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如旧:中国第一个流行女歌星黎明晖人生传奇

黎明晖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红大紫

黎明晖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红大紫

“毛毛雨,下个不停,微微风,吹个不停……”时间倒回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这首“另类”歌曲从留声机里传遍大街小巷。黎明晖站在百乐门的舞台上,低声吟唱,风情婉转,听众们沉醉,沉醉……晚年的黎明晖,念念不忘的还是上海,在93岁高龄时,她卖掉北京的房子,带着相依为命的儿子回到上海,住进了养老院。

她腿骨折过,一直没有接好,在养老院里一直坐轮椅。这时候的她已经明显发福,足不出户,甚至不太愿意起床。有朋友来看望时,她依然热情,但不愿走远,也不像之前费尽心思张罗,她留大家吃饭,一起在养老院的餐厅里吃便餐。

她将卖掉房子的二十多万元当成了和年过古稀的儿子住养老院的经济来源。在养老院里,他们俩每个月的花费是六千往上。

回到上海期间,央视纪录片《一百年的歌声》来找她录制节目,她不肯出现在电视荧幕上。后来经过她儿子和最小的弟弟黎泽荣再三劝说,称她当年红极一时的事迹,若再不说出来,只怕之后无人知晓,她才勉强答应。这是她最后一次在公众面前亮相,到节目录制最后,她拉着黎泽荣的手,冲着荧幕笑着说,“这是我最小的弟弟,我比他大40多岁了。”那是2003年,此后不久,她便去世了。

黎泽荣也是在之后研究父亲黎锦晖(湘潭黎氏八骏之一,排行老二),给他整理作品集的时候,才深入了解这位比他足足大了40多岁的大姐。他听大姐唱的《毛毛雨》、《花长好》、《人面桃花》,看大姐演绎的《凤求凰》、《可怜的秋香》、《女人》,在博客里写中国歌坛第一位歌星黎明晖的故事《昨夜星辰》。

歌曲《毛毛雨》成当时上海一大标签

直到现在,黎泽荣也没法形容大姐黎明晖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到底有多“红”。他只知道,当时黎明晖的粉丝不知道她住址,就在信封上画一个短发小女孩,这样的信件投递出去,黎明晖居然能收到信。

黎明晖在81岁时曾回忆她早年艺术生涯时的故事,有一次,一个“影迷”写信给她,信封上只写了五个字“上海小妹妹”,她收到了这封信。原因是1925年她由歌坛转入电影界,在神州影片公司的《不堪回首》中饰演一个配角,扮演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之后又在大中华影片公司摄制,由张织云主演的无声电影《战功》中饰妹妹,演出之后获得“小妹妹”的雅号。黎泽荣所说的大姐收信趣事,也是因为黎明晖在那时候的上海,装束跟一般女子有别,人家梳长辫子、穿旗袍,她是短发、短裙。

黎泽荣对大姐早期红极一时的经历大多都是“听来”的,或者是为父亲整理作品时收集而成。黎明晖在12岁时就已经小有名气,她跟随父亲黎锦晖在上海国语专修学校出演儿童歌舞剧,《葡萄仙子》、《可怜的秋香》等,主要用于普及国语发音,传授用注音字母学普通话的方法。她的表演风格清新明快、朴实不做作,舞姿潇洒,在舞台上的活跃感让人耳目一新。在上海、苏州、无锡、南京等地巡回表演过后,她很快得到大批观众的喜爱。到了13岁,她已经是上海神州影片公司聘用的特约演员了。等到出演《不堪回首》等影片后,她更“红”了。

“大姐在舞台上是非常活跃的,正因为基本功扎实,所以当演员时也表现出色。”黎泽荣说,大姐14岁,就已经是大中华影片公司的签约演员。她在成为签约演员之后的3年间,主演了《小厂主》、《透明的上海》、《殖边外史》、《探家亲》、《可怜的秋香》、《美人计》、《意中人》等影片,一度成为歌舞、电影双栖明星。

可让黎明晖大红大紫风靡一时的却不是靠演员身份,而是在1927年,她演唱父亲写的《毛毛雨》,一时间,大街小巷传遍。“毛毛雨,下个不停,微微风,吹个不停……奴奴呀只要你的心……”黎泽荣偶尔还听这首歌,他笑着让记者听听这首“藏曲”,“因为当时的录制水平有限,现在听起来音调有点怪,可那时候,它真的就特别火,当时还有人将这首歌和上海的有轨电车、张爱玲称为上海的标志性符号。”

在黎明晖红极一时的1928年,她暂别影坛,成为父亲的助手,带着中华歌舞团下南洋巡演。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地巡演近一年时间。行至香港时,她的粉丝追星,为了能见上她一面,甚至躲在她窗户底下唱歌。

黎泽荣说,大姐从南洋巡演回来后,还拍过《女人》、《追求》,也特别有名,可之后不久便息影了。“大概是1935年吧,她嫁给足球名将陆钟恩,然后就做家庭妇女了。”嫁人之后,她在1938年复出过一次,接拍了一部《凤求凰》,再之后就彻底告别荧幕。

很多人的大姐,逢年过节明星都来串门

黎明晖比其他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大很多,黎泽荣小时候与其交往不多。年长后,听兄弟姐妹们说,大姐是明星,他还专程去看过她。之后到北京去,她家住在三里屯,黎泽荣还在她家住过两天,她带他去大伯父家,去原来父亲的学生家,还有他喊二姐的黎莉莉、王人美和郭沫若的夫人于立群家。“那时候大姐带着我在北京转,总会向大家介绍:这是我最小的弟弟,比我小40多岁了。”

黎明晖13岁就开始拍电影,她也是很多明星的“大姐”。1934年,她和胡蝶、阮玲玉、陈玉梅一起被称为“影坛四大金刚”,包括义结金兰的陈云裳、陈燕燕、童月娟、史东山夫人也喊她大姐。当时由周瘦娟和王钝根任编辑的鸳鸯蝴蝶派重要刊物《礼拜六》也有对黎明晖的描述,黎泽荣从这些文字中推断,大姐当时是受很多人倾慕的。

黎泽荣从母亲那里得知,当时上海流行“民国八大耀眼女星”(也称为“八大天王”),大姐位列其中。在嫁到陆家息影后,每年逢年过节来黎明晖家串门的明星仍然很多,特别是拜年,还有好多明星给她儿子陆震东打红包。

“我那时候还小,但我知道黎莉莉和王人美对大姐非同一般。”黎泽荣回忆,他称为“二姐”的黎莉莉是钱壮飞的女儿,原名本来叫钱蓁蓁,十二三岁跟着黎锦晖学表演,后来认黎锦晖为“义父”改名黎莉莉。新中国成立后,黎莉莉的生活较为优越,而黎明晖一直在家当主妇,后来陆钟恩去世,黎明晖家里的日子慢慢不如意起来。这时候,黎莉莉每月还给大姐2000元的生活费。

幼儿园黎姑姑,洪晃、成方圆都在那上学

从黎泽荣记事起,大姐黎明晖的日子就转折了。从何时起,起起落落?大概是1951年。“姐夫去世,姐姐奔丧,继承了7000万遗产(人民币7000元),她带着儿子一年之内全部花完,这期间去旅行、吃喝玩乐,都用光了。”黎明晖没工作,没经济来源,怎么办?

她自己在《我的早年艺术生涯》里回忆,1954年,邵力子先生的夫人傅学文女士在北京创办了“培新幼儿园”,她被邀请参加幼儿工作,做了保育员。“她从一个红极一时的明星去当保育员,这样的落差下来,她居然还很愉快地接受,并且在那里一干就是17年。”黎泽荣说,他打心底佩服大姐。黎明晖则解释为,她热爱少儿歌舞,自然觉得幼儿工作也是亲切的。在“培新幼儿园”里很多人亲切地喊她“黎姑姑”。

当年,很多人奔着“黎姑姑”去上“培新幼儿园”,洪晃、成方圆就是在那里上过学。她在培新幼儿园当保育员负责配餐和保健,孩子们生病了得带孩子们去医院,很多时候带着孩子去医院,很多人一眼认出她,还争抢着跟她说话。她那时候每个月40块钱工资,“对曾经每个月花掉2000大洋的明星来说,这点工资真的太不值得一提。”黎泽荣感慨。

1971年,幼儿园转成人民文学出版社幼儿园,黎明晖结束了幼儿园工作。这时,她家的世交章士钊先生缺一个生活秘书,便把她调了过去。后来考虑到当时黎明晖的情况,又给她在北京市文史馆安排了馆员的职务。

黎明晖84岁时回忆,章士钊先生去了香港,一行人机场送行,当天的报纸刊载了这条消息,中间有提及黎明晖,这是她息影后首次在报纸上露面。《我的早年艺术生涯》也记载:当章士钊先生在香港病故,我陪章士钊的女儿章含之去香港接骨灰,香港报界刊登了我到港的消息,引起不少老观众的思念。很多记者采访我,我走在大街上还有很多人围观,这使我久久不能平静……

“你看,你大姐我又上报了。”黎泽荣还记得大姐当时看到报纸后的激动。

在北京,黎明晖分了房子,有了养老金,可她最想念的还是上海。她成名在上海,一辈子无法忘记这个地方。2002年,她把北京的房子卖掉,卖了二十多万。像当年带着儿子去北京一样,又带着儿子回到了上海,两人一起住进了养老院。“大姐经过一年的平静,离开了,她离开两年之后,她唯一的儿子陆震东,也去世了。”

黎泽荣在自己的博客里写大姐,背景音乐换成了《毛毛雨》,只是前面加了“沉香”二字,“她从红极一时的明星到后半生坎坷的生活,都优雅如旧,她也一直是我引以为豪的人。”

十里洋场,岁月沉香

听黎泽荣说黎明晖的故事,不知道为什么脑袋里浮现的是“马孔多没有发生任何事,现在将来都不会有,这是座幸福的小城。”或许它又跟“往事并不如烟”有几分相似……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总会在历史中熠熠生辉,不管是十里洋场上的灯红酒绿、风花雪月,还是浮华褪去,它承载着岁月和抹不掉的传奇。想必,那时候百乐门舞台上的黎明晖举手投足之间都是《毛毛雨》的滋味吧。

黎泽荣是黎明晖最小的弟弟,他没有亲见大姐的大红大紫,可他收录了大姐和父亲的很多作品。他听她唱那时候风靡一时的流行歌曲,那声调像是从某个地方发出来,捕捉不到,随后又随风一般散去,也摸不透。

黎泽荣记得,大姐称呼她母亲梁女士一直用“梁小姐”,而“梁小姐”也一直是大姐的粉丝。他们自豪黎明晖是中国歌坛第一位流行乐歌星,可最想提及的却是其息影后的生活。大起大落之间,她还能那般从容,在岁月磨痕之后,她依然如此乐观。所以,黎泽荣的博客再写大姐时,他用“沉香”二字,觉得大姐的一生本身就是传奇。

到最后,他敲出四个字:“优雅如旧”。(来自《潇湘晨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