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充分谋划的基础上提出,“十三五”期间,打造千亿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力争成为全国最大、最具实力的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基地和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新能源乘用车制造基地。
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市政协于5月19日召开支持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专题协商会议,政协委员、汽车专家、有关企业和部门负责人代表齐聚一堂,为十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共商发展大计,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记者 徐正国 通讯员 肖军 图/记者 张建波
东风特汽纯电动物流车生产线上一片繁忙。(资料图片)
产业现状: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
“转型不转行”是开发区发展汽车产业的发展思路。2014年开始,开发区在全市率先谋划新能源汽车产业。
目前,该区范围内已有东风特汽专用车公司、东风特汽客车公司、东风小康汽车公司和湖北世纪中远车辆有限公司4家企业取得国家工信部颁发的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资质。产品涵盖纯电动混凝土搅拌车、纯电动物流车、混合动力公交车、双燃料汽车、纯电动微型车、纯电动环卫车等产品,具备年产新能源汽车10万辆的能力。
去年,开发区产销新能源汽车1.5万辆,产值近5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量和产值均同比翻番增长。
根据省经信委发布的《2016年湖北汽车产业发展情况》,去年我省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2.4万辆,其中十堰1.8万辆,仅开发区就达到1.5万辆。由此可见,开发区的新能源汽车在全市乃至全省都占有重要地位。
与此同时,开发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也实现了快速发展。该区先后引进了沃特玛、苏州安靠、天津力神等国内著名电池企业入驻。其中,沃特玛电池于2016年5月投产,2016年底已实现产值11亿元;世纪中远车辆公司和沃特玛公司共同开发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品,预计年底至少能实现2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销,产值在30亿元左右;以精密电动车桥、车驰电机、天运汽车电子为代表的20余家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研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为此,开发区将把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新经济增长极培育和发展,以“引进、联合、转型”为抓手,决心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大做强,成为十堰打造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的龙头,在“十三五”期间实现新能源汽车整车发展到20万辆,形成新能源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的完备体系,全产业链达1000亿元的产值规模,争取成为全国最大、最具实力的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基地和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新能源乘用车制造基地。
产业优势:基础雄厚,起点较高
只有发挥比较优势,才能决胜千里。
经过25年的发展,开发区目前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产业集聚区,拥有全国唯一注册冠名“中国”、全国面积最大、销售额最高的汽车配件交易市场——中国(十堰)汽配城。汽车产业齐全,涵盖微车、商用车、各类专用车、新能源汽车等,仅白浪片区就有规模以上汽车产业企业90余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0多亿元,生产整车近50万辆;区域内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完备,具有生产各类汽车总成及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100多家,从螺丝钉到汽车发动机都能找到生产厂家,产业基础雄厚。
十堰市新能源汽车发端于开发区,区内有4家新能源整车生产资质企业。东风特汽(十堰)专用车公司是业内最早进入新能源领域的企业之一,主要产品为多系列的纯电动物流车、冷藏车、多功能抑尘车、多功能乘用车、大功率移动补电车等40多个品种的纯电动专用车,2016年产销新能源车1.2万台,实现产值30亿元;建成了十堰至内蒙古呼和浩特的国内首条千公里以上干线充电线路并投产运行,初步形成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生产制造、推广应用、运营服务一体化模式,成为国内电动商用车的龙头企业。
东风特汽(十堰)客车公司紧跟政策,研发出了新能源系列公交车、小车和城乡客车等十多个品种,力争在“十三五”期间进入国内新能源客车制造企业前三强。
世纪中远公司与沃特玛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研发新能源汽车,预计本月可实现量产。
东风小康与东风雷诺公司开展合作,研发新能源汽车,投产后年产有望达到5万至10万辆,年产值50亿元左右。
以沃特玛电池公司为代表的一批新能源零部件生产企业蓬勃发展。作为国内动力电池的领跑者,沃特玛2016年6月在开发区投产,当年实现产能40万支电池,产值11亿元。今年进一步扩大产能至70万支,年产值力争实现48亿元。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目前,开发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万余人,熟练技术工人5余万人,为开发区实现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十堰制造”向“十堰创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临挑战:竞争加剧,不进则退
市场竞争既是产业发展的最大动力,也是最大压力,不进则退。与武汉、襄阳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强劲态势相比,开发区感到了压力。
武汉作为省会城市,又是东风公司总部和众多理工科高校所在地,产、学、研等各个方面具有很大优势。
目前,武汉市除东风公司布局的电动车公司外,总投资30亿元的武汉新能源汽车工业技术研究院项目竣工;总投资17.6亿元的江淮新能源汽车年产能2.5万辆新能源汽车和1万辆新型环卫车武汉生产基地在蔡甸区开工;总投资2500万美元的浦项奥斯特姆公司年产227万套汽车底盘及汽车底盘零部件项目在洪山区竣工,发展势头十分强劲。
襄阳市要致力打造“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目前,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涵盖新能源乘用车、大中轻型客车、物流车、厢式货车、新能源煤矿防爆车和专用车、动力电池、电池材料、驱动电机、整车控制、电动转向、电动空调和充电设施以及产品研发和检测、运营等产业链,集聚了东风、美洋、中车、国能、猛狮和骆驼等30多家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在全国有一定影响。
相比之下,开发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虽然起步较早,商用车发展较快,但在产业链发展和配套企业的规模及政府支持政策等方面有很大差距,加之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尚未形成完整产业链和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竞争压力不断加大。
此外,新能源汽车产业结构单一、块头较小、企业流动资金紧缺、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收窄等诸多因素也是开发区面临的挑战。
专题协商:广纳良言,解决问题
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挑战,开发区如何破浪领航?
在专题协商会上,来自十堰新能源汽车产业界的代表、专家、政协委员踊跃发言,就支持开发区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出了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首先,与会者一致建议市委、市政府加强顶层设计,出台《关于加快十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在优化《十堰市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增加新能源乘用车产业发展规划,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长远的统筹谋划。同时,建议市委、市政府成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解决开发区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有关问题。
其次,与会者建议市委、市政府加强汽车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学研有效结合,加快建设湖北新能源商用车产业技术研究院,提升新能源汽车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同时,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配套服务和人才、政策支撑体系。强化金融服务支撑和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出台十堰新能源汽车地方补贴政策,在土地、资金、政策上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等。
市政协主席师永学对这次专题协商会议取得的成果表示肯定。他要求市政协委员要进一步紧盯发展目标献计献策,为开发区重点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含增程式)、纯电动汽车,重点突破电池、电控系统、电机驱动系统三大核心技术,构建新能源汽车完整产业链进行深入调研,针对十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建议,为市委、市政府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智力支撑。
副市长王晓在参加本次专题协商会时表示,感谢与会的市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为十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出的真知灼见,市政府将尽快会同有关部门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支持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解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促进十堰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发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