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十堰讯 记者 鲍欢 报道:寒冬季节,孩子患呼吸道疾病的几率增加,最常见的是流感。而流感起病急,一开始就发烧,让很多家长慌了手脚,该不该给孩子吃退烧药?在家里怎样对孩子进行物理降温?流感疫苗要不要打?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专家详解家长处理孩子发烧的一些误区。
误区一:一发热就用退烧药或体温很高也不用退烧药
发烧一般是身体对入侵病菌或接种疫苗后产生的正常保护性反应,这种反应能够帮助机体提高抵抗力,并非一种病,而是疾病的一种症状表现。引起发烧的原因很多,如感冒、支气管炎、喉咙发炎、衣服穿太多、水喝太少等。
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王隆介绍,门诊上经常会遇到一些家长存在两种极端,一种是孩子一发热就赶紧让其口服退热药,还有一种是家长过于担忧药物的副作用,孩子即使体温已经很高,还是一味对孩子进行物理降温。
其实,这两种做法都不对。正确的做法是,当孩子体温在38℃以下时,只要精神很好,有食欲,就不需要吃退烧药,注意散热,多喝水即可;若孩子体温超过38.5℃,但精神状态不错,面色如常或潮红,仍像平时一样玩耍,说明病情不重,可在家服用退烧药,适当进行物理降温,保持室内通风。
当体温超过39℃时会增加孩子的不适感,且有可能发生惊厥,家长应立即带孩子就医。
流感有自愈性,虽然不主张一生病就用药,更不提倡使用抗生素输液治疗,但有部分患儿会发展为支气管炎、肺炎,极少数还可能引起病毒性心肌炎、脑炎。如果家长一味采用不治疗不用药的态度,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
误区二:使用捂汗、酒精擦拭等方法缓解症状
“有时会遇到家长抱着发烧的宝宝来看病,宝宝穿着棉衣,外面还裹床厚毯子,从头到脚捂得就剩小眼睛在外面。”王隆说,孩子发烧,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捂出一身汗来就好了,其实这是错误的方法,“孩子体温本来就高,再捂着体温可能会持续升高,如果体温过高可能发生高热惊厥。”
王隆提醒,一些家长会用酒精给孩子降温,这也是错误的,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用。因为酒精会对宝宝的皮肤产生一定刺激,容易通过皮肤进入宝宝体内,造成酒精中毒。
物理降温确实有一定作用,但也会出现寒颤、皮肤鸡皮疙瘩和哭闹等明显增加宝宝的不舒服感觉,只能作为退烧的辅助手段。而且这样做孩子体表温度可能下降了,但实际体温并没有下降,容易造成已退烧的假象。
孩子发烧最重要的是家长要做好护理工作,给孩子多喝温水,既能帮助发汗,也能及时补充水分;孩子散热能力不如成年人,发热后要适当解衣散热,特别孩子在四肢温热且全身出汗时要减少衣物;注意家里通风和湿度,保持25℃—27℃的室温,避免冷风直吹孩子。
误区三:接种疫苗也可能得流感,打不打都行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对于流感病毒目前没有特别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接种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流感的措施之一。但很多人觉得接种流感疫苗作用不大,接种了还有可能得流感,所以疫苗可打可不打。
“流感疫苗只能预防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不可能预防其他病原体,如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王隆说,很多家长把普通感冒和流感混淆了。
流感病毒相对普通感冒而言,人群普遍易感,特别是抵抗力低的婴幼儿,其症状表现为高热、头痛、全身酸痛等症状。相比普通感冒,流感病毒引起的病情更重、传染性强、危害大,发生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呼吸衰竭、心肌炎等并发症的风险也会增加。接种流感疫苗虽不能100%保证不得流感,但接种后再得流感,症状较轻,发生肺炎等严重并发症的几率也小很多。每年的11月份持续到次年2月、3月份是流感多发季,一般建议在流行季节到来之前,越早接种疫苗越好,且需要年年接种。
请输入验证码