农架的避暑旅游产业。7月份,神农架接待游客611万人次,同比增长24%,超过此前1月至6月的总量。 8月11日正午时分,神农架红坪镇温水村桃花谷气温仅有26℃。桃花谷小溪两边分布着21家民宿,避暑客或漫步山间谷地,或静坐庭院,享受难得的清凉。村支书余惠学说:“去年,全村避暑游收入500万元;今年,预计可破700万元。5月份,游客已把7月、8月的房间订完了。” 在木鱼镇门楼街,1公里的街道上聚集了100多家民宿,每家都有20多间客房,一个夏天的收入一般都在20万元左右。 源源而来的避暑客,搅热了神农架的避暑地产。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旅游人数最集中的木鱼镇,外地人购房672套,占销售总量的95%左右;神农架林区政府所在地松柏镇,外地人购房也占总销售套数的30%左右。 “热产业”遭遇硬约束 去年7月,神农架入列世界自然遗产名录;11月,国家公园管理局成立。神农架进人了“最强保护时代”。“创建国家公园的区域占了神农架的三分之一;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范围内对外开放比例不超过5%。”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王文华说,这些区域被划分为严格保护区、生态保育区、游憩展示区、传统利用区四个主体功能分区。 避暑经济火爆,游客集中涌入,加大了神农架生态保护压力,也考验其旅游服务配套能力。 目前,来神农架避暑的游客主要集中在景区附近,以及木鱼、红坪等几个集散地。这些区域,停车位紧缺,车辆换乘慢,堵点疏导难,基础设施短板显得尤为突出。“木鱼街上的偏桥湾路段只有300多米长,星级酒店和餐馆都集中在这里,每天约有6000台车经过。”神农架林区交警支队木鱼中队中队长周全科说,由于停车位奇缺,道路狭窄,只要有一辆车路边“找车位”,整条路都会堵死。 除了木鱼镇,红坪镇也处于一条峡谷内,2公里长、200米宽的街区,只有两股车道,更不用说停车场。去年以来,当地政府挤出一点土地,修了100个停车位,勉强应急。“当务之急就是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旅游服务配套能力。”神农架林区区长李发平说。 作为短期应对举措,去年,神农架首次对景区游客进行限量,整个风景区每天限流7万人次;7座以上的自驾车不允许进入,7座以下的车限定区域进入,大九湖景区完全禁止自驾车驶入。 让核心保护区“冷”下来 “湖脏了,游客还会来吗?”从风景优美的大九湖,搬到20公里外的坪阡古镇,黎洪财的农家乐生意明显没有以前好,但他相信:“如果不把人都搬出来,生态好不了,旅游也好不了,我们的日子更好不了。”
8月14日,大九湖镇发布旅游新政,用以奖代补的方式扶持坪阡古镇的搬迁户和外来投资者。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神农架按照四个主体功能区,调整全域旅游产业开发布局。“我们要把人类活动搬出保护区,把游客活动‘引到外面去’;让核心保护区‘静’下来,‘冷’下来。”李发平说。在他看来,创建国家公园和发展旅游并不矛盾,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关键是要提升核心保护区域的保护和科研能力。 去年11月,保(康)神(农架)高速公路动工;今年3月,郑万高铁神农架段开建。几年后,神农架将结束不通高速公路、铁路的历史,迎来旅游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要加速调整,完成旅游产业新的布局。”神农架林区副区长王常彬说。 按照“全域景区、花园城镇、美丽乡村”的思路,神农架着力提升西南一线,打造东北一片,将整个林区建设成全域避暑胜地,引导游客由传统景区流向周边,由中心集镇流向山村。“凭借独特的‘凉资源’‘绿底色’,神农架一定会登上避暑经济的‘华中屋脊’。”王常彬充满信心。(来源: 湖北日报 记者 翟兴波 李彦睿 严运涛)
|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