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特区河道治理成效显著

碧波潋滟太极湖

迷人夜色

剑河护城

善水街

太和楼

依山就水筑栈道

古城霞光

逍遥飞瀑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特约记者 薛启胜 冯开春 郭军

也许是大岳武当山名声太盛,反而湮没了一条默默滋养它的河流,这条河就是剑河。近日,记者走近这条几乎不被外人所知,却千百年来与武当山荣辱与共的河流。

剑河与武当山唇齿相依

剑河又名“九渡涧”,是武当山的母亲河,源于武当山金顶一带,流经武当山风景区紫霄宫、太子坡及武当山集镇,在武当山香炉院汇入丹江口水库,流域面积47.2平方公里,主河道长26.5公里。最高处海拔1612米,最低处海拔175米。

相传真武大帝原为净乐国太子,他一心想修道成仙,不惜放弃帝位,来到武当山修行。但他的母亲善胜皇后不同意,追到武当山,劝他回宫。见他无心归返,善胜皇后就抓住他的衣袍不放,真武大帝抽出宝剑,割断衣袍,又顺手用剑在地上一划,地上涌出一条河,把母亲隔在对岸。母子俩流泪分别,真武大帝向武当山上走了十八步,这十八步变成了武当山的上十八盘;善胜皇后一步一回头也走了十八步,这十八步变成了蜿蜒曲折的下十八盘。而这条河就是后来的剑河。

元代工匠,在上十八盘与下十八盘间用石头垒起了一座桥,就是现在的剑河桥,又称天津桥,是武当山古神道上重要通道。

武当山素有“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之说。二十四涧中要属“九渡涧”最为壮观,其水质甘洌清亮。

相传真武大帝的父亲曾率五百官兵到武当山寻他回朝,在武当山遇涧九渡而不能渡;五百官兵尸泡山涧,最后被封五百灵官。而此涧就是九渡涧。

河道治理效果显著

据记载,元代泰定甲子年(1324年),武当山高道张守清命其徒吴仲和、徒孙彭明德募资建剑桥,“于斯涧之阳架岩筑室,截流飞梁,以便朝谒者深揭之忧”。

明永乐十年(1412年),明成祖朱棣敕建武当山道教建筑群,复扩建剑桥。

剑桥是武当山46座明代桥梁中规模最大的石拱桥,也是鄂西北地区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该桥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结合周围环境体现了“天一生水,洗心净浴”的道家思想。

文化底蕴深厚的武当山剑河,曾一度水质污染严重,人水失和,成为我市五条水质不达标河流之一。

武当山特区剑河河道管理处负责人马小敏告诉记者,前几年剑河武当山城区段污染严重,集镇生产、生活用水全部直排剑河。

后来,剑河水质及周围环境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而不断改善。

“没有污水管网和处理设施,重建;湿地公园遭到破坏,恢复;管理不善,设立机构安排专人负责……”马小敏透露,武当山特区通过实施近20个重大环境整治项目,如今剑河武当山城区段两岸绿树成荫,河水清澈见底,久违的鱼儿又游了回来,曾经劣五类的水质也变回二类。除了开展剑河除污工程,武当山特区也加大了日常维护力度,确保剑河不被污染。

晚上,剑河两岸五光十色的彩灯映照在河面上,扮靓了武当山的夜色,吸引人们纷纷来到河边广场上打太极拳、唱戏、跳舞,河道两岸热闹异常。

目前,剑河上游的剑河水库仍然是武当山特区的备用水源,其周围植被覆盖率达91.5%,水库下游两岸植被覆盖率也达到了73.25%。

立足生态谋划未来

11月20日的降雨,缓解了武当山景区森林防火的压力,也再现了武当山百余条瀑布奔涌而下的壮美景象。

武当山景区工作人员明廷贵介绍,随着武当山景区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水土保持情况越来越好,只要有少量降雨,山上各个蓄水处都能留住水。奔流的泉水在绿树掩映的山谷里形成了清泉急流、飞瀑直下的美景,曾经的武当山“二十四涧水长流”的景观不时重现。这些流水最终汇入剑河。

虽是雨天,但恰逢周日。市民汤先生带着9岁的儿子来到武当山逍遥谷,谷中流水清澈,叮咚作响,猴群在溪涧玩耍:或拉住古藤荡秋千,或在两岸来回跳跃……汤先生介绍,这是武当山著名的景观——金猴跳涧。

如今的武当山特区依托仙山、秀水、园林城的环境优势,把山上景区与山下水域联动发展,形成了集游览、问道、养生、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山水城一体化”空间发展格局。同时,该区实施“5A级风景区”和“旅游休闲度假区”双轮驱动,推动旅游经济由单线的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使该区快速步入“快旅慢游、休闲度假”新时代。

武当山机场今年初已经通航,途经武当山的汉十高铁将在“十三五”期间开通,曾经制约武当山特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被一一打破,飞速发展的武当山正在向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目标迈进。

“到2020年,通过10大工程100个项目的实施,武当山将成为旅游度假示范区、生态文明先行区、健康养生体验区、武当文化展示区、全面小康样板区。通过推进这五区建设,未来的武当山必将成为生态、和谐、文明、幸福的福地。”武当山特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吴先锋信心十足地说。

(图片由武当山特区工委宣传部提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