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十堰讯 文、图/记者 曾雨 报道:首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被发现后,一场抗疫阻击战率先在十堰市太和医院打响。全面启动发热门诊、改造隔离病房,一场联动战役考验着每一个太和人。40多天来,太和筑起5大隔离病区,超过500名医护人员接力战疫情,他们肩担使命,用满腔热血筑起“人民战役”的铁臂铜墙。
守护人民健康 筑起战“疫”五大病区
1月19日下午,随着太和医院发现我市首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一场抗疫阻击战率先在太和医院打响。
“1月20日,我们全面启动发热门诊,筛查新冠肺炎病例,当晚又连夜紧急改造了4间隔离病房。”感染科常务副主任孟忠吉介绍,钟南山院士明确表示新冠肺炎可以人传人后,他们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时间紧,任务重,物资短缺,连夜改造隔离病房,感染科克服了重重困难。在改造病房的同时,病房内20多名肝病患者也在同步转移。
“22日凌晨,我们就收治了2名疑似患者。”孟忠吉介绍,事态进一步恶化,4间病房很快就不够用,他们又分别在1月23日、28日改造了病房,将隔离病房增加到了20间。
病房改造,护士长秦雪琴操心不少。原有的病人怎么转运?病房如何规划?护士们怎么排班?等等一系列问题都由她操心。
婴幼儿作为特殊群体,如何让这类患者得到有效救治,提上太和医院的日程。很快,太和医院儿童医疗中心将儿科三病区改造成隔离病区,并由三病区主任李敬风牵头,专门收治婴幼儿病例。
为有效提升重症、危重症患者治愈率,2月13日,济安楼2楼改造为重症病房也正式投入使用。2月17日,济安楼3楼也被改造成隔离病房投入使用,并专门设置了2间孕产妇专用病房,配备孕妇顺产病房。2月24日,4楼也被改造成隔离病房。
经历多次改造,太和医院筑起了抗疫的五大高地,五个隔离病区覆盖轻症、普通、重症、危重症、孕产妇婴幼儿等五类患者。这为防疫情扩散,全力救治病人打下了坚实基础。
鏖战新冠肺炎 逾500名医护接力战疫情
疫情来势汹汹,在接到战役指令后,感染科随即全员取消休息,奔赴战疫一线。
白娜、刘小燕等感染科护士,在接到战役指令后,将小孩安顿好,便当即返回城区,坚守岗位。“接到指令后,我1月22日赶紧叫了一辆私家车,从竹山返回城区。”刘小燕说,当日有雪,他担心大巴停运,专门叫了私家车。
“病房改造的几天里,大家都在岗位上,直到感觉身体要崩溃了,才开始轮班。”孟忠吉说,为了迅速完成病房改造、病人收治工作,大家的春节就是在病房里度过的。
战疫情的号召在太和医院吹响,一呼百应,请战的名单从各科室扑面而来。
35岁的罗鸣是肿瘤科的一名主治医生,疫情发生后,他当即报名加入了抗疫应急小组。1月24日,他接到疫情指令后,放下快3岁的孩子,连夜叫了一辆出租车从丹江口市返回城区,并投入到隔离病区的工作中。
同样请战的还有38岁的刘洁,她是脊柱微创运动医学科的护士长,因当时还只有一个隔离病区,她处于备战状态。2月8日起,她驰援隔离病区,担任二病区护士长,并筹备二病区扩建工作,至今仍坚守在岗位上。
疫情战是一场持久战,前往隔离病区的白衣战士前赴后继,一批工作期满休整,另一批紧接着顶上。难能可贵的是,涌现出一批以孟忠吉为首的医护人员,在休整期满后,又再次请缨征战一线。
据不完全统计,为打赢这场持久的“人民战役”,太和医院累计有超过500名医护人员轮番征战隔离病区,守护人民健康。目前,五个隔离病区仍有超过200名医护人员鏖战新冠肺炎。
强阵容精协作 一批批患者治愈出院
2月29日,40岁的危重症患者潘先生治愈出院。23天前,他到太和医院治疗,谁料入院3小时后病情急骤恶化,出现氧饱和下降、呼吸窘迫症状,被定性为危重症患者。好在孟忠吉团队紧急抢救,这才起死回生。
治疗新冠肺炎,医生克服了患者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肾病等基础疾病。
潘先生的治愈出院,离不开太和医院强有力的医疗团队。除孟忠吉外,被同事称为“雷神”的雷怀定也在隔离病区。他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党支部书记、三病区主任,有“十堰抗非第一人”之称。
不光有“雷神”,在重症病区投入使用后,2月19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罗国仕也开始接管重症病区。
“重症病区的患者多在70岁以上,有尿毒症、糖尿病、癌症、胰腺炎等基础疾病,治疗起来并不容易。”在罗国仕团队的治疗下,已有4位重症、危重症患者治愈出院。目前,病区仍有7名患者在接受精心治疗,其中4名为危重症。
在儿科三病区主任李敬风负责的儿童隔离病区,自病区开设以来,已累计有16名婴幼儿患者治愈出院,其中,还包括一名2个月大的患者,这也是我市治愈出院年龄最小的患者。
除以孟忠吉、雷怀定、罗国仕、李敬风为首的专家团队外,以秦雪琴、刘洁、贾琴为首的一批批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也在为打赢战疫注入能量。他们通力协作,上下齐心,为患者治愈出院倾注满腔热血。
“在隔离病区是很辛苦的,尤其在重症隔离病区,一天工作都在12小时以上,进隔离病房穿三层防护服,全身汗湿,踹不过气来。”罗国仕说,他有一次在隔离病房里待了5个小时,等他出来时,几乎都要晕倒了。相比医生,护士的工作量更大,有的患者还需要他们吸痰。
“尽管辛苦,但大家都毫无怨言。”罗国仕说,大家都奔着一个目的,就是让患者早日治愈出院,早日战胜疫情,这是一名医务工作着的使命与担当。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