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小伙突患重病 太和医护倾力救治助其脱险

云上十堰讯 记者 鲍欢 见习记者 李彦彦 特约记者 王慧 报道:近日,一名20岁的埃及小伙在十堰经历了一场“温暖的意外”——一方面他在异国得了危险重疾,另一方面他在这里碰到了一群温暖可爱的“天使”。

病情凶险,医生精准诊断解危难

埃及小伙Nasser是湖北医药学院的留学生,在这里学习已有一年了,前不久,他起床之后感觉头晕恶心,本来以为只是普通的吃坏肚子,没想到中午在宿舍时竟突然晕倒,室友发现失去意识的Nasser后,立马把他送往太和医院急诊科进行治疗。

急诊科医生为他检查后,发现Nasser脑内有血肿,血压也明显升高,不敢耽误病情,迅速把Nasser送往神经外科三病区。

刚来到神经外科的Nasser还能与医生进行简单的沟通交流,谁知一天过后他突然不愿意说话,且出现嗜睡和失语症状,神经外科三病区副主任胡钧涛立马组织了科室会诊。

“这种病从检查结果来看是非常容易和脑部撞击外伤混淆的,容易误诊,但是经过我们对病人病情的观察和多年来的经验去判断,我们给出了脑部静脉窦血栓的诊断。”胡钧涛说。

Nasser在病发后意识一直较为清醒,医生建议选择保守治疗,通过静脉输液进行溶栓,降低颅内压,但是病情凶险,医生也做好了随时手术的准备。在两天的治疗后,Nasser的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渐渐恢复了精神,通过检查也发现他脑内形成血栓的地方也慢慢打通了。历经一个月漫长的治疗,Nasser康复出院了。

胡钧涛提示到,很多人会认为血栓是“老年病”,但是这种静脉窦血栓在很多年轻的人群中非常常见,遗传、炎症感染、外伤都有可能引起这种病,所以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旦突发疾病,要及时就医。

昼夜陪伴,身边人帮他解决重重困难

在Nasser突发疾病后,Nasser的父亲因为签证问题无法及时赶到。他的同学不分白天黑夜陪伴守护,他的导师奔走忙碌劳心劳力,还有一群最可爱的人——护士,初患病时的强烈不适感,语言沟通的障碍,治疗费用的压力,都一一被身边人化解。

Nasser碰到沟通问题时,神经外科三病区护士长崔雨利用下班时间精心绘制了双语卡片;长达一个月的医疗费用对于Nasser的家是很大的压力,崔雨积极与大使馆沟通联系,解决了他报销保险的问题;他的不安与低落护士都看在眼里,她们像家人一样,用温暖的笑容和贴心的呵护找回了那个活泼开朗的Nasser。

Nasser的父亲第一次来到中国,护士们在病房里为他们举办了一场中餐聚会,Nasser的父亲第一次吃到饺子,而且是病区护士亲手包的,“这是一场充满惊吓又惊喜的经历,感谢中国有这么好的医护人员,很温暖。”Nasser的父亲告诉记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