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电力线路勘测用上无人机 工期大大缩减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记者 鲍欢 通讯员 杨波 报道:我市处于鄂西北部的大山里,电力线路都建设在崇山峻岭甚至无人区,电力建设者必须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完成每一个至关重要的项目,让千家万户灯火通明。那么,有什么好办法既能减轻他们的劳动强度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日,记者跟随工作人员去体验电力线路勘探无人机的巡线过程。

体验无人机勘测电力线路

据了解,这是国网十堰供电公司首次引进“千里眼”进行电力线路勘探,实地使用无人机完成110千伏鲍峡变电站配套线路勘测任务。

“空速每小时21公里,海拔高度1030米。”在勘测现场,这个能原地起飞的“大块头”比我们常见的无人机大了许多,国网十堰供电公司设计公司的操作人员能感受到它是勘测中的“千里眼”。

该公司线路部主任曾超告诉记者,电力线路勘探无人机每一次起飞勘测的半径达到100公里以上,高度可达六七百米,通过遥控图像系统就能360度无死角对输电导线、地线、金具、绝缘子及铁塔周边的环境进行实时勘测,拍摄的航片能清晰地分辨出地面上只有三至四厘米的物体。“测量的线路成果与实测物前后左右的误差,不会超过20厘米。”

“原来测量一条电力线路,需要3个工作组6个人,拖着繁重的工具翻山越岭,穿越大山及河流,一个工作日只能完成3—4公里线路的勘查任务,一次勘测至少要花费15天左右的时间。”该公司副院长姚道雨说,“现在使用无人机航拍自测,只需要一个3人工作组,单架每次工作时间约2个小时,短短几个小时即可完成1:1000比例25平方公里的航测,两天时间就可以完成这个测量任务,工期仅是人工测量的十分之一,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无人机航测或成我市常态

我市“九山半水半分田”,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电力线路的设计往往要避开众多的水源保护区,出线走廊审批非常困难。在大山里,视觉观察的片面性会影响到设计人员遗漏风险点,如果对周边环境掌握不全面,还会导致后期设计时路径发生变化,又要反复多次到实地重新测量。

曾超说,“有时因山势起伏,树木高大,阻挡了我们的视线,测量时会遗漏掉一些重要的信息,而使用无人机,既减少人工成本,又降低勘测难度,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设计是龙头,每一个细小的疏忽都会影响到项目全过程的管控,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提升设计质量和设计深度,是我们必然的选择。”记者昨日从国网十堰供电公司了解到,未来3年,我市电网还将新建变电站5座,新增线路447公里,在这些项目建设过程中,无人机的选址选线工作必将为十堰的电网建设提速增效。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