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省属高校双一流建设经费湖医位列第一 山区高校引才聚才的湖医药“样本”

秦楚网-十堰头条讯 记者 张贞林  特约记者 郑建超  报道:近日,湖北省划拨2021年度省属高校办学综合奖补资金和双一流建设经费,地处鄂西北山区的湖北医药学院名列全省省属高校第一。这背后,是湖北医药学院人才队伍建设多年来的厚积薄发。

湖北医药学院生物医药研究院副院长杜伯雨和郗雪艳是一对博士夫妇。他们都是东北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怎么会来到十堰?

“我们是被郭阳同学‘忽悠’过来的。”杜伯雨笑着说。郭阳是湖医药科研处处长,与杜伯雨夫妇是同学。说忽悠当然是开玩笑,真正打动杜伯雨夫妇的,郭阳转达的是湖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六大工程”:该校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提升到决定学校前途命运的高度,党委书记、校长与人才面对面解决后顾之忧,广泛发动学校师生推荐、引进高层次人才,以智引智、以智聚智。

2017年以来,湖医药共引进博士70余人。全校博士数量达279名,占学校专任教师数量的42%。附属太和医院柔性引进2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全职引进广东“扬帆计划”1人。附属人民医院全职引进海外高端人才3人。省市级人才项目均呈现井喷态势。

“外在输血”的同时,也要“内部造血”。今年47岁的湖医药基础医学院院长唐俊明获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学院的基金“标王”。他曾被学院派往美国佐治亚大学攻读博士后2年。“没有这2年深造,我很难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唐俊明说。

近年来,该院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5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6项目,首次获国家社科基金2项,承担国家卫健委重大专项子项目3项,获湖北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1项。

“80后”张勇洪是湖北省最年轻的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他的研究辐射带动房县53个村、6000余农户从事虎杖种植,为当地农户增收1.7亿元。

“学院集全校之力,打造武当特色中药研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这个平台,是我的研究取得突破的基础。”张勇洪说。

人才工作不仅是出政策、给资金,还要搭平台、建舞台。2017年以来,湖医药新增5个省级重点研究平台,现建有省部级科研平台18个,支撑企业建立2个省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1个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附属医院建设4个院士专家工作站。

在此基础上,学校近年来承担产学研合作项目68项,合同经费8097.84万元,直接服务地方经济产值累计近20亿元。高效能的产学研合作项目成为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

刁红录是湖医药引进的最年轻博士后。入职不到两年,他所在团队就攻克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并成功应用于临床。为适应像刁红录这样的创新型人才工作需求,湖医药积极探索高端人才资源共享模式。学校采取与附属医院联合招聘的办法,使具有临床经验的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得到“高校教师+临床医生”两种身份,从事教学临床科研项目攻关,提高相应待遇。

近年来,湖医药获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67项,纵向科研总经费6968.795万元。省级奖项获批数量连续两年位居地市州省属高校前列。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