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阳区加快教育改革步伐 让每个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

郧阳网讯  通讯员 曹君华 朱小平 董华 报道: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近年来,郧阳区教育系统将总书记的要求作为根本目标,采取多种措施发展教育事业。2016年,郧阳区教育局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优化管理措施,让各项政策落地生根,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

“我们刚从大山里搬出来,孩子就能在这儿接受良好的教育,真是太感谢政府了。”日前,一位通过精准扶贫异地搬迁的叶大乡村民蔡某来到郧阳经济开发区,看到不断变化的郧阳思源学校高兴地说。近几年,我区全面优化区域义务教育结构布局,根据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和人口流动状况,因地制宜推进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方便学生入学。统筹安排年度建设类项目33个、投资7319万元,其中:全面改薄建设项目27个、投资5348万元,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项目3个、投资549万元,薄弱高中建设项目1个、投资1037万元,学前教育建设项目2个、投资355万元。投资7770万元对30所薄弱学校进行改造。投资6300多万元的思源实验学校正在加紧建设,预计2017年秋季将迎来第一批新生。投资2800余万元的实验小学体育馆一期工程已完工,防水处理、土方回填、消防水电等按照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同时加快推进城关二小、郧阳岛小学、子胥湖小学等学校建设工程,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比重,满足城区、城郊学生就近上好学校的需求。开展“对口帮扶”和“乡镇点菜”名师送教活动,受益教师1000余人次。完成各级各类培训7500多人次,重点开展了880名农村40岁以上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举办了全区80个贫困村学校教师全员培训,促进乡村学校提质发展,助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制定了《郧阳区与北京东城区2016-2018年教育深度对口协作交流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在精准对接高中考两个端口上做文章,进一步提升了我区教育质量。

“在这上学跟在家门口一样方便,并且享受到跟城区学生一样的待遇,真得很幸福。”来自青山镇目前在城关三小上学的小丽高兴地说。我区按照“就近划片,免试免费,一视同仁”的原则敞开胸怀接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农民工子女在编班、管理、评优奖励、考试竞赛等方面,与本地学生同样对待。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完善成长档案,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身体素质、家庭基本情况、家长务工单位及联系方式等信息,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跟踪管理;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关爱服务体系,让留守儿童的春天一样灿烂。

“该村的精准扶贫工作档案规范、完整,贫困户收入稳步增加,对精准扶贫工作感到满意。”日前,市精准扶贫工作验收小组在五峰乡东峰村检查扶贫时这样评价。扶贫先扶智。东峰村作为区教育局精准扶贫联系村,立足“教育强民、技能富民、资助惠民”,全面落实精准扶贫工作,确保该村按时出列。同时,教育局加强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优化职业技能专业设置,开展贫困家庭学生职业学历教育,确保贫困家庭学生就业率达100%;建立精准扶贫学生档案,为全区15866名贫困学生建立了电子信息档案,做到不错登,不遗漏。此外,我区与江汉大学、武汉市第一中学、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学校建立了对口帮扶关系,请他们对我区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构建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到校、到户、到人的精准资助体系,全面落实各项资助政策,确保所有贫困家庭子女不因贫困而失学。我区全年下达资金2043.1655万元,资助贫困学生(幼儿)26442人次。

“我们教学点的学生通过网络,也能享受到镇上的优质资源,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帮助。”近日,白桑关镇柏营教学点教师董子鑫对同步课堂深有感触地说。2016年,我区完成49所学校网络接入,投入39.188万元,完成了8所省级农村教学点网校建设,实现了中心校教师授课,教学点学生与中心校学生同步学习。对贫困村学校增配和更新网络设备,扩充了农村学校网络教学资源。投资254万元新建录播教室17间,实现了每个乡镇均有录播教室的目标。《探索构建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技术支持服务体系》案例被中央电教馆收录为《中国教育信息化智库ET3报告政府购买教育信息化服务案例》。22篇教学案例被评为中国教育电视优秀教学课例,35篇教师论文在参加第七届全国教育技术论文评选中全部获奖。青曲镇中心小学通过教育信息化国家试点校评估验收,被评为“优秀试点单位”。

“我们以人民的期盼为目标,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创优发展环境,完善管理措施,提高教育质量,为每个孩子的人生出彩奠定基础。”区教育局局长梁建明如是说。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