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人百年坚守古法榨油

“烈日炎炎进烤箱,翻来覆去若寻常。重重压挤全身碎,犹报人间缕缕香。”在十堰市张湾区西城经济开发区郭家湾村,拥有150多年历史的郭家老油坊可是一家老字号。它历经郭家五代人传承,将锤榨这一传统榨油技艺完整保留下来。

2012年,郭氏榨油技艺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受到重点保护,油匠郭贵颜也同期被省文化部门命名为传统榨油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八道工序,辛苦榨出一缸好油

郭家老油坊坐落于郭家湾村,受海拔高度、大山坡向等影响,气候复杂多变,当地流传有“高一丈,不一样;阴阳坡,差得多”的说法。

郭家湾村独特的地理环境为种植芝麻、黄豆、菜籽、花生、桐籽等农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同时,也为产生于农耕文明时期的榨油作坊提供了丰富、优质的原材料。郭家湾由此诞生了郭氏老油坊。

郭氏榨油技艺注重工与艺的结合、力与技的结合,直接从原料中挤压出油,不使用现代机械或其他手段。因此,选油草在整个工序中尤为重要,分为三道工序:选草,一般使用秦巴山区的龙须草,长度在100—120厘米,不能霉变、腐烂;通草,将晒干的龙须草扎成直径为30厘米左右的小捆,将根部削成椭圆状;烫草,先将龙须草根部放入沸水中,再整体放入水中浸泡1分钟,晾成半干,冷却后用草绳结扣,再次拉紧,最后进行冲洗、晾干。

选取黄土地种植的质纯、口感好的黄芝麻为原料,榨油工序主要分为八个步骤:

除尘、去杂:用筛子、簸箕去除原料中的沙、土、皮、叶及其它杂物。

炒芝麻:直经约70厘米的炒锅,45度斜放,有利于铲子翻炒。按照35公斤一锅的标准,把100多公斤的芝麻分为三锅进行翻炒,掌握好火候,不断翻炒。一般第一锅为一个半小时,第二三锅分别翻炒一个小时。炒到熟而不焦、颜色发黄有焦香味,出油率才能达到最高。芝麻炒好后,摊开晾冷。

磨胚:每次取0.5公斤左右炒好晾冷的芝麻,放入碾盘上进行碾压,至散松泥状为宜。将碾压好的芝麻,用铲板刮入簸箕,端起倒入木盆。碾压芝麻大约需要3小时。

蒸胚:准备一口直径约70厘米的大锅,加水至锅的三分之一处,将水烧开,然后顺锅沿将碾好的芝麻用铁锨撒到蒸笼上蒸,将事先做好的油草按顺序进行覆盖。覆盖油草时,将油草放在锅沿上,以便蒸好后取草时不至于烫手。蒸胚一次可以蒸17.5公斤。从盖草起用大火蒸15—25分钟即可。将蒸好的油胚放入油圈定型,在油圈上均匀铺好油草。

包饼:理顺蒸过的油草,嵌入油圈中,均匀摊开。将蒸好的芝麻胚装入其中,用油草将芝麻胚上部包裹严实,踩实,重复分为7块,整齐摞起。

上垛:将包好的油坨,按照7块饼为1垛堆放,绑实拉紧刹垛绳后,整体推送到油榨里,插入木尖。根据垛与榨仓的距离加入垫子,然后用油锤击打木尖挤压油饼。

打锤:分别用7.5公斤、15公斤、20公斤、30公斤的铁锤,由轻到重依次锤打。经过3小时的锤打,芝麻中的油脂一滴一滴地被压榨出来,流入油缸。将压榨过的油坨取出,再次碾碎,筛粉,然后再一次进行包饼、蒸胚、上垛等工序后,推送入油榨再一次锤打约5小时。经过两次压榨,基本上可以将垛内的油压榨干净。

沉淀:油过滤,沉淀5—15天(冬天长,夏天短),使杂质与油分离,油色透亮呈橘红色,即可食用。

由于传统手工锤榨出的油香味浓、口感好、无异味、耐贮藏、色泽正,深受市民喜爱。

父子传承,让百年技艺源远流长

郭氏锤榨取油的每一道工序,都融入了郭氏一代代传承人经验的积累和独特的匠心。郭氏老油坊由郭玉明创建于咸丰六年(1856),后经族人郭宜堂、郭春颜、郭富州、郭贵颜等人历代相传。

郭贵颜是郭氏榨油技艺的省级非遗传承人。出生于1956年的他身强力壮,看着十分精神。郭贵颜小时候经常到祖父和父亲的油坊里玩耍,对郭氏榨油技艺可以说是耳濡目染。后来,在祖父和父亲的指导下,他开始学习郭氏榨油技艺。现在,郭贵颜的两个儿子郭东、郭靖,也逐步掌握了传统榨油技艺。

当郭贵颜一家人举起几十公斤重的铁油锤进行锤打榨油,忘我地喊着高亢的号子时,山里人的勤劳、智慧和他们对生活的热爱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机器化生产日益普及的现代,郭氏老油坊在郭家人的代代相传中,保留了传统榨油技艺,让一缸缸好油香飘车城。

(记者/熊宛露 梁彦明  图由受访者提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