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4年12月12日,一个载入人类史册的日子!丹江口水库甘甜的汉水,从河南省淅川县陶岔渠首开始,欢快地流入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一路向北奔腾1432公里。昼夜不歇的汉水通过自流方式,向河南、河北、天津、北京送水,最终汇入北京团城湖和天津外环河,滋润着干涸的北方大地,优化我国北方水资源配置。
2013年11月22日至12月4日,本报“南水北调中线行”采访组从丹江口水库出发,经淅川、南阳、方城、郑州、焦作、安阳、邯郸、石家庄、保定,到天津,再到北京……实地探访了世界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
如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全运行已整整5年,送往北方的沿线水质怎样?受水地区及人民又有着哪些变化?
2019年11月27日至12月11日,本报“碧水情深·重走调水路”采访组一路向北,聆听文明的脉动,见证送水的奇迹,触摸迎水的激情。本报采访组此行不仅了解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全运行情况、向沿线供水及生态补水变化,还深刻感受到受水区群众对丹江口库区人民发自肺腑的感激。即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碧水情深·重走调水路——南水北调中线通水五周年见闻》,敬请读者关注。
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九重镇丹阳村的陶岔渠首,甘甜的汉江水从这里自流北上,润泽千里。(2019年11月27日拍摄)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图/记者 朱江 张建波 张萌
过去名不见经传的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九重镇丹阳村,因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几年间成为南阳市赫赫有名的旅游景点。2019年11月2日上午,随着241国道丹陶公路湖北段正式试通车,连接京津“大水缸”丹江口水库与渠首“水龙头”的这条全新大动脉,即将全线贯通。丹陶公路对于带动两地旅游互动,强化丹淅两地互联互通,服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后期调度运行、促进区域资源开发等都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
陶岔渠首这个“水龙头”连接着“北方大水井”——丹江口水库。
守好“水龙头”
让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人民喝上丹江口水库甘甜清澈的汉水,离不开一条蜿蜒北上的“管道”。这条气势恢宏绵延近3000里的“管道”,犹如一条长长的运河。
运河送水北上,或明渠,或暗涵,穿黄河,钻江流,进闹市,跨公路。中线总干渠入地也上天,如玉带长龙,挽起鄂豫冀津京五省市,呈现独特的“大江北去”奇观。
如果将丹江口水库比作“大水缸”,陶岔渠首则是名副其实的“水龙头”。陶岔渠首枢纽工程被誉为“天下第一渠首”,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2019年11月27日上午,因丹陶公路河南段未通车,本报采访组从丹江口市城区驱车绕道老河口市,向淅川县九重镇丹阳村进发。近两个小时的路程,一直颠簸不平。丹陶公路全线通车后,从丹江口大坝出发,仅需半小时可抵达渠首。
冬日的暖阳静静地洒在总干渠两岸,“调水梦,中国梦”,渠首沿岸几个大字,在暖阳映照下尤为醒目。
在丹江口水库最北端连接陶岔渠首的库边,记者看到,四周都是密布的铁丝网和摄像头,严禁外人进入。微风中,飞鸟在水面翱翔。每隔十多分钟,就能看到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渠首分局陶岔管理处工作人员,或驾驶巡逻车,或徒步在总干渠两岸巡逻,默默守护丹江口水库清甜的汉水永续北上。
与2013年11月记者首次在这里采访相比,眼前的陶岔渠首已经告别了当年热火朝天的大工地,一切井然有序。一路向北连接陶岔渠首的中线总干渠,荡漾着碧绿的汉水和库区人民的一往深情,昼夜不歇自流北上……
渠首成主题教育基地,众多党员、干部、学生来此接受移民精神再教育。
把好水质关
自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以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安全运行5年。其中,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渠首分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保证汉水的过流速度,同时放大生态效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选择开挖明渠的方式进行施工。
冬日的总干渠两侧,鸡爪草和“狗牙根”等绿植仍绿意盎然。固土能力突出、生命力顽强,让这些植物在这里“如鱼得水”,守护着超559万平方米的渠道边坡。
渠首分局辖区工程全长187.545公里(含渠首大坝上游2公里长的引渠),由渠首枢纽工程和渠道工程两部分组成。渠道工程以明渠为主,跨越沿线河流、公路等建筑物,以渡槽、倒虹吸等形式立体交叉。其中,深挖方渠段58.411公里,填方渠段全长33.689公里。沿线布置各类渠系建筑物119座,跨渠桥梁185座。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改变了渠首所在的偏僻小山村。丹阳村原名陶岔村,位于豫鄂交界地带,丹江口水库东岸,地处汤山、禹山、杏山三山之间。
很少有人知道,丹江口库区淹没的腹地,是考古界公认的楚国古都丹阳。1978年,淅川县下寺2号楚墓出土的长1.03米、宽0.46米的“云纹铜禁”震惊考古界,成为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霸气十足的“云纹铜禁”是楚庄王的儿子子庚的随葬品,因此还登上了央视《国家宝藏》栏目。
无论寒暑冬夏,每天来到丹阳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龙头”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毋庸置疑,陶岔渠首的发展变化,是因为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这既在情理之中,也有些意料之外。
调水沿线众多宣传标语时刻提醒人们保护生态、保护水质。
发电送水两不误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取水口为什么选在陶岔?水利专家调研发现,这里两山耸立,岩基坚固,建闸筑坝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鲜为人知的是,陶岔原有一个老渠首,它在新渠首上游约80米处,是一座涵洞式水闸。40多年前,十多万南阳民工汇集于此,自带干粮,人拉肩扛,修建了引丹灌渠,主要用于唐白河灌区农业灌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启动后,老渠首爆破拆除。
11月27日下午,记者在陶岔管理处综合科负责人王伟明引领下,登上了渠首枢纽的坝顶。渠首水闸横跨在两座山头之间,记者举目眺望坝体上游,宽阔的引水渠向南方蜿蜒,连接着辽阔的丹江口水库;坝体下游,输水干渠伸向北方,一直延续到首都北京。
“利用渠首上下游水位差,安装有两台2.5万千瓦机组兼顾发电。也就是说,利用水位差,一边发电一边给北方送水。”陶岔电厂副厂长王昭告诉记者,渠首枢纽的坝顶高程176.6米,与丹江口大坝一致;引水闸分三孔,孔口宽7米、高6.5米,设计流量每秒350立方米,加大流量每秒420立方米。2018年7月,陶岔渠首枢纽工程电站机组启动顺利通过验收。
从渠首开始,一千多公里的调水总干渠两岸全部采用铁丝网隔离,保障水质安全。
建设幸福村
在渠首枢纽坝体下游不远处,一座跨越总干渠两岸的现代拱桥如长虹卧波,成为游客近距离俯瞰渠首的最佳地点。两岸醒目的标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同饮一江水,永远一家人”,一片浓郁的调水氛围。渠首周边进行了美化绿化硬化亮化,道路桥梁也气派宽阔。看得出,河南把渠首作为景点精心打造。
曾经,渠首所在地丹阳村垃圾遍地,杂物乱堆,污水横流,村里连条像样的道路也没有。而今,全新的集商贸、餐饮、旅游、住宿于一体的陶岔风情小镇,已然成为渠首景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记者驱车进入陶岔风情小镇,车窗外青砖灰瓦、古色古香的小巷,仿佛穿越时空。走进古色古香的街巷,清爽干净,让人流连忘返。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小镇的戏曲馆、相声馆、民俗馆、茶馆和手工创意馆等,目前正在进行室内装修,预计月底之前竣工,2020年五一期间将正式对外开放。
在淅川县九重镇,靠近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的地方,一排排石榴树映入记者眼帘。在这里,万亩软籽石榴基地成为当地百姓致富的摇篮。据说,这里产的石榴不仅香甜可口,个儿也比其他地方的要大一些。记者采访得知,通过受水区北京援建的水肥一体化项目,企业和农户的收益都增加了。
在渠首景点停车场,带团来此参观的南阳观光旅行社导游刘荣荣一脸骄傲地告诉记者:“我每隔一天就要从南阳市带一批游客到这里参观。最多一次,我们6个导游带了6辆车,总计300多人来参观。”
目前,丹阳村已成为渠首旅游新地标和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现在,陶岔形成了鱼宴一条街和中线渠首土特产展销一条街。11月27日中午,记者在陶岔风情小镇一家鱼馆用餐,饭店老板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每个双休日都有很多开私家车的游客过来消费,到了节假日人更多。因为南水北调,我们开农家乐也沾了光。”
最爱甘流尘世外,风情小镇展异彩。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龙头”所在地,丹阳村曾入选河南省“美丽宜居村庄试点”。在建设“美丽中国”征途上,丹阳村必定会越来越美丽,村民必定会越来越幸福。
扫码看直播回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